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带材
  • 7篇轧机
  • 5篇带钢
  • 5篇特征参数
  • 4篇带钢厚度
  • 4篇热连轧
  • 4篇热连轧机
  • 4篇连轧
  • 4篇连轧机
  • 4篇厚度
  • 3篇影响函数法
  • 3篇四辊轧机
  • 3篇减薄
  • 3篇辊间压力
  • 3篇辊轧
  • 3篇辊轧机
  • 3篇边部减薄
  • 2篇定宽压力机
  • 2篇对流换热
  • 2篇对流换热系数

机构

  • 16篇燕山大学

作者

  • 16篇王东城
  • 16篇吴燕林
  • 14篇刘宏民
  • 8篇张龙
  • 7篇程晓丽
  • 7篇张威
  • 2篇王志杰

传媒

  • 4篇钢铁

年份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机理的带钢厚度横向分布的特征参数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机理的带钢厚度横向分布的特征参数识别方法,涉及到带钢质量控制领域。该方法中,在带钢整个宽度方向上采用一个函数对带钢厚度横向分布进行描述,该函数由基于弹性压扁机理的基本模式和普通的多项式组成,参数较少,精...
王东城吴燕林刘宏民张威程晓丽张龙
文献传递
一种四辊轧机负载辊缝形状预报方法
一种四辊轧机负载辊缝形状预报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1、给定四辊轧机设备参数及工艺参数;2、给定轧制压力横向分布多项式;3、计算相关参数,初始化辊间压力;4、根据辊间变形协调条件及工作辊力与力矩平衡条件形...
王东城吴燕林张龙刘宏民
文献传递
一种热连轧机带材换热系数自学习方法
一种热连轧机带材换热系数自学习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1、收集轧机参数、轧制工艺参数以及换热系数当前值;2、对除鳞区对流换热系数、机架间水冷对流换热系数、带材两侧边水冷对流换热系数、空冷换热系数、轧件与轧...
王东城张威吴燕林刘宏民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机理的带钢厚度横向分布的特征参数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机理的带钢厚度横向分布的特征参数识别方法,涉及到带钢质量控制领域。该方法中,在带钢整个宽度方向上采用一个函数对带钢厚度横向分布进行描述,该函数由基于弹性压扁机理的基本模式和普通的多项式组成,参数较少,精...
王东城吴燕林刘宏民张威程晓丽张龙
文献传递
一种四辊轧机负载辊缝形状预报方法
一种四辊轧机负载辊缝形状预报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1、给定四辊轧机设备参数及工艺参数;2、给定轧制压力横向分布多项式;3、计算相关参数,初始化辊间压力;4、根据辊间变形协调条件及工作辊力与力矩平衡条件形...
王东城吴燕林张龙刘宏民
文献传递
一种带钢厚度横向分布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
一种带钢厚度横向分布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a1:描述原始数据横坐标,x<Sub>i</Sub>处实测厚度值为h<Sub>i</Sub>;a2:p=3,q=n‑2,最小偏差平方和y<Sub>min</Sub>=100;a3:...
王东城吴燕林刘宏民张威程晓丽张龙
文献传递
一种热连轧机组板形板凸度综合控制能力评价方法
一种热连轧机组板形板凸度综合控制能力评价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1、收集轧机参数与带材工艺参数;2、根据带材工艺参数计算在末机架带材凸度处于允许偏差范围内并且各机架板形良好时允许的最大最小凸度;3、根据轧...
王东城张龙吴燕林刘宏民
一种带钢厚度横向分布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
一种带钢厚度横向分布的特征参数提取方法,a1:描述原始数据横坐标,x<Sub>i</Sub>处实测厚度值为h<Sub>i</Sub>;a2:p=3,q=n-2,最小偏差平方和y<Sub>min</Sub>=100;a3:...
王东城吴燕林刘宏民张威程晓丽张龙
一种热连轧机组板形板凸度综合控制能力评价方法
一种热连轧机组板形板凸度综合控制能力评价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由计算机执行的步骤:1、收集轧机参数与带材工艺参数;2、根据带材工艺参数计算在末机架带材凸度处于允许偏差范围内并且各机架板形良好时允许的最大最小凸度;3、根据轧...
王东城张龙吴燕林刘宏民
文献传递
带钢横断面形状特征参数识别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目前带钢横断面形状特征参数识别方法的缺点,分析普通多项式识别精度差的主要原因,基于弹性半空间理论,推导了多项式分布力作用下轧辊弹性压扁的解析表达式,将其与普通四次多项式联合作为带钢横断面形状的基本特征模式,通过最小二乘原理得到特征参数。方法的主要特色是特征参数物理意义明确,有利于参数识别后相应控制手段的调节,同时在整个带钢宽度方向上只采用一个函数进行描述,无需分段处理,简化了计算过程。最终通过实测数据对比了各种方法的精度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基于弹性压扁机理的识别方法在带钢边部与中部均与实测断面吻合很好,其识别精度与稳定性是各种方法中最令人满意的。
王东城吴燕林刘宏民
关键词:带钢特征参数识别方法弹性半空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