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浩

作品数:23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油气
  • 6篇盆地
  • 5篇地台
  • 5篇华北地台
  • 4篇勘探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页岩
  • 3篇化学特征
  • 2篇断陷
  • 2篇页岩气
  • 2篇油气运移
  • 2篇油源
  • 2篇油源对比
  • 2篇源岩
  • 2篇运移
  • 2篇中寒武世
  • 2篇三叠
  • 2篇三叠系

机构

  • 18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内华达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山东省经济和...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 1篇四川省核工业...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3篇张文浩
  • 13篇王丹丹
  • 10篇周新桂
  • 8篇李世臻
  • 8篇林燕华
  • 7篇史晓颖
  • 7篇汤冬杰
  • 6篇孟元林
  • 4篇曾秋楠
  • 4篇刘卫彬
  • 3篇蒋干清
  • 3篇张交东
  • 2篇吴金键
  • 2篇王新强
  • 2篇张立勤
  • 2篇曲国辉
  • 2篇刘旭锋
  • 2篇杨家义
  • 2篇王世磊
  • 1篇肖光武

传媒

  • 4篇地质论评
  • 4篇中国锰业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9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之交的核形石:微组构与生物矿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内蒙古乌海地区毛庄组上部灰岩产大量核形石,其内核与包壳含丰富的矿化细菌和有机质残余。显微观察显示:内核以微晶质为主,含少量生屑和陆源碎屑;包壳由亚毫米级亮/暗纹层交互构成。亮层具微亮晶—微晶混合组构,以自养蓝细菌居多;暗层以微晶质为主,富含异养细菌和黄铁矿莓球;这种差异表明两种纹层具不同的生物矿化机制,但都是微生物-化学过程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微生物质的结果。超微研究表明:纹层内含大量纳米球粒(40~200 nm),与非晶质胞外聚合物(EPS)密切共生,可能源于EPS的降解。纳米球粒通过粘结-融合形成多面体(0.2~5μm),并进一步集合形成微米级微晶质球粒,后者常被齿状亮晶质环边包围。在寒武纪核形石内部观察到的这种多级微组构的有序组合及其与细菌残余和有机质的规律性配置关系,与近代矿化微生物席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本研究认为寒武纪核形石包壳纹层的形成可能与现代微生物席的矿化机制相近,都是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有机质的结果。
张文浩史晓颖汤冬杰蒋干清
关键词:核形石生物矿化华北地台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过渡期核形石:微生物群落对浅海缺氧环境的响应被引量:20
2014年
地质记录表明在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生物灭绝事件,但对其成因的认识仍存在分歧。作者试图通过对华北地台该时段广泛发育的核形石微组构和矿化过程研究,揭示微生物群落对灾变事件和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核形石内富含细菌化石;包壳的微组构和有机矿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作用活跃的高碱度海水条件,密集的莓状黄铁矿微粒和异养细菌残余指示为缺氧环境;而沉积相分析显示核形石发育于浅海陆棚背景。研究认为,同期的核形石及其他可对比微生物岩不仅在华北广泛分布,在其他大陆和板块上也有良好记录,表明在这个生物灾变期浅海环境有广泛的微生物群爆发,并可能与大火成岩省喷发、全球气温升高以及深部缺氧海水向陆棚侵进引起的浅海广泛缺氧相关。早—中寒武世过渡期广泛发育的微生物岩可能记录了底栖动物大量灭绝后,微生物群在缺氧水体中的快速繁盛与生态扩张过程。
张文浩史晓颖汤冬杰王新强
关键词:核形石草莓状黄铁矿缺氧环境华北地台
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古生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023年
豫西地区济源凹陷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地形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盆地内断裂形态结构、深部古生界展布特征等不清楚,制约着济源凹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本文利用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进行方法应用研究,采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反演,获得了地下真实的电性特征,建立了目标层与视电阻率的电性关系,刻画了研究区目标层的构造特征。本研究查明了济源凹陷西部斜坡的断裂结构特征,新识别出12条断裂;揭示石炭-二叠系厚度分布范围在200~1800 m,最大埋深2200 m;奥陶系顶界面埋深分布在300~2450 m,呈“条带状”展布,得到了地质调查井岩心编录的证实。
王丹丹王丹丹刘旭锋张交东曾秋楠刘旭锋邵昌盛
关键词:广域电磁法油气勘探石炭-二叠系下古生界济源凹陷
莫里青断陷油气运移探究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莫里青断陷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为进一步满足高产、稳产的需要,结合莫里青断陷16口井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了72个Ro测试结果、352个(S1+S2)和TOC测试结果,运用生烃潜力法,并结合莫里青断陷复杂而特殊的构造背景,定性并定量地对莫里青断陷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时间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莫里青断陷双阳组烃源岩在埋深2 400 m±100 m达到排烃门限,开始初次运移,此时与永吉组沉积时期相对应;二次运移大量进行的时期为永吉组和岔路河组沉积时期。
余麒麟孟元林周新桂王丹丹张文浩张磊曲国辉王世磊
关键词:莫里青断陷排烃门限初次运移二次运移
双阳盆地三叠系煤系泥岩烃源岩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被引量:2
2017年
