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敏

作品数:1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降水
  • 7篇强降水
  • 7篇暴雨
  • 3篇低涡
  • 3篇短时强降水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局地
  • 3篇辐合
  • 3篇值模拟
  • 2篇电站
  • 2篇水电
  • 2篇水电站
  • 2篇水汽
  • 2篇水汽输送
  • 2篇切变
  • 2篇热带
  • 2篇乌东德水电站
  • 2篇局地暴雨
  • 2篇辐合区
  • 2篇暴雨过程

机构

  • 16篇云南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云南省气候中...

作者

  • 16篇马志敏
  • 6篇牛法宝
  • 5篇朱莉
  • 4篇张万诚
  • 3篇王曼
  • 2篇杨素雨
  • 2篇闵颖
  • 2篇段玮
  • 2篇赵宁坤
  • 2篇李华宏
  • 2篇梁红丽
  • 1篇许美玲
  • 1篇符睿
  • 1篇金燕
  • 1篇陈小华
  • 1篇姚愚
  • 1篇孙绩华
  • 1篇李耀孙
  • 1篇郑建萌
  • 1篇李蕊

传媒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中低纬山地气...
  • 2篇干旱气象
  • 2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盛夏一次低涡强降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观测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3-4日云南发生的连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强降水发生前,云南位于两高(滇缅高压和位于南海地区的高压)之间的辐合区,台风及青藏高原东侧低涡对两高之间辐合区的正相对涡度输送,促使两高之间辐合区形成低涡;低涡在向南向西移动过程中,其中心自下而上保持西北—东南向倾斜;雨带随低涡切变移动,降水中心和低涡中心基本保持一致;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下,强降水中心出现在θ;大值区,且与强上升运动大值区相一致;过程期间,云南为净水汽收入,东边界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水汽收入,西边界和南边界水汽收支则随着低涡的移动在整个过程中出现输入输出反向变化。
马文倩向影牛法宝孙绩华马志敏裴玥
关键词:低涡强降水
滇西北高原一次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针对滇西北高原华坪县一次突发性特大暴雨天气过程,采用常规计算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中南半岛热带低压及孟加拉湾低压稳定维持为暴雨区水汽输送通道建立提供较好的大尺度环境场;暴雨区存在两条水汽输送通道,孟加拉湾低压东侧偏南气流转向后形成的西南水汽输送与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转向后形成的西南水汽输送,其源地可追溯至南海、西太平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等地;水汽输送及水汽辐合主要来自700hPa以下层,其中700hPa与850hPa水汽输送特征与整层水汽输送特征表现一致;数值模拟结果可较好再现暴雨区水汽输送特征,同时发现后向追踪时段内,暴雨区中低层水汽输送起始于该高度层之上,随暴雨发生时间临近水汽输送高度逐渐降低。
马志敏闵颖朱莉
关键词:水汽输送数值模拟特大暴雨后向轨迹
云南局地暴雨分型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2011-2015年云南局地暴雨过程,对所选个例进行分型研究.结果表明:局地暴雨可分为副热带高压外围型、两高辐合型、切变线型、热带低压型、孟加拉湾槽型5种类型;副热带高压外围型与两高辐合型暴雨发生频率最高,即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有利于产生局地暴雨过程;卫星云图显示,该型暴雨主要由MβCS系统直接产生,MαCS与层状云个例较少,强降雨区位于系统边缘,产生于系统移动发展或移动减弱过程中;强降雨区位于TBB梯度大值带,TBB降低时间提前强降雨开始时间2~3 h,强降雨发展滞后于云团发展.
马志敏杨素雨王治国牛法宝连钰朱莉
关键词:局地暴雨副热带高压降雨强度
山脉地形对云南冷锋切变型强降水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多种资料对2014年6月28—29日云南省冷锋切变型强降水进行诊断分析,并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此次过程进行地形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去除山脉地形后,全省区域降水量明显减弱,大雨、暴雨的落区急剧缩减;降水量的变化差异主要由降水强度的变化引起.山脉对低层冷空气的引导和阻挡作用最为显著,四川东部到贵州一带的东北气流经乌蒙山加速进入到滇中地区,受哀牢山、无量山和横断山脉的阻挡,与青藏高原东南侧沿横断山脉南下的冷平流汇合,在滇中及以东、以北地区盘踞;夏季来自南海的东南气流及来自孟加拉湾的偏西气流均具有高温高湿性质,在山脉的引导和阻挡作用下,与南下受阻的冷空气交汇,形成锋面降水;山脉的强迫抬升机制迫使其周边出现显著的垂直上升运动,强度约0.4~0.7 m/s;在山谷相间的区域,特别是山脉的迎风坡处,水汽通量辐合,其增量可达(0.02~0.07)×10^-6g·s^-1·cm^-2·h Pa-1,有利于当地大雨、暴雨的发生.
许彦艳王曼马志敏梁红丽
云南两高辐合背景下低涡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2023年
基于气象观测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选取2018—2020年发生在云南的3次两高压辐合区(以下简称两高辐合)背景下低涡连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环流形势、动热力因子及水汽辐合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1)夏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西伸时,云南常受两高辐合影响,当辐合区中有低涡生成,易发生连续性强降水,且强降水落区并不完全分布在整个狭长的两高辐合区内.(2)两高辐合区低涡降水具有相似的雨带分布和移动特征,但雨带的集中程度、分布范围、小时雨强和总雨量存在差异.强降水开始时,落区偏东,随着西太副高西伸及东北引导气流的引导,低涡向南向西移动,强降水落区也随之向南向西移动.低涡在某一地区徘徊导致降水集中在该区域,且西太副高西伸较强时,两高辐合形势更强,低涡降水大雨及以上量级雨带也更窄.(3)低涡造成的降水主要分布在低涡中心及低涡切变附近,且降水发生在低层暖湿的环境中,低层及中高层有冷空气侵入时,小时雨强的极端性更强,降水落区也相对偏北.两高辐合区低涡降水落区与水汽辐合区对应较好,水汽辐合强度较弱时,对应的总降水量较小.
