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储亚平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受精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受精
  • 2篇体外受精-胚...
  • 2篇胚胎
  • 2篇胚胎移植
  • 2篇获卵数
  • 2篇妇女
  • 2篇高龄妇女
  • 1篇异位症
  • 1篇孕后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并发
  • 1篇妊娠期并发症
  • 1篇盆底
  • 1篇子宫
  • 1篇子宫内膜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魏兆莲
  • 3篇储亚平
  • 2篇章志国
  • 2篇许孝凤
  • 2篇徐玉萍
  • 2篇彭玲
  • 1篇吴欢
  • 1篇曹云霞
  • 1篇何晔
  • 1篇王娅
  • 1篇周平

传媒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生殖与避孕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40岁以上高龄妇女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获卵数对40岁以上高龄不孕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的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行IVF-ET治疗的40岁以上高龄妇女的229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获卵数分为3组,A组:获卵数<5个;B组:获卵数5~9个;C组:获卵数≥10个。分析3组IVF-ET治疗的妊娠结局。结果统计229个移植周期,48个周期获临床妊娠,23个周期获活产,临床妊娠率为20.9%,活产率为10.0%。A、B、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7%、23.0%、22.1%,活产率为5.9%、12.1%、10.6%。结论 40岁以上高龄不孕妇女IVF治疗活产率低,临床妊娠率以及活产率不随获卵数增多而增加。
彭玲储亚平魏兆莲许孝凤徐玉萍章志国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高龄卵子获卵数
40岁以上高龄妇女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结局的影响
魏兆莲彭玲储亚平周平许孝凤徐玉萍章志国曹云霞
盆底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IVF-ET助孕后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盆底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行IVF-ET助孕后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治疗获临床妊娠的盆底型EMs 96个周期(A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107个周期(B组),并选择同期180个周期输卵管因素行IVF-ET助孕获临床妊娠者为对照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行IVF-ET助孕的妊娠结局及妊娠期并发症。结果:A组早产率显著低于B组(9.38%vs 21.50%,P<0.05);流产率(25.00%vs 12.78%)及单胎流产率(35.00%vs 17.31%)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发生率略高于B组(2.08%vs 1.87%),低于C组(6.67%),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72)。A组和B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30.21%vs 31.78%vs 16.11%,P<0.05),但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和B组子痫前期(8.33%vs 9.35%)、前置胎盘(9.38%vs 10.28%)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2.78%;3.33%);A组先兆流产率高于B组和C组(18.75%vs 14.02%vs 8.33%),且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型EMs患者行IVF-ET助孕其自然流产率显著高于输卵管不孕患者,早产率较卵巢型EMs降低;妊娠期并发症较输卵管不孕患者明显增多,主要表现在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及先兆流产3个方面,而与卵巢型EMs无统计学差异。
何晔王娅储亚平吴欢魏兆莲
关键词:妊娠期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