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海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腺炎
  • 4篇重症
  • 4篇急性胰腺炎
  • 2篇药物
  • 2篇胰腺炎患者
  • 2篇胰腺炎治疗
  • 2篇入院
  • 2篇入院患者
  • 2篇肾脏
  • 2篇肾脏替代
  • 2篇肾脏替代治疗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连续性
  • 2篇连续性肾脏替...
  • 2篇连续性肾脏替...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5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常州市武进人...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徐海峰
  • 5篇崔微艳
  • 5篇陆洁
  • 5篇李勇
  • 3篇邹静蓉
  • 3篇杨宏锋
  • 3篇吉木森
  • 3篇刘竞
  • 3篇颜骏
  • 3篇蔡燕
  • 3篇张清艳
  • 2篇金兆辰
  • 2篇赵平
  • 1篇俞乃英
  • 1篇巢娟芬
  • 1篇徐华兰
  • 1篇何玉峰
  • 1篇周玲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P患者486例.记录AP患者一般资料、病因、严重程度分层,...
徐海峰李勇颜骏蔡燕杨宏锋刘竞张清艳吉木森陆洁金兆辰
4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在急性胰腺炎(AP)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2-05-2014-05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P患者486例。记录AP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严重程度分层,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详细记录抗生素干预方案、发生局部并发症及非药物性干预情况。结果:486例AP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未使用抗生素55例、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81例、头孢菌素类308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6例、碳青霉烯类13例及其他类3例。疾病严重程度分层,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头孢菌素类组与未使用抗生素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头孢菌素类组住院时间与未使用抗生素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并发症方面,未使用抗生素组发生感染性坏死、假性囊肿等的概率未出现明显上升,需非药物性干预频次亦无明显上升,该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尽管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头孢菌素类组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头孢菌素类组非药物性干预频次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未使用抗生素组AP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上并不严重于环丙沙星联合甲硝唑、头孢菌素类等使用一般抗生素组,但在临床住院时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及短期预后等方面并未出现明显恶化,提示既往部分AP患者,尤其是轻症AP患者可能未能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中获益。
崔微艳徐海峰李勇颜骏蔡燕杨宏锋刘竞张清艳吉木森金兆辰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抗生素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C...
徐海峰李勇颜骏蔡燕杨宏锋刘竞张清艳吉木森陆洁金兆辰
肝素结合蛋白检测对脓毒症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对脓毒症诊断及28 d病死率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116例,其中41例患者为感染而非脓毒症组,31例患者为脓毒症组,44例患者为脓毒性休克组,另选取19例非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4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BP对脓毒症诊断及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入院时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血浆HBP、CRP、PCT、WB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非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的HB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CRP、PCT、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HBP对于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06,高于其他检验指标,敏感度为0.64,特异度为0.85。对入组患者根据28 d后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0例和28 d死亡组55例,死亡组患者HB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CRP、PCT及WBC水平两组无差异(P>0.05);第3天各指标水平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血清HBP水平的AUC为0.749,敏感度为0.673,特异度为0.775;而CRP、PCT、WBC的AUC均<0.7,对短期病死率的预测价值不高。结论 HBP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脓毒性休克的生物标志物,动态监测HBP对患者28 d病死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黄帆徐海峰赵平赵平崔微艳
关键词:脓毒症C-反应蛋白
盲插鼻胃幽门后营养管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营养支持是ICU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种方式;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EN,以避免因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所致的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并且有助于改善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维持肠道完整性,预防应激性溃疡。常规的鼻胃幽门后营养管留置需在X射线或内窥镜引导下进行。
徐海峰陆洁邹静蓉巢娟芬何玉峰崔微艳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胃幽门盲插营养管肠内营养内毒素移位
335例ICU入院患者微生物学初筛结果分析
2013年
目的 评估现阶段我科收治病例微生物流行病学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ICU) 2011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335例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分别依照咽拭子、肛周拭子留取流程留取标本送检.结果 咽拭子筛查阳性248例,阳性率74.0%;肛周拭子筛查阳性263例,阳性率78.5%.咽拭子筛查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棒状杆菌为多见,肛周拭子筛查以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结论 临床初步筛查结果,有利于在患者出现感染征象早期,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徐海峰陆洁
关键词:重症医学
早期动脉血乳酸监测在老年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初始血乳酸监测在老年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武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老年多发伤患者78例,入ICU后立即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患者动脉乳酸水平分为3组(<2mmol/L组,2~4mmol/l组,>4mmol/L组),并记录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入ICU 24h 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器官衰竭数目、24h补液量以及住院病死率;最后按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入科时3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3组资料在入科24h APACHEⅡ评分、24h补液量、器官功能衰竭数目、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始收缩压、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初始乳酸水平及器官功能衰竭数目是影响老年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始血乳酸是老年创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赵平陆洁邹静蓉徐海峰
关键词:乳酸多处创伤死亡率预后老年人
153例ICU入院患者病原学初筛结果初步分析
徐海峰陆洁
持续腹内压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2021年
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用腹内压代替胃残余量监测评估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方法:本研究收集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2月并符合入选标准患者,采用监测腹内压来评估这类患者的胃肠动力情况和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腹内压监测更能反映胃肠动力情况,存在显著差异(χ值=41.281 P=0.000 P<0.05);(2)腹内压分级有利于肠内营养管理,存在显著差异(χ值=27.744 P=0.000 P<0.05);(3)腹内压分级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χ值=15.942 P=0.000 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可作为胃肠动力情况和肠内营养评价指标。
徐华兰崔微艳徐海峰俞乃英刘淼波
关键词:机械通气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CRRT治疗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程中炎症及脏器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共纳入27例病例,其中常规治疗组11例,CRRT治疗组16例。CRRT治疗组TBi L、Cr、WBC计数、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需机械通气病例及平均机械通气天数低于常规治疗组。CRRT组前72 h所需液体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组总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留置时间、90 d生存率等方面CRRT组亦体现出一定优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SAP患者中早期执行CRR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要脏器功能,减少液体负荷,但其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尚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崔微艳徐海峰李勇颜骏蔡燕杨宏锋刘竞张清艳吉木森金兆辰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