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野 作品数:10 被引量:16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语委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更多>>
新人新话:普通话与1950年代的群众运动 2015年 从国语到普通话“普通话”并非如人们惯常所想,到1949年之后才出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国语运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普通话”已然出现,并率先为师范教育采用为教学语言。1920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月刊》(3-5期)记载,当年全校职员会议形成一个新的决议——要使用“普通话”:“春夏开学后全校职员根据第二百八十次职员会议决案发言一律用普通话但授课时间遇不得已仍略用土语虽不能十分正确而在儿童方面并无困难发生”。 武春野关键词:群众运动 国语运动 师范教育 教学语言 民间文化与发生时期的现代文学 2004年 武春野关键词:民间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白话文 艺术风格 一次重回常识的谈话 2004年 2003年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人文对话录”丛书。编者在总序中提出了编写这批书的宗旨:“不同学科的写作,能够指向一个发展中的、普遍的思想核心,作者用相互关联的眼光和方法,从不同的视角阐述核心问题。” 武春野关键词:知识分子 文学评论 书评 话语方式 “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 现代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大的转变之一。这一转变发生自19世纪中后期,完成于20世纪前期。整个近代都可以观察到这种转变。本文的重心在探讨近代口语对书面语转变的影响。 上编描述了中国近代通行的标准口语——“北... 武春野关键词:近代文学 书面语 北京官话 白话文 1940年沈从文的思想、创作和文化选择 武春野关键词:文化选择 “官话”译经与文体革命 被引量:4 2012年 晚清来华传教士在发现、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的过程中,特别是翻译"官话"和合本《圣经》的过程中,努力调和口语与欧化两种元素,创造出了"书面官话"这种新文体。译经小组的领导人狄考文曾预言:"毫无疑问,丰富的、正确的、高雅的官话将会成为中国口头和书面语的主流。"他们的工作确实对现代白话文产生了不容回避的影响。 武春野关键词:官话 欧化 狄考文 发现与规训:新教传教士与中国语文改革——以《教务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2016年 作为新教在华传教团体创办的最为重要的刊物,《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存世期间(1867年至1941年),一直致力于讨论中国语言问题。这些讨论不但反映了19世纪流行的语言学潮流,也反映了欧洲语言—政治模式对新教传教士的影响。正是在欧洲经验的影响下,新教传教士将语文改革视作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并产生了各种改革方案,直接影响了中国晚清以来的语文改革运动。 武春野关键词:语文改革 官话 1940年代沈从文的思想、创作和文化选择 时代文化的变化总会导致对沈从文创作的重新解读,对沈从文的重新认识.本文梳理了当代文学史对沈从文由回避到发现、再到某种新的遮蔽的历史线索.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背后,掩藏着对一时代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在现当代文学史发展过程中... 武春野关键词:文化选择 文献传递 政治小说的语言策略——以Looking Backward的四个汉译文本为中心 被引量:1 2015年 晚清来华传教士将政治小说传入中国,其参与实际政治问题的讨论、强烈的入世精神、变革意识,完全不同于此前抒怀式的中国文学,更是改变了文学向来是"小道"和"消遣"的命运,为文学接下来占领文化领域的制高点,做了重要的铺垫。美国人爱德华·贝拉米(Edward Bellamy)的乌托邦~①小说Looking Backward 2000-1887最早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以文言译出,在晚清文化政治运动中影响广泛,此后迭经翻译,直至20世纪60年代尚有新译本。各译本选择了不同文体和语言风格,其翻译策略可以见出晚清以来书面语言的变迁、小说在社会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小说读者群的变化。 武春野关键词:LOOKING BACKWARD 政治小说 乌托邦 语言、国家、现代性:重审“国语运动” 被引量:4 2016年 民国初年发生的国语运动是国家意识在中国兴起的产物。本文从两个视角回顾了这场语文改革运动:(1)国家意识的兴起对国语运动目标和路径的影响;(2)语文问题如何被纳入中国现代转型的整体方案,并彼此输送合法性。 武春野关键词:国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