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化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 积水区下导水裂隙发育特征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针对陕北焦家沟煤矿积水区下裂隙发育特征研究表明:竖向裂隙与上部积水区的沟通存在3种情况:1开切眼处沿垮落角方向与5#煤层房柱式采空区沟通,裂隙导水性强,但远离工作面;2推过隔水煤柱前周期来压过程中有竖向裂隙与5#煤层房柱式采空区沟通,采空区积水量大,但裂隙导水性弱;3推过隔水煤柱后周期来压过程中有竖向裂隙与5#煤层长壁采空区沟通,裂隙导水性强,但采空区积水量小。
- 邵小平尉迟小骞杨文化李鑫杰
- 关键词:积水区导水性
- 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动态运移规律及其控制被引量:9
- 2020年
- 为研究急斜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板的运移规律,以乌鲁木齐乌东煤矿北采区45号特厚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相似模拟、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急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时,采空区顶板在倾斜方向的不同层位上表现出不同的运移特征;顶板从空间上依次可分为挤压失稳区、滑移失稳区、回转失稳区;获得挤压失稳区顶板的变形挠曲函数,滑移失稳区顶板失稳的必要条件以及回转失稳区顶板发生二次断裂的位置;最后提出了对顶板实施井下与地表相结合的弱化方案并进行了优化。揭示了采空区顶板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板将在空间上产生"挤压-滑移-回转"有规律的交替运动。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顶板的治理以及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
- 李云鹏崔峰杨文化尉迟小骞
- 关键词:力学模型
- 急斜特厚煤层残留煤柱稳定性分析及其动力灾害防治被引量:1
- 2021年
- 为研究急斜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残留煤柱的稳定性及其应力异常区引起的回采安全问题,以乌鲁木齐矿区乌东煤矿南采区87°急斜特厚煤层为研究背景,运用块体理论构建了残留煤柱滑移失稳力学模型,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开采扰动下残留煤柱的应力演化特征,提出了残留煤柱分段深孔爆破弱化的卸压措施。结果表明:当煤层倾角α,顶板侧围岩与残留煤柱的摩擦系数μ1,底板侧围岩与残留煤柱的摩擦系数μ2之间满足α>arctan(μ1+μ2)时,残留煤柱将发生滑移失稳;残留煤柱易使顶底板应力状态改变,在开采扰动和顶底板高应力双重作用下,残留煤柱极易诱发动力灾害;卸压措施有效削减残留煤柱内部储存的应力强度,降低动力灾害的发生频率,实现工作面安全通过煤柱危险区域。
- 李云鹏崔峰杨文化尉迟小骞
- 关键词:残留煤柱力学模型动力灾害
- 急倾斜水平分段综放面强矿压致灾机理及其防治被引量:1
- 2020年
- 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强矿压致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矿井的安全生产。以乌东煤矿北采区45#特厚煤层为研究背景,构建物理相似模型,揭示了采场覆岩垮冒结构特征,理论分析综放面覆岩应力传递特征;通过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后覆岩的应力场及塑性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急斜煤层赋存环境复杂,顶板不易垮落,易在采空区形成悬空顶板;+600水平分段煤层开采后,覆岩应力重新分布,在+575水平工作面沿煤层倾向距顶板巷6~45 m的采场煤岩体内,形成轮廓为“三角形”的应力集中区;随开采水平不断向深部延伸,应力集中程度不断增加,矿压显现也随之增剧。针对覆岩垮冒结构及应力特征,进行超前预裂爆破弱化技术,综放工作面支架压力和电磁辐射监测表明:支架压力下降了5~10 MPa,煤岩体平均电磁辐射强度由35.5 mV下降为14.4 mV,明显减缓了工作面强矿压显现,实现了安全生产。这对类似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了值得借鉴依据。
- 杨文化来兴平来兴平艾小斐
- 关键词:矿业工程急倾斜
- 陕北保水区地方煤矿分层开采覆岩运移规律模拟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通过模拟实验对白鹭煤矿分层开采覆岩运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第1分层开采,顶板岩层仅在切眼和工作面推采结束处各产生1条发育一般的至地表的裂隙,保水开采第1分层可行;第2分层开采,可通过在切眼和工作面推采结束处留设隔离煤柱阻隔贯通至地表竖向间隙的水体实现安全开采;第3分层开采,在开采区域靠切眼和工作面推进结束处,各自2条贯通至地表裂缝间岩层水平间隙发育明显,并与导水裂隙带内裂隙沟通,无论从保水开采还是防治水的需要,都应暂不开采。
- 邵小平李鑫杰武军涛杨文化
- 关键词:保水开采隔离煤柱导水裂隙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