双阳盆地三叠系发育一套河流-湖沼相的含煤地层,发育煤系烃源岩,构成一套有勘探价值的层系。为了研究双阳盆地三叠系煤系泥岩烃源岩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在双阳盆地的双参1井和野外露头,采集了上三叠统的煤系泥岩、炭质泥岩和煤三种类型的烃源岩样品,进行了暗色泥岩、碳质泥岩以及煤的有机丰度、类型、成熟度和岩石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双阳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中等烃源岩有机丰度水平,有机质类型主要是Ⅲ型,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岩层脆性较高,可以作为页岩气储层。总之,双阳盆地三叠系煤系烃源岩具有一定生烃潜力,而且可以成为页岩气储层,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王世磊孟元林张文浩杨家义余麒麟
关键词:煤系烃源岩页岩气三叠系
“一带一路”油气资源条件与勘探开发形势
2017年
以编图反映“一带一路”油气资源条件与勘探开发形势。“一带一路”沿线65国油气资源地质条件差异悬殊,中东-中亚-俄罗斯发育大型、超大型油气盆地,资源丰富,是全球及“一带一路”主要的油气供给区;欧洲、南亚和东南亚属依赖进口的油气消费区、和成品油加工区;油气基础设施和运输通道是连接沿线各国经济体的纽带,互为补充的油气供需格局是地区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沿线各国油气投资环境差异大,合作机遇与前景广阔。我国在沿线地区的勘探开发合作基础好,利于进一步扩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张立勤谢华锋苗淼王艳红林燕华张文浩刘旭峰
关键词:一带一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基础设施
松辽外围东部通化盆地油气来源研究——来自通地1井的证据被引量:6
2017年
通化盆地是发育在中生代基底之上的断陷盆地,勘探程度低,在该盆地三棵榆树凹陷钻探的通地1井发现油气显示,但油气来源尚不清楚,制约着盆地后续油气资源勘探部署工作。本文通过对通地1井原油和岩心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分析对比,发现通地1井原油与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和亨通山组黑色泥质烃源岩具有类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推测三棵榆树凹陷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烃源岩,也可能来自亨通山组烃源岩,这一成果扩展了通化盆地及周缘油气勘探领域,为通化盆地下一步油气基础地质研究和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王丹丹周新桂李世臻张文浩刘卫彬董清水孟元林林燕华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油源对比
东濮凹陷沙三段异常高孔带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逐渐从常规油气领域向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深层油气等领域跨越。在以低孔低渗为特点的致密储层背景下,部分孔渗相对较高的异常高孔带则成为致密砂岩油气高产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甜点,它对预测优质储层和寻找商业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异常高孔带是指孔隙度超过正常沉积成岩条件下碎屑岩最高孔隙度的储层发育带(Bloch等,2002;孟元林等,2011)。
刘卫彬张世奇李世臻王丹丹张文浩林燕华
关键词:有机酸裂缝致密储层东濮凹陷
松科二井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深部油气的指示被引量:3
2019年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较低,为浅层低熟油气段。Ⅱ段(井段1000~28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多;甲烷含量中等,重烃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为常规油气段。Ⅲ段(井段2800~332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较少、零散;甲烷含量整体较高,重烃含量与Ⅳ段相似,表明该段气源可能来源于Ⅳ段。Ⅳ段(井段3320~5940 m)罐顶气峰面积大,集中分布在3400~3800 m和5200~5400 m井段,明显高于Ⅲ段和Ⅴ段;为Ⅲ型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Ⅴ段(井段5940~6200 m)罐顶气峰面积、出峰个数低;甲烷和重烃含量较低。Ⅵ段(井段6200~7018 m)出峰个数、罐顶气峰面积低;甲烷含量较高,重烃含量中等,其总体特征与Ⅳ和Ⅴ段不同,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气源。上述垂向分布特征反映了白垩系、侏罗系和前侏罗系在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含气性及其油气来源等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探索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侯贺晟张金昌张交东张交东王稳石杨立伟肖光武苗慧心徐盛林徐盛林刘旭锋曾秋楠张文浩
关键词:垂向分布
“一带一路”国家天然气供需特征及相关建议被引量:4
2015年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每年要从世界各地进口大量能源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并且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油气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途国家的能源合作,能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保障。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对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一带一路"主要能源国家天然气产量、消费量、进/出口贸易量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明确了主要国家天然气供需及贸易特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更有力地发展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建议。
张文浩张立勤周新桂林燕华
关键词:一带一路天然气消费量贸易量能源安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