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斌

作品数:53 被引量:282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肝炎
  • 15篇慢性
  • 13篇重型
  • 13篇病毒
  • 11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10篇疗效
  • 9篇肝硬化
  • 8篇食管
  • 8篇病患
  • 7篇毒性肝炎
  • 7篇细胞
  • 7篇慢性重型
  • 7篇病毒性
  • 7篇病毒性肝炎
  • 6篇重型病毒性肝...
  • 6篇黏膜
  • 6篇胃镜
  • 6篇激素
  • 5篇血清

机构

  • 52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解放军第30...
  • 4篇安阳市第五人...
  • 3篇北京市卫生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北京急救中心
  • 1篇威海市文登中...
  • 1篇菏泽市传染病...
  • 1篇新疆兵团农一...
  • 1篇佳木斯市传染...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燕化凤凰...

作者

  • 53篇张斌
  • 33篇丁惠国
  • 25篇董培玲
  • 24篇金瑞
  • 9篇周莉
  • 8篇李冰
  • 8篇范春蕾
  • 7篇林伟
  • 7篇赵春惠
  • 6篇吴昊
  • 5篇平春霞
  • 5篇王贞彪
  • 4篇张仁敏
  • 4篇吕富靖
  • 4篇李宁
  • 3篇徐瑞平
  • 3篇李卓
  • 3篇李磊
  • 3篇殷继明
  • 3篇辛咏梅

