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芹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异甘草酸镁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CYP1A2、CYP2E1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CCl_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CYP1A2、CYP2E1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从代谢酶方面探讨异甘草酸镁保肝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6只。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组给予20mg/kg异甘草酸镁,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同容积生理盐水,连续14d。模型组及给药组于给药第13天20:00点灌胃25%CCl_4,剂量为1.6mL/kg,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各组大鼠于末次给药2h后,从髂动脉放血处死,取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YP1A2、CYP2E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异甘草酸镁能改善肝组织损伤;模型组CYP1A2和CYP2E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给药组CYP1A2和CYP2E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够治疗肝损伤,其减毒机制可能与抑制CYP1A2、CYP2E1的表达有关。
- 陈鑫葛芹张彩云陈卫东叶茜李鑫
-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CCL4CYP1A2
- 异甘草酸镁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IG)作为第四代甘草酸制剂,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预防以及治疗肝脏疾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异甘草酸镁虽然作为一个临床上...
- 葛芹
-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氧化应激保肝
- 文献传递
- 5-ALA-纳米金光动力治疗小鼠光老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初步探讨5-ALA-纳米金光动力治疗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作用。方法:48只雄性健康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光老化组(40只),正常组不予特殊处理,光老化组照射紫外线,肉眼观察和HE染色验证光老化模型。40只光老化组小鼠分为B组光老化对照组,C组红光组、D组纳米金组、E组5-ALA组、F组5-ALA-纳米金组,C、D、E、F组小鼠背部分别涂抹不同溶液0.5ml(分别为生理盐水、纳米金溶液、5-ALA溶液和5-ALA-纳米金组溶液)避光封包3h,红光照射10min,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A组为正常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小鼠皮肤表现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A组比较,紫外线照射后,B组小鼠皮肤皮肤增厚,出现皮屑、深皱纹、缺乏弹性等光老化特征;组织切片显示,B组小鼠表皮厚度[(168.235±13.665)μm]较A组[表皮(87.165±2.627)μm]增厚(P<0.05),而胶原纤维面积密度[(7.390±2.5)%]均较A组[(40.114±3.0)%]明显减少(P<0.05)。与B组相比,C、D、E和F组小鼠的表皮变薄[分别为(154.458±2.942)μm,(114.958±2.229)μm,(50.623±4.203)μm和(31.694±1.970)μm,P<0.05],胶原纤维面积密度增加[分别为(15.840±3.0)%,(27.320±2.5)%,(60.812±2.0)%和(70.024±3.0)%,P<0.05],其中以F组效果最显著。结论:5-ALA结合体能提高光动力疗法治疗小鼠光老化的疗效,同时纳米金的光热作用可能用于治疗光老化。
- 葛芹刘亚乐刘亚乐李张军刘彦婷耿松梅姚翠萍张镇西
- 关键词:光老化纳米金5-氨基乙酰丙酸HE染色小鼠
- 纳米金光热作用对ICR小鼠皮肤光老化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纳米金光热作用对雌性ICR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2只健康雌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红光组、纳米金组,每组8只。正常组小鼠不予任何干预,另3组每次照射前背部脱毛,面积约16cm^2。每次照射紫外线前,模型组暂不予以特殊处理。红光组小鼠给予红光照射,纳米金组小鼠先涂抹纳米金球溶液,用黑色塑料薄膜封包30min后再照射红光。经上述处理后,将模型组、红光组、纳米金组小鼠分笼放入灯箱中进行紫外线照射。实验结束后,肉眼及皮肤镜观察皮肤外观变化;取小鼠背部皮肤,组织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和胶原纤维的改变。ImageJ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胶原纤维面积。DCFH—DA探针检测皮肤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含量。ELISA检测皮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并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多重比较。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ROS变化与MMP-13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紫外线照射后,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皮屑、褐黄、粗糙肥厚、深皱纹、缺乏弹性等光老化特征;皮肤镜下小鼠皮肤粗糙,毛细血管断裂出血,结痂,褐色斑点。组织切片显示,模型组小鼠表皮厚度[(81.32±7.09)μm]和真皮厚度[(352.75±40.08)μm]均较正常组[表皮(38.42±13.64)μm,真皮(188.50±27.83)μm]明显增加(P〈0.05),胶原纤维面积减少(分别为31.94%±8.56%和48.63%±11.32%,P〈0.05),异常弹性物质增多;模型组ROS含量(5124152.80±754119.22)DCF荧光强度/mg蛋白和MMP-13表达(3895.42±136.06)g/L均较正常组(分别为3502085.29±135089.06)DCF荧光强度/mg蛋白和(2414.73±105.96)g/L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纳米金组皮肤
- 刘亚乐葛芹李张军耿松梅肖生祥姚翠萍张镇西曾维惠
- 关键词:皮肤衰老基质金属蛋白酶13纳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