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杨
- 作品数:10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慢性皮肤溃疡172例临床表现及难愈原因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表现、常见病因及难愈原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笔者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172例慢性皮肤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18例,女性54例;年龄14-92岁,平均(54.1±18.3)岁。平均病程765.3d,平均溃疡面积26.2cm^2。结果 130例患者皮肤溃疡位于双下肢,86例由创伤诱发;58例患者细菌培养为革兰阳性菌,72例为革兰阴性菌。营养不良、细菌感染、处理不当、血供不佳、合并疾病为其主要难愈原因。结论男性好发,中老年发病最多,下肢尤其是小腿为最主要发病部位,铜绿假单胞菌上升为最主要的感染细菌,下肢静脉曲张和糖尿病患者患慢性皮肤溃疡的风险较高。
- 谭杨李凤成琼辉伍津津雷霞
- 关键词:皮肤溃疡细菌
- 慢性皮肤溃疡的诊治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慢性皮肤溃疡常常由于病因多样、创面情况复杂而不能通过正常修复程序愈合,给医生和患者造成了极大困扰。本文从创伤、血管因素、感染及营养代谢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研究的最新进展,归纳了慢性皮肤溃疡的诊治思路,并对治疗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 杨涛谭杨陈劲奕伍津津雷霞
- 关键词:溃疡创面愈合慢性创面病因
- 静脉曲张性溃疡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静脉曲张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细菌感染和药敏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确诊的92例静脉曲张性溃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中男6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岁,静脉曲张平均病程15年,溃疡平均病程3.47年,溃疡平均面积10.37 cm2。41例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6.8%(11例),铜绿假单胞菌占21.9%(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医院常用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等耐药。结论静脉曲张性溃疡好发于老年男性,病程和住院时间长,溃疡面感染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根据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需要高度重视这些细菌种类的演变和耐药。
- 龚南棚谭杨杨航张道军伍津津雷霞
- 关键词:细菌感染
- Nrf2/ARE在抗光老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光老化是皮肤长期暴露于紫外线,引起的慢性损伤。既往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造成皮肤急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甚至引起细胞突变,以致肿瘤的形成,而紫外线的照射是引起氧化应激主要原因之一。当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过机体清除能力,可影响相关信号通路传导,导致光老化和癌变。最近的研究提示NF-E2相关因子2(NF-E2 related factor2,Nrf2)是参与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关键因子,通过结合下游的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在细胞防御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有效抵御紫外线照射引起的皮肤损伤。该文就Nrf2/ARE在抗光老化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 陈劲奕秦琴孙珂岱杨航谭杨龚南棚雷霞
- 关键词:NRF2活性氧光老化紫外线
- 5-氨基酮戊酸局部光动力治疗增殖性红斑
- 2015年
- 报告5-氨基酮戌酸-局部光动力(ALA-PDT)治疗增殖性红斑1例。患者男,56岁。包皮、龟头鳞屑性红斑伴瘙痒6个月余,龟头糜烂7d.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不全,表皮细胞增生,增生细胞排列紊乱、异形,真皮浅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增殖性红斑。治疗:先后3次(间隔10-15d)行光动力治疗。结果:包皮、龟头皮损无瘢痕痊愈,生殖器结构和功能正常。
- 谭杨伍津津雷霞
-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增殖性红斑
- 光动力嫩肤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抗微生物、抗肿瘤领域上应用广泛,而那些都是研究的高剂量PDT的作用。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发现低剂量PDT的嫩肤作用,该作用要优于单用同种光源的嫩肤效果,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虽然其分子作用机制仍不是十分明确,但已有不少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就光动力嫩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杨航谭杨龚南鹏伍津津雷霞
- 关键词:光动力治疗嫩肤光老化
- 皮肤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与思考被引量:3
- 2017年
-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是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之一,其培养目标更偏向于临床专业实践和临床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分析了皮肤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存在的科研基础薄弱、临床缺乏监督和评价、皮肤科特点带来的挑战等问题,并从培养目标、课题设计、带教过程和考核方式优化、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提高专业型硕士带教质量,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合格皮肤科临床医生提供借鉴。
- 雷霞谭杨杨航伍津津
- 关键词:皮肤科
- 低剂量ALA-PDT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和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ALA-PDT)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分泌生长因子的作用。方法:首先以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ALA-PDT对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再用相同的方法检测ALA-PDT对分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kerotinocyte,KC)增殖的影响,最后以ELISA法检测ALA-PDT对KC培养上清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影响。结果:低剂量ALA-PDT(0.1m M和0.01m MALA,红光21J/cm^2)能促进HaCaT细胞和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高剂量ALAPDT(0.5m MALA,红光21J/cm^2)抑制其增殖。低剂量ALA-PDT干预24h后,bFGF分泌明显高于0.5m MALA组和单纯红光组;而VEGF呈现24h时轻度下降,24h后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高剂量ALA-PDT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甚至杀伤细胞;低剂量ALA-PDT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并且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bFGF和VEGF。
- 杨航谭杨唐辉杨涛杨桂红雷霞
- 关键词:HACAT细胞角质形成细胞ALA-PDT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皮肤溃疡感染创面376例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皮肤溃疡创面培养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本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分离培养的细菌共376株,并用EXCEL及SPSS软件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年所占比例均在20%以上,铜绿假单菌检出率各年分别为16.80%、17.24%、13.21%。检出的金葡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8.12%和77.23%;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为0,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替坦、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耐药率均高于9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菌在皮肤溃疡创面分离的细菌中占前两位;细菌感染类型及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值得大家关注。
- 杨航谭杨龚南鹏鲁卫平雷霞
- 关键词:皮肤溃疡细菌耐药性抗生素
- 172例慢性皮肤溃疡的护理被引量:8
- 2017年
- 慢性皮肤溃疡是由感染、外伤、循环障碍等多种病因所导致的皮肤缺损[1]。慢性皮肤溃疡皮损多样,深度可达真皮或真皮以下,单发或多发,急性期溃疡迅速扩大,表面覆有坏死组织、渗出物、结痂,溃疡周边皮肤红肿,有时可出现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改变,大多有异味。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大多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愈合慢,病程长,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172例慢性皮肤溃疡采用清创、红光治疗、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植皮及复方氨基酸脂质体营养敷料涂敷,现报告如下。
- 周金玲张道军雷霞伍津津谭杨
- 关键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