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早期胃癌
  • 4篇胃癌
  • 3篇药师
  • 3篇成像
  • 2篇胆总管
  • 2篇靛胭脂
  • 2篇靛胭脂染色
  • 2篇血栓
  • 2篇药学
  • 2篇药学监护
  • 2篇用药
  • 2篇窄带成像
  • 2篇窄带成像技术
  • 2篇染色
  • 2篇胃镜
  • 2篇临床药
  • 2篇临床药师
  • 2篇内镜窄带成像
  • 2篇内镜窄带成像...

机构

  • 16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6篇张玲
  • 6篇王伟
  • 6篇夏铭
  • 5篇姚建华
  • 5篇谢希晖
  • 5篇张正坤
  • 4篇曾海龙
  • 4篇刘静
  • 4篇王丹
  • 3篇张辉
  • 3篇杨惠
  • 2篇周丽
  • 2篇蔡瑞君
  • 1篇许衍峰
  • 1篇李伟海
  • 1篇杜柏荣
  • 1篇郭庆红
  • 1篇王丽萍
  • 1篇倪建锋
  • 1篇闫贵国

传媒

  • 2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天津医药
  • 1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合理性调查与分析
张玲蔡瑞君
临床药师参与宫颈癌伴下肢静脉血栓合并阴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治疗实践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宫颈癌伴下肢静脉血栓合并阴道出血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宫颈癌伴下肢静脉血栓合并阴道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止血药的特点,临床药师建议将矛头蝮蛇血凝酶更换为卡络磺钠注射液60~80 mg,临用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止血治疗,出血较多时联合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并对患者进行用药宣教;考虑目前患者阴道出血不排除宫颈癌复发所致,建议联合放射治疗。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结果:患者因止血治疗加重静脉血栓的风险明显降低,出血及静脉血栓同时得到了有效治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进行合理用药宣教,可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杨新芬张玲王丹谢希晖
关键词:止血药宫颈癌下肢静脉血栓阴道出血
比较超声内镜与M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2022年
比较超声内镜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总管结石诊断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入院经腹部超声或 CT 检查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共 102 例,随后 54 例选择 MRCP,另 48 例采用超声内 镜,最终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手术探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 组诊断准确性、结石大小和胆总管直径。结果:MRCP 组经金标准共确诊结石 43 例, MRCP 检查确诊 30 例,准确率为 69.8%(30/43);超声内镜组经金标准共确诊结石 40 例,超声内镜检查确诊 36 例,准确率为 90.0%(36/40);超声内镜诊断胆总管 结石的准确率明显高于 MRCP(P < 0.05)。并且,超声内镜检测结石直径和体积比 MRCP 小(P < 0.05),两组检测胆总管直径比较无差异(P > 0.05)。结论:超声内 镜与 MRCP 均是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检查方法,超声内镜比 MRCP 识别胆总管的 敏感性和准确性更高,尤其对小结石优势更明显,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伟姚建华夏铭张玲王保刚张正坤
关键词:超声内镜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4年
目的探究丁苯酞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ACI体内模型。造模2 d后,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灌胃给予20、40和80 mg·kg^(-1)丁苯酞,qd,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量0.9%NaCl,均灌胃7 d。统计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评分、脑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Nogo-A)、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LR4/NF-κB通路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0、(3.55±0.52)、(2.55±0.52)、(1.82±0.60)和(0.91±0.30)分,海马组织Nogo-A表达量分别为(0.93±0.23)、(6.32±0.53)、(5.10±0.55)、(3.54±0.57)和(1.58±0.30)ng·L^(-1),血清Nogo-A表达量分别为(0.49±0.12)、(5.09±0.82)、(3.83±0.54)、(2.23±0.64)和(1.13±0.25)ng·L^(-1),TLR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4±0.05、1.23±0.14、0.93±0.07、0.75±0.06和0.55±0.07,p-p65 NF-κ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32±0.05、0.82±0.06、0.68±0.08、0.57±0.07和0.44±0.05。假手术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可通过调节TLR4/NF-κB通路改善ACI大鼠神经功能,并减轻炎症损伤,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周丽张玲李伟海梁鹏闫贵国郭百海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死神经损伤
早期胃癌的消化内镜诊断分析
