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爽
-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共阜新市委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振兴被引量:3
- 2018年
-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未来乡村的基本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要将乡村振兴看作是一个整体,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建立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本文在因地制宜精准策略实施的基础上,指出需要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基层党建组织工作、完善农村的基础设备以及落实公共性服务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 寇爽
- 乡村振兴下我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载体及途径,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及实现乡村振兴目标中具备显著价值作用。在农村电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需以工作现状为切入点,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将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与农村精准扶贫相结合,转移扶贫工作重心,以达到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的目标,以此帮助扶贫对象树立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电商扶贫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本文在分析乡村振兴下我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实践路径,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并实现乡村振兴。
- 寇爽
- 试论如何利用“城乡融合”新抓手实现乡村振兴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利用"城乡融合"新抓手来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性。然后具体从城乡界限、城乡互融、城乡等值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应当如何利用"城乡融合"新抓手实现乡村振兴。
- 寇爽
- 关键词:城乡融合必然性
- 技术引领下我国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研究被引量:26
- 2021年
- 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现代农业,要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农村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为此需科学把握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若干特征,还要从扩大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覆盖、推动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两大机制上保障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有效融合。
- 寇爽
- 关键词:农业经济
- 如何做好品牌经济
- 2017年
- 面对当今经济发展浪潮,得品牌者得天下,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品牌工作,搞好品牌经济,关系到企业、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局。本文就打造品牌经济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和主抓三项工作进行分析,浅析如何做好品牌经济工作。
- 寇爽
- 以模式创新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 2019年
- 通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不断奋斗,我国7亿多人口脱离了贫困。40年的奋斗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一大显著奇迹。就目前情况而言,全国人民都脱离贫困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时间;但绝对贫困的问题即将得到解决;脱贫攻坚也进入了最为关键的历史时期。深度贫困地区因受到地理条件(如交通、气候、土质等)限制,所面临的攻坚形势和挑战更严峻,需要更具针对性地调整政策思路来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探索更加精准的脱贫路径。
- 寇爽
- 关键词: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 浅谈生态经济要求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被引量:4
- 2021年
-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整体实力和综合国力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之一,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为了促进农村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抓农业经济中的主要矛盾,以政策和实际行动整合农业经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同时,为生态农业发展铺筑道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化的发展农业经济是很有必要的,生态与农业经济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当下农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针对一些农业生产效率偏低、新农业模式发展缓慢这一问题,更是要求相关人员在结合生态经济的要求下,探索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 寇爽
- 关键词:生态经济农业经济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对策探析被引量:14
- 2021年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人们应该迎难而上,把握住发展契机,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建设,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工艺。因此,本文重点分析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发展对策,希望以此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价值建议。
- 寇爽
- 关键词:农业经济
- 浅析领导干部如何树立经济学思维
- 2015年
-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担负着行使国家权力,实施宏观调控,管理社会公共事业和组织经济建设的重任,树立经济学思维,是提升领导干部个人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做出科学决策的有力保障,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迫切需要。领导干部树立经济学思维,并不是说让领导干部成为经济学的专家,而是说要了解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学习那些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我们工作有帮助和指导意义的知识,培养一种经济意识,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提高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解力,形成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关注,能够全面地考虑问题。
- 寇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