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哲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3篇冷链
  • 2篇血液质量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液标本
  • 1篇血液标本放置...
  • 1篇血液成分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预防措施
  • 1篇输血
  • 1篇输血不良反应
  • 1篇无线
  • 1篇无线监控
  • 1篇无线监控系统
  • 1篇腺炎
  • 1篇冷链管理
  • 1篇冷链设备

机构

  • 6篇石家庄市第三...

作者

  • 6篇李哲
  • 4篇任天红
  • 4篇张荣
  • 3篇刘洋

传媒

  • 3篇中国药业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50例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病患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的血清将钙元素(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经比对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CRP)、(WB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帮助确诊避免误诊情况发生。
张翠召李哲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
输血不良反应分析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根据临床输血中的临床观察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回报,回顾性总结、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存在的概率及如何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病例临床回馈做总结性归纳统计,对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分析。结果临床输血患者总数24 322例,其中66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有相应回报,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27%,过敏反应占输血不良反应总和的56.06%,在输血反应类型中占首位,其次为发热反应所占比例为21.21%。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类型中以过敏和发热为主,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症状,未发现及发生1例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不能杜绝,应对输血适应证进行严格筛查,预防输血反应为主,寻找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机制,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和疗效。
张荣任天红李哲张翠召
关键词:成分输血输血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采血部位及标本放置时间对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采血部位及标本放置时间对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三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肘静脉、手指末梢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即刻、放置24 h、7 d后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将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进行显著性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血液标本肘静脉、手指末梢血液即刻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放置24 h、7 d血液标本与即刻检测结果相比差异显著性(P<0.05),肘静脉检测结果对于检测时间无明显依赖性,且稳定性高于手指末梢检测结果(P<0.05)。结论为了尽可能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准确率,应尽早对采集血液进行检测,且静脉采血检测比手指末梢血检测稳定性更高,受时间因素影响较小,且易于重复。
李哲王振宁张翠召
关键词:采血部位血液标本放置时间
医院冷链管理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医院实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未实施血液冷链系统临床反馈的输血患者19 749例与2016年实施血液冷链系统后得到临床反馈的输血患者22 300例,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5年的2.84%下降至2016年的0.49%,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实行完善的冷链管理系统可保证血液在采集、制备、储存、运输、临床输注等过程中的安全与质量,避免临床输注中因血液制品保管不善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值得大力推广。
张荣李哲刘洋任天红张翠召
关键词:血液冷链
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液冷链对血液成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医院血液和采供血机构血液的采集、制备、转运、储存等环节管理经验的梳理,分析国内在血液运输及储存中血液冷链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结果与结论血液冷链可有效保障血液的安全及质量。针对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和管理,可有效加强血液质量的控制。
李哲刘洋张荣任天红张翠召
关键词:血液冷链血液质量
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对提高血液质量的意义。方法从医院管理中的相关工作原理、安装方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分析和阐述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的应用情况。结果通过对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血液质量。结论冷链设备温度无线监控系统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在医院管理血液和血液制品中具有重要作用。
刘洋张荣李哲任天红张翠召
关键词:冷链设备监控系统血液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