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林森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电能
  • 6篇电能传输
  • 5篇感应电
  • 4篇电能传输系统
  • 4篇感应电能传输
  • 3篇线圈
  • 2篇电平
  • 2篇电容
  • 2篇拾取
  • 2篇自感
  • 2篇无线
  • 2篇谐波
  • 2篇谐波消除
  • 2篇互感
  • 2篇功率
  • 2篇感应电能传输...
  • 2篇并联
  • 2篇补偿电容
  • 2篇大功率
  • 1篇电平逆变器

机构

  • 7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8篇马林森
  • 7篇麦瑞坤
  • 5篇何正友
  • 3篇李砚玲
  • 2篇李勇
  • 1篇黄立敏
  • 1篇杨鸣凯

传媒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电工技术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双初级线圈并绕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功率分配方法被引量:21
2015年
传统的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只含有单个逆变电源与单个初级线圈,由于受到功率器件的容量限制,较难满足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等大功率应用的要求。为增加IPT系统的输出功率,该文构建了基于双初级线圈并绕的IPT系统,通过初级线圈产生磁场的叠加,实现IPT系统大功率输出。利用互感耦合理论对此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此结构不但需要补偿各初级线圈的自感,而且还需要额外电容补偿两初级线圈间的互感。研究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额外补偿电容值,不仅能使各逆变器工作在谐振状态,还可以有效分配两逆变器的输出功率,达到合理分配两逆变器输出容量的目的。建立输出总功率为1.4 k W的实验系统,验证了两逆变器输出功率比为1:1和1:2的工况。这种基于双初级线圈并绕的IPT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等优点,可望在轨道交通非接触供电系统等大功率场合中得到应用。
李勇麦瑞坤马林森何正友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功率分配大功率
基于二极管钳位五电平技术的LCL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谐波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通常采用单相全桥逆变器作为交流电源,受功率半导体器件容量和成本限制,输出功率受限。为实现IPT系统的大功率输出,将二极管钳位五电平逆变技术应用到IPT系统中,并详细分析二极管钳位五电平逆变技术在IPT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利用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及电路拓扑,建立基于谐波与移相角、脉宽的关系表达式,得到五电平逆变器的最优工作点。与全桥逆变拓扑相比,所提控制策略能消除逆变器输出电压的3次、5次谐波,降低电压谐波总畸变率,同时增加IPT系统的输出功率。最后,构建一个五电平IPT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马林森李勇麦瑞坤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二极管钳位五电平逆变器总谐波畸变率谐波消除
采用同轴相位检测线圈的感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谐振调节技术被引量:14
2017年
在感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inductive wireless powertransfer,IWPT)中,常采用谐振电路保证系统以最大功率和最大效率传输电能。受到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IWPT系统容易发生谐振频率偏移,需借助有效的谐振点检测技术和谐振调节装置实现电路谐振调节。针对副边线圈感应电压难以检测,无法通过副边感应电压电流相位判定副边电路谐振的问题,该文首先设计了基于同轴相位检测线圈的副边电路谐振点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构建了一种基于同轴相位检测线圈和相控电容器的副边电路谐振调节控制方法,并根据该方法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文的调谐方法后,系统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均有提升。特别是在原边线圈恒流有效值11A条件下,系统负载输出功率从508.92W增大至577.41W,原边直流电源至负载的总体效率从85.24%提升至88.98%,验证了同轴相位检测线圈用于副边电路谐振调节的可行性。
杨鸣凯麦瑞坤徐丹露马林森何正友
关键词:相位检测
能补偿互感的多接收装置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补偿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能补偿互感的多接收装置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补偿方法。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接收端的第k个接收线圈(L<Sub>k</Sub>)上串接有第k个电流传感器(I<Sub>k</Sub>),所有的整...
麦瑞坤马林森李砚玲何正友
文献传递
基于多电平及多拾取线圈的IPT系统功率提升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技术的发展,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在大功率应用方面得到了长足进步,这使得IPT系统取代接触网以非接触的方式为轨道机车供电成为可能;由于轨道机车...
马林森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谐波消除
文献传递
能补偿互感的多接收装置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补偿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能补偿互感的多接收装置并联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补偿方法。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接收端的第k个接收线圈(L<Sub>k</Sub>)上串接有第k个电流传感器(I<Sub>k</Sub>),所有的整...
麦瑞坤马林森李砚玲何正友
文献传递
新型感应式电能传输系统高效拾取机构的仿真设计被引量:7
2015年
感应式电能传输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从原边感应到次边,实现非接触供电的技术,而拾取机构则是实现原、次边之间能量无线传递的关键装置。当拾取机构的磁芯结构模型发生改变时,次边感应电压、传输功率以及传输效率都会随之改变。以传输功率、感应电压等作为设计指标比较分析传统的E型和U型拾取机构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不同拾取机构的优劣。综合不同拾取机构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效能量拾取机构。基于Ansoft Maxwell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分析,验证了新型能量拾取机构的优化效果,为实际拾取机构的设计方案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
马林森李砚玲麦瑞坤何正友黄立敏
关键词:ANSOFTMAXWELL感应电压
基于双拾取线圈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传统的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利用单个拾取线圈实现能量传输,受副边半导体器件的容量限制,单个拾取线圈无法满足轨道机车等大功率移动负载(兆瓦级)需求。该文通过建立基于双拾取线圈的IPT系统以提高IPT系统的传输功率。论文利用电磁耦合理论分析双拾取线圈间的互感影响规律,并详细对比分析了考虑拾取线圈间互感前后IPT系统的工作指标。分析表明,考虑线圈间互感时的设计参数,能使IPT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且显著提高重载时IPT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双拾取机构IPT实验系统并保持原边恒流15 A,验证所提出方案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不计及互感影响方案而言,加入附加电容后,重载时(1.8Ω直流负载)IPT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提高了82%和6%。
麦瑞坤马林森
关键词:感应电能传输大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