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云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淀粉
  • 2篇微波
  • 2篇微波加热
  • 2篇温度分布
  • 2篇马铃薯
  • 2篇马铃薯淀粉
  • 2篇米淀粉
  • 2篇米饭
  • 2篇方便米
  • 2篇方便米饭
  • 2篇大米
  • 2篇大米淀粉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抗体
  • 1篇电子顺磁共振
  • 1篇毒素
  • 1篇蒸煮
  • 1篇蒸煮品质
  • 1篇顺磁共振
  • 1篇酸度

机构

  • 9篇江南大学
  • 7篇无锡华顺民生...
  • 3篇福建安井食品...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9篇张灏
  • 9篇王丽云
  • 8篇陈卫
  • 8篇范大明
  • 7篇赵建新
  • 2篇马申嫣
  • 1篇刘小鸣
  • 1篇沈慧杰
  • 1篇李春香
  • 1篇熊磊
  • 1篇杨炼
  • 1篇丁虎生
  • 1篇马文睿
  • 1篇闫博文
  • 1篇张艳红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1H NMR的大米淀粉与马铃薯淀粉水合过程的水状态及分布差异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淀粉的水合过程显著影响淀粉食品的品质,尤其在中低水分区域,促进了淀粉类食品的多样性。该文聚焦谷类和薯类淀粉的代表: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利用1H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研究水分活度在0.2到1.0的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水分微观分布和流动情况,并比对差异产生的原因。通过采用反转恢复序列IR和利用自由感应衰减序列FID和多脉冲回波序列CPMG两种测试方法,获得2种淀粉体系的纵向质子弛豫(T1)和横向质子弛豫(T2)特征数据。纵向弛豫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水合淀粉的氢质子分别处于2种不同的环境;横向弛豫的研究结果表明,水合大米淀粉中存在2个氢质子类群,而水合马铃薯淀粉则出现2~4个不同的质子类群。由于两者在粒径和溶胀能力上存在差异,故水合马铃薯淀粉较水合大米淀粉表现出更大的质子自由度和更多的质子量。
高艺书范大明王丽云沈慧杰陈妍方连慧章赵建新张灏陈卫
关键词:大米淀粉马铃薯淀粉
抗黄曲霉毒素B1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优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继杂交瘤技术后,重组抗体技术是新一代的抗体制备技术。然而如何用原核系统中较多地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单链抗体,避免包涵体形成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方法】将目的基因scFv-H4克隆到载体pET22b上,分别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和Origami(DE3)中,通过改变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比较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量以及包涵体的量。【结果】在BL21(DE3)中,pET22b能产生大量表达scFv-H4,而BL21(DE3)的含有trxA和gor双突变的衍生菌Origami(DE3)表达的scFv-H4的总量较少,但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量较多(35 mg/L培养物),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比例也较BL21(DE3)高。另外IPTG的浓度对scFv-H4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而较高的诱导温度会促使表达的蛋白形成包涵体。【结论】在较低的温度下,pET22b能在Origami(DE3)能较好地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scFv-H4,减少包涵体的比例,为后续的抗体性质研究和改造奠定了基础。
杨炼张艳红丁虎生王丽云陈卫张灏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单链抗体
微波蒸煮对米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考察不同微波功率对浸泡与未浸泡两种预处理米粉品质的影响,通过失重率、碘蓝值、酶解力、质构特性的检测,优化微波蒸煮条件,为微波即食米粉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浸泡过程对米粉的蒸煮品质影响较小;米粉的失重率、硬度和粘结性随着微波功率的提高而增加,回弹性和酶解力受微波功率影响较小;600W微波功率蒸煮的米粉碘蓝值最高。
马文睿范大明王丽云庞珂黄建联赵建新陈卫张灏
关键词:米粉浸泡蒸煮品质
颗粒状态对米饭微波复热过程温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研究和开发不同颗粒状态的方便米饭,运用微波工作站和光纤探针在线监测的方法,以碎米、完整大米加工的不同厚度/半径比(L/R)圆柱型尺寸的米饭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察物料颗粒状态对米饭微波复热过程中温度分布规律以及各位置点微波吸收功率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米饭的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样品L/R的增加,高温区域从米饭内部逐渐向样品上下表面转移。大米颗粒状态可以较为明显地影响米饭温度分布的对称性。完整的颗粒状态在L/R<1.5时,会使微波功率在米饭内部产生更强的中心聚集吸收效果;在L/R≥1.5时,其会引起米饭复热时边角温度过高。