马文倩李耀孙陈小华陈小华牛法宝
关键词:低涡连续性强降水
昆明冬季降水相态识别判据研究被引量:32
2015年
利用昆明气象站1952—2013年冬季的降水及天气现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昆明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利用1980—2013年高空、地面资料,选取500 hPa温度、700 hPa温度、0℃层高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和日平均温度6个物理量,针对雨和雪的降水相态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降雪TS评分最高的原则确定物理量的阈值。对每个单一判据给予不同的权重,采用权重线性法设定降雪的综合判据,通过对6个物理量降雪判据进行不同的组合试验,并考虑到综合判据的业务化,最终选定700 hPa温度、500~700 hPa之间的位势厚度、地面日最低温度3个单一判据组合为综合判据,并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14年的13次降水天气进行了降水相态判别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判据可为昆明冬季降水相态客观预报提供较好的参考。
许美玲梁红丽金少华马志敏牛法宝闵颖
关键词:综合判据
云南两次局地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数值试验,对2012年5月24日和2015年9月27日云南两次局地暴雨过程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过程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强降雨及其水汽输送伴随副热带高压西伸而中断,“5.24”过程动力条件主要由天气尺度系统提供,“9.27”过程动力条件主要为地形抬升作用;②两次过程水汽源地均为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5.24”过程以西南路径水汽输送为主,输送距离较远,“9.27”过程以东南路径水汽输送为主,输送距离较短,局地特征更显著;③“9.27”过程水汽通量及最大雨量值均高于“5.24”过程,水汽通量与强降雨相关性较好,对强降雨具有一定指示意义;④两次过程水汽输送均集中在600 hPa以下层,以经向偏南水汽输送为主,水汽输送增强时间较强降雨开始时间提前48~72 h;⑤数值模拟结果与常规分析一致,同时可显示水汽垂直输送特征,低层以偏南路径为主,中层西南路径增多,中层以上出现偏西路径,存在沿西风带来自印度半岛及青藏高原的水汽贡献。
马志敏朱莉连钰米瑞芝牛法宝王将
关键词:局地暴雨水汽输送数值模拟
El Niño背景下AO激发Rossby波对云南冬季极端降水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2019年1月8日云南平均降水达29.8 mm,为1961年来第三大的冬季极端强降水事件。研究发现,2018/2019年冬季El Niño背景下,偏暖的南海生成热带低压,受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高(简称西太副高)外围气流引导西行进入孟加拉湾(简称孟湾)后北上。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激发Rossby波列东传至孟湾形成南支槽,槽前西南气流与副高外围气流和热带低压汇合,在缅甸至云南形成强西南急流、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导致了这次极端降水事件。结果表明:(1)AO正位相时,斯堪的纳维亚脊前北风偏强偏南到达地中海、北非后,激发中低纬地中海-北非槽、巴基斯坦脊、孟湾南支槽Rossby波列,以及中高纬斯堪的纳维亚脊、乌拉尔山槽、蒙古脊Rossby波列,进而形成青藏高原(简称高原)“北脊南槽”形势。(2)低纬波列东传过程中要受到副高的影响,北非副高和西太副高外围气流有利的位置配置对南支槽有增幅作用,使AO激发的欧亚低纬波列更显著。(3)El Niño有利于阿拉伯海反气旋、西太副高、中南半岛偏南气流、高原绕流及蒙古脊偏强,La Niña时情况相反。所以ENSO通过对以上系统的影响进而对AO影响云南降水有调制作用。
郑建萌姚愚李蕊张万诚马志敏
关键词:AO热带低压低纬
一次局地突发性暴雨过程成因及数值试验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昆明1次局地突发性暴雨过程,采用常规观测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利用WRF模式进行参数化方案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是本次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暴雨发生前,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动力机制作用下,水汽不断聚集,不稳定能量增大,最终触发暴雨;卫星云图特征表明,产生暴雨的直接系统为一MβCS,最大小时雨量出现在MβCS移动过程中;数值模拟发现,最优微物理方案为Kessler方案,最优积云参数化方案为Kain-Fritsch方案,二者组合能较好地再现该类暴雨过程.
马志敏余珂杨超张万诚赵宁坤
关键词:数值模拟参数化方案
云南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学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减少暴雨致灾损失,基于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反演的云顶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云南一次强对流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东移、700 hPa切变线南压、地面冷锋西推是此次降水过程发生的天气背景;中-β、中-α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是产生强对流暴雨的直接系统,强降雨主要出现在TBB梯度大值区;MCS与700 hPa切变线关系最为密切,切变线位于滇中以东地区,MCS呈椭圆状,沿切变线附近及后部发展,切变线靠近哀牢山或翻越后,MCS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沿切变线前部发展;切变线翻越哀牢山前,白天移动较快,主要产生雷暴天气,夜间移动缓慢,降雨较强;强对流暴雨需重点关注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区、800 hPa与500 hPa温差大于20℃区域;强降雨时段,整层大气均为上升运动,强降雨区维持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的动力抽吸机制。
马志敏王将连钰张万诚张万诚杨素雨
关键词:强对流暴雨短时强降水切变线MC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