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 作品数:534 被引量:3,793H指数:29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丹参Dirigent基因家族的发现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Dirigent(DIR)蛋白基因是植物木质素合成过程中一类重要的基因,几乎存在于所有维管植物中,然而药用植物丹参中的DIR和类DIR蛋白基因(SmDIR)还没有被研究过。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在Gen Bank上登录的9个丹参转录组数据库进行整合拼接分析,发现了33个SmDIR基因片段,其中5条为完整序列。通过对5条完整SmDIR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信号肽、导肽、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结构域等进行预测分析,并将丹参DIR蛋白序列与其它植物的DIR蛋白进行同源比对,构建了丹参和模式植物拟南芥DIR蛋白家族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5条丹参DIR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都在594 bp上下,分子量为21.47 k D左右。除了SmDIR5,其余SmDIR蛋白的理论等电点(p I)均低于7,在5.60~6.50范围内,说明大多数丹参的DIR蛋白略呈酸性。Thr、Val、Gly、Leu和Ser等氨基酸是这些SmDIR蛋白共有的主要氨基酸。研究还发现这些丹参DIR蛋白表现出明显的疏水区和亲水区,均存在分泌途径信号肽,可能存在跨膜结构域。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元件是无规则卷曲。氨基酸同源性比对显示,SmDIR4与Erythranthe guttata的类DIR蛋白同源性较高,SmDIR1、SmDIR2、SmDIR3和SmDIR5与芝麻的类DIR蛋白同源性较高。与拟南芥的进化分析显示,这些丹参DIR蛋白基因被分为两大类,归属DIR-b和DIR-d亚家族。本研究对丹参DIR蛋白序列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可为今后深入研究该蛋白提供有利参考。
- 马金洋杨瑾冬李卿张磊
- 关键词:丹参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
- 基于丹参基因组的迷迭香酸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丹参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丹酚酸B是其水溶性药效成分的代表,迷迭香酸是丹酚酸B等复杂活性物质的核心结构单元,迷迭香酸合成酶承担着催化迷迭香酸生物合成的重要作用。因此,解析丹参迷迭香酸合成酶的生物学功能,对研究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生物合成,促进丹参品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丹参基因组库中寻找到11条迷迭香酸合成酶编码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丹参迷迭香酸合成酶属于BAHD酰基转移酶家族,分子量在36 kD至59 kD之间,多为酸性稳定蛋白,不含信号肽和导肽,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是其二级结构的主要特征。本研究对丹参迷迭香酸合成酶进行了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今后深入研究该酶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提供参考。
- 杨瑾冬马金洋李卿朱婷婷季倩张磊
- 关键词:丹参基因组生物信息学
- 重点蚕区蚕病预警机制的建立
- 2005年
- 蚕病是农村蚕茧生产的大敌,尽管消毒防病年年讲,季季抓,但蚕病的威胁还是不断出现.针对合肥地区蚕桑生产时常暴发以家蚕血液型脓病为主的各种蚕病的特点,安徽省蚕桑研究所会同肥西县蚕桑站联合申报了合肥市科技局重点项目,力争通过蚕病防治技术普及与推广手段解决蚕病威胁的难题.
- 冯纪元鲍先巡宣顶柱杨学俊徐厚像张磊
- 关键词:蚕病防治蚕区血液型脓病蚕茧生产消毒防病
- 三峡库区支流的河-湖两态及其对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三峡大坝独特的调度运行方式决定了三峡库区支流在水动力方面显著区别于自然河流.为探究库区特殊调水机制下支流沉积物内源磷的动态变化,于2016年在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中游的高阳平湖段进行了8次(1、3~8和10月,每月一次)水体和沉积物样品采集,分析其不同形态磷含量,并对流速、水深和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等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结果表明,高阳平湖段水体类型可分为5、6月前的深水湖泊及5、6月后至三峡大坝秋季再次蓄水间的典型河流两种水文状态;湖泊状态下上覆水中可溶性磷浓度比河流状态高42.48%,利于沉积物表层沉积物中弱结合态磷(NH_(4)Cl-P)处于吸附-释放的平衡状态;春季水华初期,随着上覆水温度的升高和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沉积物中潜在可移动磷含量升高,而稳定形态磷含量降低,表现出向潜在可移动磷形态转变的趋势,这可能是春季水华可利用的磷源之一;高阳平湖沉积物中稳定形态磷含量约占总磷含量的81.79%,变异系数相对较小(2.90%~4.21%),并且存在显著随时间累积趋势(P<0.05).揭示了沉积物不同磷形态转化及其与水体存在类型的关系,为三峡库区其它支流或存在类似调水机制的水库支流内源磷的研究提供借鉴.
