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

作品数:15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群落
  • 4篇植物
  • 4篇群落结构
  • 4篇浮游
  • 4篇浮游植物
  • 3篇环境因子
  • 2篇地理
  • 2篇云南花卉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砷污染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水温
  • 2篇污染
  • 2篇湖泊
  • 2篇花卉
  • 2篇花卉产业
  • 2篇教学
  • 2篇浮游动物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机构

  • 14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作者

  • 14篇陈丽
  • 9篇陈光杰
  • 6篇赵帅营
  • 4篇陈小林
  • 3篇孙青
  • 3篇康文刚
  • 2篇张虎才
  • 2篇刘园园
  • 2篇李天丽
  • 1篇刘晓东
  • 1篇李朋富
  • 1篇黄林培
  • 1篇张自强
  • 1篇顾兆炎
  • 1篇段立曾
  • 1篇卢慧斌
  • 1篇施海彬
  • 1篇张涛
  • 1篇胡葵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2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教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云南教育(中...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6
  • 3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8
2020年
抚仙湖作为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国家战略淡水资源的重要储库之一.随着气候变化及流域开发的增强,抚仙湖生物群落组成近年来发生了明显变化,水体水质和生态系统功能呈现降低的趋势.为了摸清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于2015年对抚仙湖南、中、北3个位点进行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逐月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由绿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和隐藻门组成.方差分析和相似性分析表明,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演替模式,而空间差异不明显.浮游植物的优势属种(按生物量) 1月为隐球藻、丝藻、转板藻,2月为克罗脆杆藻、飞燕角甲藻、转板藻,3月为小环藻、转板藻,4—7月为锥囊藻、飞燕角甲藻、转板藻,8月为飞燕角甲藻、转板藻,9月为飞燕角甲藻、锥囊藻、转板藻,10月为飞燕角甲藻,11月为飞燕角甲藻、多甲藻、转板藻,12月为转板藻.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温度和总磷浓度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呈显著相关,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表明水温和总磷浓度分别单独解释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26.0%和2.6%,共同解释了3.0%.与2002—2003年转板藻全年占优相比,2015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且生物量明显上升,可能反映了该水体营养水平长期上升的持续影响.
刘晓曦陈丽蒋伊能尚丽张涛李蕊赵帅营陈光杰
关键词:浮游植物优势种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高考试题之城市蓝化理念的应用与解析
2016年
城市蓝化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蓝化在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称为“蓝化效应”。近年,紧随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蓝化理念在高考地理试题中也多次出现,本文举例解析城市蓝化的工程措施。
陈丽孙青
关键词:城市水生态
基于媒体素材的地理情境教学——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自然景观、丰富物产、农业生产和地域文化。本文尝试将其作为视频素材,为中国农业区域地理的学习创设情境教学现场。
陈丽孙青
关键词:情境教学区域地理媒体素材自然景观地域文化
阳宗海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其分布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的识别和比较是评价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基础。阳宗海2008年经历了大规模的砷污染,且砷浓度目前仍处于超标水平,有必要识别砷污染水体中不同浮游生物群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其异同。通过显微镜检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探究阳宗海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的组成及其空间分布因子。结果表明,蓝藻门在浮游植物中占绝对优势(全湖平均比例为91%),其次是甲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硅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对DGGE条带中的DNA片段进行blast比对显示,阳宗海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异养细菌)主要包含放线菌纲、β-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拟杆菌。PCA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群落空间分布存在差异,ANOSIM结果表明,南部和中北部的浮游植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P<0.05,R=0.48)。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变量和水温分别单独解释了阳宗海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5.69%和16.51%,砷主要通过与水温和空间距离的相互作用对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水环境指标和空间距离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没有显著关系(P>0.05)。与浮游细菌相比,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存在显著的距离衰减关系(R2=0.61,P<0.001),可能与浮游植物扩散能力小于细菌有关。
张涛蒋伊能陈丽刘术李朋富白宁静刘晓曦陈小林赵帅营陈光杰
关键词:浮游植物浮游细菌群落结构
阳宗海硅藻群落对水体污染和水文调控的长期响应模式被引量:14
2016年
在人类活动持续干扰的背景下,云南部分湖泊面临着污染物输入增加的环境压力,特别是营养盐富集和重金属污染。以云南地区遭受过严重工业污染的阳宗海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硅藻群落、砷浓度、营养元素与稳定同位素、粒度等多指标分析,结合文献记录和湖泊调查结果,揭示了阳宗海硅藻群落对湖泊富营养化和砷污染的长期响应特征,并识别了不同时期的主要环境压力与其驱动强度。结果表明:长期的营养盐累积使得浮游硅藻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且耐污染的底栖硅藻种的快速增加与砷污染出现的时段一致。在阳宗海长期富营养化的背景下,当水体砷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水平后,硅藻群落结构的改变和多样性的降低都指示了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灾难性的转变。同时1965年开始的湖泊引水工程导致了贫营养种的突然增加。因此,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与湖泊水文调控是导致阳宗海硅藻群落长期变化的主控因子,对阳宗海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胁迫因子的长期影响与驱动作用。
