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1篇胆红素
  • 1篇蛋白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清同型
  • 1篇血清同型半胱...
  • 1篇血清总胆红素
  • 1篇血友病
  • 1篇血友病因子
  • 1篇血症
  • 1篇直接胆红素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球蛋白
  • 1篇球蛋白血症
  • 1篇肿瘤

机构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新疆克拉玛依...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宋永顺
  • 1篇高丽霞
  • 1篇高丽霞
  • 1篇许海峰
  • 1篇许海峰
  • 1篇葛霞
  • 1篇许冠群
  • 1篇胡军
  • 1篇胡军
  • 1篇杜刚
  • 1篇张学平
  • 1篇阿依古丽
  • 1篇詹晓华
  • 1篇葛霞
  • 1篇闵敏
  • 1篇菅辉玲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健康成人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参考区间的建立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建立该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参考区间。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该地区9 045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测定。将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民族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地区健康成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参考区间分别为3.65~25.71μmol/L、0.13~4.29μmol/L。95%置信区间显示,性别、年龄、民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健康成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与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有关,有必要按照性别、年龄和民族建立该地区实验室的参考区间。
詹晓华宋永顺阿依古丽葛霞闵敏许海峰
关键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克拉玛依地区健康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参考范围的建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健康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技术对1 067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Hcy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以性别、年龄、民族分组进行比较以确定参考范围。结果检测结果呈偏态分布,以百分位数法(P≤95%)统计计算Hcy的参考范围,≥50岁男性参考范围为小于或等于27.42μmol/L,<50岁男性为小于或等于25.07μmol/L,女性为小于或等于19.09μmol/L。结论参考范围与性别、年龄有关,与民族无关,应按性别和年龄分组建立Hcy的参考范围。
张学平杜刚许海峰葛霞宋永顺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1例并发Ⅰ型血管性血友病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病例报道
2022年
患者,男,59岁,因“反复皮肤黏膜出血3年余”就诊。患者曾有外力导致鼻腔出血难以自行止血病史。行凝血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Ⅰ型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及相关检查,患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增高明显,确诊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同时检测出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的L265P突变合并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4(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4,CXCR4)基因变异,位点为c.1013C>G。积极治疗原发病后,未再次出血。vWD是一种少见的获得性出血疾病,大多数病例是由于循环中的抑制物诱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清除加速所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B淋巴细胞疾病,其循环中IgM可能加速vWF的清除,从而继发vWD。MYD88^(L265P)与CXCR4^(1013G)双突变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肿瘤负荷重,IgM高,更易并发vWD。该病例资料提示医务人员在诊断vWD时应警惕是否存在其他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对于免疫球蛋白增高的相关B淋巴细胞疾病,特别是MYD88^(L265P)与CXCR4^(1013G)双突变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应早期干预,避免诱发vWD,从而减轻患者出血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菅辉玲宋永顺刘禹胡军高丽霞许冠群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巨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M
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在恶性肿瘤患者预防性抗凝中的疗效。方法选择Khorana评分≥3分的血栓高危患者30例(高危组),Khorana评分1~2分的血栓中低危患者20例(中低危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凝血指标差异。高危组给予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口服10mg/d),并比较该组用药前,用药4、24h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Ⅹa活性(Anti-Ⅹa)的差异,分析这些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高危组患者用药前较中低危组PT、INR、D-dimer、FDP明显升高(P<0.05),APTT、FIB、TT、AT、Anti-Ⅹ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预防性抗凝4h后PT、INR、APTT、Anti-Ⅹa均明显升高(P<0.05),用药后24h与用药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血栓高危患者应进行预防性抗凝,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可抑制外源性、内源性两大凝血途径,从而降低血栓风险;不同个体间采用相同剂量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效果差异较大,建议采取个体化预防抗凝方案。
菅辉玲宋永顺王俊巧高丽霞张益枝胡军
关键词:恶性肿瘤利伐沙班凝血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