传媒

  • 6篇临床荟萃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传染病网络动...
  • 2篇中国消化内镜
  • 2篇北京地区肝病...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航天工业...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H-IGFs轴与肝脏疾病及rhGH在重型肝炎中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GH—IGF与肝脏疾病的相互关系、生长激素在肝脏疾病中应用以及rhGH在重型肝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文献报道的生长激素在肝脏疾病中应用的临床方法并选用队列研究设计方法研究了2001年1月~2004年1月住院治疗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6例,在实际临床资料中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GH、IGF-1、IGFBP-3、胰岛素:晨起6~7点抽取外周静脉血3ml,4℃低温离心分离血清,-20℃储存。结果: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结果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化指标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6月内生存率比较以及比较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轴变化,初步发现,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rhGH治疗2周后,IGF-1、IGFBP-2增加者,其生存时间长;相反,IGF-1、IGFBP-3无变化或降低者,2周内几乎100%死亡。结论:人生长激素联合乳果糖是防止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恶化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的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hGH可以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异常的GH—IGFs轴,延长其存活时间,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丁惠国周莉董培玲张仁敏林伟张斌金瑞赵春惠王慧芬徐瑞平
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乳果糖肠道滴注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8例,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rhGH 4.5 IU/d,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2~4周;生理盐水100 ml+乳果糖30 ml +灭滴灵2.0g/次,肠道滴注,每天1次,2~4周;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肝脏生化指标变化,随访终点为6个月。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 检验及Cox风险模型分析rhGH治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38.1%(P<0.01);两组肝脏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Kaplan- Meiei生存曲线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8.00%和22.41%(P<0.00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8.00%、13.79%(P<0.001)。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rhGH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rhGH联合乳果糖肠道滴注可改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症状及肝功能,延长其存活时间。
周莉董培玲丁惠国张仁敏林伟张斌王惠芳徐瑞萍王希钟金瑞赵春惠
关键词:重型病毒性肝炎重组人生长激素乳果糖预后分析
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
2007年
HIV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各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HIV/AIDS患者消化道的机会性感染在临床常见,也是进展期AIDS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治疗上目前尚以经验性诊疗为主,缺乏特异性的病原学诊断。因此,消化科医师参与HIVAIDS患者胃肠道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内镜检查研究HIV/AIDS患者上消化道病变特点,并对其与食道真菌感染、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胃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李冰崔丹吕富静张斌刘素珍丁惠国金瑞吴昊郭彩苹张彤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感染HIV感染艾滋病患者黏膜病变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病原学诊断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特征与预后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缺血性肝炎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其中缺血性肝炎患者11例,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无缺血性肝炎患者30例为对照,分析缺皿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各种构成比及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直接概率法;出血前后各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缺血性肝炎的发生率为4.17%,平均年龄为(43.1±5.7)岁,较对照组[(52.3±11.1)岁]年轻(P〈0.05)。ALT、AST快速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0倍,10d内迅速恢复,伴有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明显升高,胆碱酯酶下降,尿素氮、肌酐及白细胞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肝炎组病死率为54.5%(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5/30),P〈0.05;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缺血性肝炎组患者失血量200~3600ml不等,休克患者占63.6%(7/11),出血量与缺血性肝炎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年龄小、失血性休克、肝脏储备功能差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肝炎的危险因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并发缺血性肝炎患者,及时应用抗菌素防治感染、减少内毒素血痱对于改善预后很重要。
范春蕾段瑾董培玲欧阳颖张斌平春霞丁惠国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出血预后缺血性肝炎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的疗效及持久性观察
目的:探讨国产阿德福韦酯(ADV)治疗乙型肝炎病毒 e 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持久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以核苷类药物初治的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接受...
王冬梅董培玲张斌吴昊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HBEAG
文献传递
艾滋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CD4计数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我国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患者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情况 ,以及与CD4计数的关系。方法 对有消化道症状的AIDS患者 6 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阴性患者 2 1例行胃镜检查 ,并对活检黏膜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检测明确有无Hp感染。根据CD4计数将AIDS患者分为两组 :A组 ,CD4计数大于 10 0 /μl(2 9例 ) ;B组 ,CD4计数小于 10 0 /μl(33例 )。 结果 AIDS组Hp检出率为19.4 % (12 /6 2例 ) ,其中 :A组 31.0 % (9/2 9例 ) ;B组 9.1% (3/33例 )。HIV阴性对照组为 5 2 .4 % (11/2 1例 )。AIDS组Hp检出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B组Hp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AIDS患者Hp感染率低于HIV阴性患者 ,原因可能与CD4细胞计数低下有关。
吕富静罗晓岚李冰张斌金瑞吴昊孟欣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清GPC3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2007年
原发性肝癌已成为肿瘤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AFP联合肝脏超声筛查和随访是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但对慢性肝病基础上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与小肝癌的鉴别仍较困难。AFP低水平升高仅预示肝癌的可能,不具有诊断价值。AFP〉200ng/ml作为诊断肝癌cutoff值,敏感性仅为20%-45%。AFP-L3等对肝癌有很好的特异性,但是敏感性也低。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通过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表面脂质的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参与调节胚胎生长发育。国外研究显示GPC3在80%-90%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在正常成人组织和其它肿瘤中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约50%肝癌患者血清中亦可检测到升高水平的可溶性GPC3蛋白,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肝癌特异性标志物。GPC3联合AFP测定可以显著提高敏感性而不影响特异性,在相对早期的肝癌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本文采用ELISA测定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血清GPC3水平,探讨单独GPC3及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汪得胜丁惠国辛咏梅张斌李宁陈德喜李卓殷继明
关键词:AFP-L3原发性肝癌GPC3血清特异性标志物
汉民族XRCC1基因399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肝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汉民族XRCC1基因399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肝癌患者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61例,健康献血人员92例。针对XRCC1基因的10号外显子设计引物,PCR产物利用MspⅠ限制性酶切进行基因分型,基因型分成XRCC1 399Arg/Arg,399Arg/Gln,399Gln/Gln三种,分析XRCC1多态性与肝癌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肝癌患者中XRCC1 399Arg/Arg 32例(64.0%),Arg/Gln 14例(28.0%),Gln/Gln 4例(8.0%);肝炎肝硬化患者中Arg/Arg 30例(49.2%),Arg/Gln 23例(37.7%),Gln/Gln 8例(13.1%);健康人群Arg/Arg 46例(50.0%),Arg/Gln 41例(44.5%),Gln/Gln 5例(5.5%)。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XRCC1399Gln基因(基因型Arg/Gln和Gln/Gln)并不增加患肝癌的风险性(OR=0.563,95%CI:0.277-1.141,P=0.109);以肝炎肝硬化为对照组,XRCC1 399Gln基因同样与患肝癌的易感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OR=0.544,95%CI:0.253-1.170,P=0.118)。结论XRCC1基因密码子39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汉民族原发肝癌危险性无统计学相关关系。
任翊汪得胜李卓辛咏梅殷继明张斌丁惠国李宁
关键词:基因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原发肝癌
人生长激素联合乳果糖防治慢性重型肝炎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是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因不能及时进行肝脏移植而死亡。如何有效的防治重型肝炎多器官功能不全,为患者赢得肝脏移植的时机,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目的是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乳果糖肠道滴注防治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症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材料与方法1999年1月~2002年2月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48例。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治疗方法,同意使用人生长激素者入治疗组,否者入对照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0例。治疗方法:①人生长激素(国产)4~4.5u/次,qd,肌内注射,连续2~4周;②0.9%生理盐水100ml+乳果糖30ml+灭滴灵2.0克/次,qod,肠道滴注,2~4周;两组的基础治疗基本一致。根据修改的疗效标准判断其效果。结果治疗组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显效率21.4%(6/28);有效率53.5%(15/28),总有效率75%;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FBP1、胆固醇水平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显效率为5%(1/20),有效率为35%(7/20)。总有效率40%,约60%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IGFBP1、胆固醇水平持续下降。结论生长激素能明显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蛋白质代谢,肠道滴注乳果糖能较有效的控制肠源性内毒素,可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些初步的依据:人生长激素联合乳果糖可能对防治重型肝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作用。
丁惠国单晶张斌李冰李睿董金玲马红波吕富靖惠威吴燕京金瑞闫惠萍贺丽香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生长激素乳果糖多器官功能不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各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消化道的机会性感染在临床常见,也是进展期AIDS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治疗上目前尚以经验性诊疗为主,缺乏特异性的病原学诊断。因此,消化科医师参与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胃肠道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李冰崔丹吕富静张斌刘素珍吴昊郭彩苹张彤丁惠国金瑞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感染人类免疫缺陷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黏膜病变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