陶建霜陈光杰陈小林陈丽黄林培刘园园施海彬胡葵王教元康文刚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硅藻富营养化砷污染
阳宗海砷污染背景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解析被引量:21
2019年
人类活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是湖泊水体面临的主要环境压力之一.云南高原湖泊阳宗海于2008年暴发了砷污染事件且水体砷浓度目前仍然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严重影响了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本研究于2015年4月-2016年2月每两月对阳宗海南、中、北部湖区进行采样调查及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44属68种,绿藻门种数最多.蓝藻门占绝对优势,其中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浮丝藻(Planktothrix sp.)、束丝藻(Aphanizomenon sp.)为全年的优势种,这与已有调查显示的阳宗海砷污染后浮游植物群落中蓝藻占优的基本特征一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在时间尺度上呈现显著的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8月(14.06 mg/L),最小值出现在12月(1.23 mg/L),而空间差异不显著.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水温、p H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砷、透明度、锰、钠、钾和总磷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砷、钙、锰、钾共同解释了阳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57.18%.方差分解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水温、钙离子和砷三者作用共同解释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32.05%,其中水温和钙离子分别独立解释了群落变化的12.45%和8.28%,水体砷浓度仅独立解释了2.33%,但与水温共同作用解释了9.46%.因此,我们推测水温的季节性波动导致了湖泊水体热力分层的明显变化,其中水体混合作用的增强可能会促进底泥释放过程并增加表层水体的砷浓度,进而影响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研究结果有利于评价重金属污染对湖泊的长期生态效应,并为砷污染湖泊的环境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白宁静陈丽蒋伊能张涛刘术刘晓曦李天丽赵帅营陈光杰
关键词:砷污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2015年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该战略在扩大外需的同时,充分展现中国积极履行大国责任的决心,号召区域内其他国家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助力区域内其他国家经济发展。
陈丽孙青
关键词:花卉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联系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习总书记先后提出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该战略在扩大外需的同时,充分展现中...
孙青陈丽
抚仙湖冬-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识别被引量:6
2016年
抚仙湖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泊,目前总体处于贫营养状态。本研究于2015年1月~3月对抚仙湖冬-春季转换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空间调查,探讨冬春季转换期间浮游植物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抚仙湖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9属53种,绿藻门种数最多。浮游植物优势种在时间上出现明显的变化特征。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随时间呈现上升趋势,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早春季节最低,这与3月硅藻门的小环藻优势度大成为绝对的优势种有关。空间上南部湖区和北部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2月和3月存在显著差异,而生物量仅在3月出现显著差异且北部偏高,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在1月出现显著差异且南部湖区偏高。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总磷、水温、溶解氧、电导率以及总溶解性固体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P<0.001);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总磷、温度、pH、电导率以及总溶解性固体解释了抚仙湖冬-春季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的31.9%,其中总磷和温度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蒋伊能张涛陈丽李天丽赵帅营张虎才陈光杰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记录的枝角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浅水湖泊污染负荷能力较低,对环境变化敏感,过度开发会导致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甚至发生稳态转变.本研究通过提取云南18个浅水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枝角类信息,识别枝角类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甄别其群落构建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枝角类群落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滇西北的枝角类群落以底栖物种占绝对优势,而随着营养水平的增加,滇东南湖泊枝角类优势物种由底栖型向浮游型转变.统计分析表明,海拔和水体总磷水平是驱动群落分布空间差异的关键环境因子,分别独立解释了枝角类群落变化的22.0%和7.7%,反映了海拔梯度及其指示的气候环境过程是控制枝角类群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同时枝角类群落随营养水平的变化出现差异性的结构特征,可能指示了流域开发、污染物输入、水生植被变化等人类活动扰动的综合影响.同时,海拔和总磷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相互作用并解释了枝角类群落变化的26.3%,指示了云南地区的人类活动强度随着海拔梯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并通过营养盐输入等过程调控了枝角类群落的结构特征.
朱庆生孔令阳陈丽王晓王教元康文刚李蕊梁红陈光杰
关键词:枝角类营养水平海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