- 黄伟张钘罗晓佼张磊
- 关键词:三峡库区磷形态沉积物上覆水
- 高产高蛋白高抗孢囊线虫病皖豆16号品种选育与推广
- 张磊黄志平张丽亚李杰坤刘玉梅胡晨韩霞戴艳戴瓯和燕宁张汉友储勇丁永祥裴抗凌明君牛元民
- 该项目是采用人工有性杂交,在病圃和病区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选择压力选育出的抗大豆孢囊线虫病、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皖豆16号单产比对照品种中豆19平均增产9.92%,蛋白质含量45.1%,脂肪含量21.4%,蛋白质+...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豆品种选育
- 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选育被引量:33
- 2007年
- 杂优豆1号(皖豆25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7年以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与恢复系WR016组配的杂交大豆新组合,这是世界上第二个通过正式审定、可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大豆杂交种。2002—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91.16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5.3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3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77.28 kg/667m2,比CK中豆20增产19.14%。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的优点,蛋白质含量43.56%,脂肪含量18.96%,生育期111 d,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淮北及江淮地区作中熟品种种植。
- 张磊戴瓯和黄志平李杰坤张丽亚胡晨
- 关键词:杂交大豆品种选育
- 绿豆品种皖科绿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 2018年
- 绿豆是安徽省的主要栽培豆类作物之一,皖科绿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绿豆品种,具有植株直立、高产、子粒光泽度好和综合抗性强等优点,2013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皖品鉴登字第1211001)。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杨勇叶卫军张丽亚张磊田东丰周斌
- 关键词:绿豆栽培技术
- 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背景下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使命定位与路径选择——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5
- 2016年
- 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对农业科技的多层次需求,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环境,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样本,研究并明确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在新时期的使命定位,提出了调整学科布局和科研方向、优化人才结构、强化条件建设和创新科研活动组织方式等工作思路,以期为"十三五"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 孙虎张磊刘海礁全鑫杨帆卫文星
- 关键词:农业
- 利用M型质核互作不育系配制高产组合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2年
- 用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A作母本配制了 2 2个杂交组合 ,对其F1、F2 进行产量测定表明 :所有杂交组合的F1都具有超亲优势 ,变幅为 3.78% - 132 .16 % ,平均超亲优势为4 4.2 2 % ,其中 19个杂交组合的F1具有超标优势 ,变幅为 6 .0 4 % - 6 6 .0 4 % ,平均超标优势为31.0 6 % ;F2 代的超亲优势平均为 3.18% ,超标优势平均为 - 6 .2 4 %。统计结果认为 :F1的产量优势与恢复系 (父本 )的来源关系密切 ,来自南方父本的杂交组合的超亲和超标优势分别比黄淮父本的杂交组合高 2 2 .93%、2 4 .83% ;F2 代杂种优势衰退显著 ,不宜利用。
- 李杰坤张磊黄志平张丽亚戴瓯和
- 关键词:大豆杂种优势杂交组合产量育种
-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本文对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文章对系统所使用的主要监测方法和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实现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中国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的作物长势监测方法和所建成的系统。作物长势监测分为实时作物长势监测和作物生长过程监测...
- 蒙继华吴炳方李强子张磊
- 关键词:田间管理作物长势作物监测遥感技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