王丽云范大明庞珂黄建联赵建新陈卫张灏
关键词:方便米饭温度分布
微波加热对马铃薯淀粉颗粒内部水状态及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明确微波在淀粉物料加热过程中的机制,本实验选取典型B型淀粉-马铃薯淀粉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微波加热的升温规律,建立和评价可对照的加热模型,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Carr-Purcell-Meiboom-Gill(CPMG)脉冲序列为手段,通过对微波加热、快速加热和慢速加热等三种加热方式下样品的横向弛豫时间(T2)衰减曲线进行PCA分析,利用多指数回归拟合计算得到T2,从而分析样品内部水分的变化信息,研究微波加热对马铃薯淀粉颗粒内部水状态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加热方式对样品T2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糊化前期及糊化刚开始阶段,微波加热对马铃薯淀粉颗粒内水分分布有显著影响,本实验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微波的特殊效应在该阶段对马铃薯淀粉内氢键的破坏有促进作用。
马申嫣范大明王丽云连惠章赵建新张灏
关键词:微波加热马铃薯淀粉
大米淀粉制备工艺对其糊化特性和粒度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以籼米和粳米为原料,大米淀粉糊化特性和粒度分布作为评价手段,比较了碱法、中性蛋白酶法、碱性蛋白酶法(pH=8、pH=10)4种制备大米淀粉的工艺。结果表明,碱法制备的大米淀粉蛋白质残存率显著低于酶法,而3种酶法蛋白质去除率一致,但碱法部分破坏了淀粉颗粒的天然结构;经RVA糊化曲线分析,采用碱性蛋白酶法(反应条件pH=10)、中性蛋白酶法得到的籼米淀粉以及采用中性蛋白酶法得到的粳米淀粉能较好地保持天然淀粉的糊化特性;通过粒径分布检测,确定采用中性蛋白酶法处理粳米能制备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大米淀粉。综合各个评价指标,以粳米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法可得到淀粉破坏小、粒径分布均匀、蛋白质残留率低的大米淀粉。
马申嫣范大明王丽云庞珂黄建联赵建新陈卫张灏
关键词:大米淀粉碱法酶法糊化特性粒度分布
酸驼乳发酵乳酸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对新疆自然发酵骆驼乳中乳酸菌菌群进行分离鉴定得到五株乳酸菌,其中乳杆菌3株分别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rum)和开菲尔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ri),片球菌2株分别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分离鉴定出的五株乳酸菌在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其活菌数在培养16 h后能达到109 CFU/m L。将传统酸奶发酵剂接种于骆驼乳中并于42℃条件下培养,发现其在骆驼乳中能较好地产酸,其添加量在0.1%时最适。将筛选到的乳酸菌制备成生产发酵剂与传统酸奶发酵剂复配,得到瑞士乳杆菌组的复配效果最佳,具有最优的产酸效果,在经过6 h发酵后p H值降到4.5左右,酸度达到85oT,且制备的发酵骆驼乳具有最好的感官品质,其感官评分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复配进行发酵的骆驼乳产品。因此,可将0.1%传统酸奶发酵剂与筛选到的瑞士乳杆菌制备的生产发酵剂复配应用于酸驼乳发酵。
熊磊赵建新范大明刘小鸣闫博文王丽云陈卫张灏
关键词:发酵乳酸度感官品质
微波处理淀粉自由基的生长和衰减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在微波加热方式下大米淀粉自由基的生长以及储存过程中的衰减。运用电子顺磁共振的检测手段和图谱拟合软件,对微波处理淀粉的自由基相对数量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淀粉产生在室温下能够较长时间存在的自由基;淀粉在微波处理后会产生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在1 600 W(160 W/g)功率下自由基数量的增长速率大于800 W(80 W/g)功率下的增长;在停止微波处理后,自由基信号在衰减之前有一段短时间的增长期;实验从微波处理淀粉中分离出3种自由基成分,主要成分为以葡萄糖环C1为中心的自由基。
刘意骁范大明王丽云连惠章赵建新张灏陈卫
关键词:微波淀粉自由基电子顺磁共振
方便米饭微波复热过程温度分布的尺寸效应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更好的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食品的复热过程,解决受热过程"冷点"的出现,该文运用微波工作站和光纤探针在线监测的方法,结合轴线分析与温度变化系数计算,综合考察了尺寸效应对冷藏方便米饭微波复热过程中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半径下,随高度/直径比(L/D)的增加,米饭内部高温点由中心向周围转移;在L/D≤0.75时,半径增大导致高温点向几何中心区域集中;在0.75≤L/D≤1.25时,半径增大温度热点向边角和表面转移。基于标准偏差的温度变化系数(COV)分析温度均匀性,得出微波加热均匀性最好的圆柱型米饭为半径4cm、高度4cm。通过对微波复热米饭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预测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决定系数R2在0.990~0.999。
范大明陈卫李春香王丽云庞珂赵建新张灏
关键词:温度分布微波加热方便米饭尺寸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