2020年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对于早期胃癌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抽选该院接受并进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测发现具有局灶性胃黏膜病变的54例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3年5月—2019年5月,对所有患者都借助消化内镜进行检测,把手术病理检测而得的结果当作金标准,观察其结果。结果在全部病灶中,早期胃癌、非早期胃癌依次是31例、23例。共18例患者手术病理检测是早期胃癌。消化内镜对于早期胃癌所具有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依次是94.44%(17/18)、83.33%(30/36)、87.04%(47/54),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是73.91%(17/23)、96.77%(30/31)。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而言,消化内镜能够得到十分良好的诊断效果,给临床中进行的各项治疗给予更多的参照,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王伟张正坤张玲曾海龙姚建华夏铭
关键词:消化内镜早期胃癌手术病理
老年患者慢性病综合治疗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分析及对策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慢性病治疗中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s)和并发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查阅和整理甘肃省酒泉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以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80份,对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并针对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病综合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比例最高的是6~10种药物,占40%;联合用药品种最少的是2种药物,最多的是16种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有116例,比例高达64.4%,其中以两药间相互作用比例最高,占40.0%。病程中有记录并上报ADRs的有8例,经典的或常用的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情况较多见。结论:慢性病治疗中多种药物联用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现象较为普遍。药师应掌握常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机制及规律,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尽量减少用药种类,避免或减少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ADRs,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刘静李生伟王丹张玲
关键词:慢性病药物相互作用联合用药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快慢综合征患者R-CHOP方案化疗的药学监护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快慢综合征患者行R-CHOP方案化疗前综合处理方法及药学监护注意事项,保证患者化疗安全有效。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快慢综合征R-CHOP方案化疗药学监护,从快慢综合征化疗前的处理方法及各种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供药学监护。结果快慢综合征等心律失常患者,在行R-CHOP方案化疗时一定要先纠正心律,并在严格监护下进行化疗,并尽可能选择同类药物中心脏毒性较小的药物,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该患者化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分析与总结,为临床心功能不全且必须行R-CHOP方案化疗的淋巴瘤患者提供了用药指导,能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谢希晖许衍峰倪建锋张玲
关键词:快慢综合征R-CHOP药学监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及胃黏膜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价值。方法:收治行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192例,评价其临床病例资料及并发症,并随访3~12个月。结果:192例患者完整切除率100%,治愈性切除率98.44%,术后复发率1.10%;手术平均时间87.3min,平均住院日3d,平均住院费用0.67万元;术中未发生大出血事件,延迟出血发生4例,均在胃镜下成功止血。术中发生穿孔3例,以金属夹夹闭后治愈。结论:ESD治疗能够完整切除胃黏膜病变组织,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临床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进一步完善规范化操作。
王伟张正坤张玲夏铭姚建华曾海龙杨惠张辉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并发症
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DCBDSR)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行DCBDSR的患者387例,依据是否发生胰腺炎分为胰腺炎组36例和无胰腺炎组351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DCBDSR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胰腺炎组比较,胰腺炎组年龄小,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胰腺病史比例高,平均插管次数多(P<0.05),2组性别、体质量指数、饮酒史、吸烟史、合并糖尿病、结石数量、结石直径、手术时间、造影次数、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胰腺病史和插管次数较多为影响DCBDSR术后发生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龄、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胰腺病史及插管次数多是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
王伟夏铭张玲郭庆红
关键词:胆石胰腺炎十二指肠镜胆总管取石术
布鲁氏菌病患者抗感染及保肝药物联合使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分析
谢希晖杜柏荣何俊良张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