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亚娟

作品数:2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磁共振
  • 6篇细胞
  • 6篇成像
  • 5篇细胞外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食物过敏
  • 4篇过敏
  • 3篇蛋白
  • 3篇儿童
  • 3篇磁共振检查
  • 2篇引流
  • 2篇婴儿
  • 2篇示踪
  • 2篇示踪剂
  • 2篇平山病
  • 2篇屈曲
  • 2篇屈曲位
  • 2篇组织间液
  • 2篇胃肠
  • 2篇脑疾病

机构

  • 18篇北京大学第三...
  • 8篇长治医学院附...
  • 6篇北京大学
  • 5篇长治医学院
  • 2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高亚娟
  • 7篇李在玲
  • 7篇韩鸿宾
  • 4篇孙万里
  • 3篇张娟
  • 2篇谢利德
  • 2篇孙万里
  • 2篇孙晋波
  • 2篇王硕
  • 2篇李媛媛
  • 1篇刘珣
  • 1篇崔荣丽
  • 1篇孙剑飞
  • 1篇蒲小平
  • 1篇刘爱连
  • 1篇宋清伟
  • 1篇陈广斌
  • 1篇和清源
  • 1篇王玉芬
  • 1篇傅瑜

传媒

  • 3篇长治医学院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计算技术与自...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数字技术与应...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伸缩式磁共振检查无障碍周转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搬运患者时所用的床板,具体为伸缩式磁共振检查无障碍周转板,伸缩式磁共振检查无障碍周转板,包括宽度为42cm~44cm的方形板,方形板的左端端部的中间部位滑动设置有方形凸板,方形板的前侧边缘处竖直向上折弯...
孙万里田雪高亚娟
文献传递
全内脏反位合并系统性硬化病和贲门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目的:总结全内脏反位合并系统性硬化病和贲门癌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治1例罕见全内脏反位合并系统性硬化病和贲门癌行贲门癌根治术的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血沉及血抗体检测:血沉:37mm/h;抗核抗体(ANA):阳性;抗Scl-70抗体:阳性。术后病理诊断为贲门腺癌,侵犯全层,上下切缘无癌;送检淋巴结(2/19);TNM分期,T4aN1M0。患者术后第5天行肠内营养,并拔除胃管,可进流质,第10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15天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本研究认为内脏反位合并贲门癌及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
崔广高亚娟何国林陈广斌
关键词:全内脏反位系统性硬化病胃癌贲门癌D2根治术
脑微环境及其成像与检测技术
2016年
自20世纪以来,脑细胞与脑细胞间连接一直都是脑科学研究的重点。尽管这些研究进展迅速,然而,大多数脑功能以及脑部疾病的机制依然不清楚,脑部疾病治疗也面临诸多困境。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尽管脑细胞是脑功能实现的最重要的部分,占据者大脑体积的70%-80%,
王伟董艳超高亚娟韩鸿宾
关键词:脑疾病磁共振成像细胞外基质神经元
平山病的颈椎磁共振检查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HD),也被学者称为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juvenile muscular atrophy of the distal upper extremity,JMADU),1959年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首次报道[1]。该病发病机制未知,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30岁,以双上肢远端肢体不对称性萎缩、无力,震颤或伸指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隐匿起病,通常没有病理反射及感觉障碍,多数报道该病具有自限性,5年内趋于稳定,也有关于该病持续进展的报道[2]。日本学者平山惠造等研究指出早期诊断并有效治疗能阻止该病发展,提高患者预后,目前该病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3]。MRI 检查作为一种新型医学检查技术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有明显的优势[4]:无辐射、无创伤,对软组织分辨率高,且可在多层面、多角度清晰的显示脊髓的解剖学形态,有助于颈部脊髓相关疾病诊断,国内外研究证实颈椎中立位和屈曲位 MRI 检查对于平山病诊断均可见特征性影像表现[5]。目前,MRI 检查已经成为公认的诊断平山病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及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磁共振检查技术日益丰富和多样。以下将对国内外平山病 MRI 检查技术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高亚娟孙万里
关键词:平山病颈椎
磁共振成像中高低能级离子数与磁化强度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磁共振检查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影像学辅助检查[1,2]。该检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核磁共振现象,由于核字容易使人产生放射性等的错误联想,因此使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代替有歧义的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RI)[3]。
耿健高亚娟孙万里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静磁场弛豫
粪便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相关蛋白在婴儿食物过敏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索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相关蛋白在婴儿食物过敏(F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10月疑诊FA的婴儿,收集粪便,经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将入组婴儿分为FA组和非FA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粪便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 1)和脂质运载蛋白2(LCN 2)的浓度,通过对比粪便总蛋白浓度计算其相对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评价目标蛋白诊断婴儿FA的准确度。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FA预测因子。结果共纳入FA组69例及非FA组72例。粪便MMP9及TIMP 1浓度诊断FA的AUC值分别为0.82和0.78,MMP9及TIMP 1相对含量的AUC值分别增加至0.85及0.83。LCN 2诊断价值不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粪便MMP 9是FA的最佳预测指标。结论粪便MMP 9和TIMP 1是诊断婴儿FA的有用工具,可以很好的区分FA及类似疾病。
高亚娟代妮妮张华李在玲
关键词:食物过敏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婴儿
经脑细胞外间隙途径对流增强给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传统经口服和外周血管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由于血脑屏障的阻挡限制了药物进入脑组织药效的发挥。由于脑细胞外间隙是各类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药物通过血管进入脑组织后也要在该空间内发挥作用,经脑细胞外间隙途径的对流增强给药能够使药物避开血脑屏障的阻挡而进入脑组织内进行有效的分布和药效的发挥。因此经脑细胞外间隙的对流增强给药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文章总结了经脑细胞外间隙途径的对流增强给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研究中的进展情况,同时介绍了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王艾博田灿李媛媛赵国梅王睿高亚娟宋宇卢嘉宾刘英慧韩易兴韩鸿宾徐德生
关键词:脑疾病药物治疗血脑屏障
一种影像辅助诊断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影像辅助诊断装置,属于医学诊断领域,该装置包括内有空腔的基架、中间设有凹槽的支承板、内置于空腔内的气囊和加压组件,支承板与基架上下端面所围成的夹角处铰接,气囊的下端面与基架内底面固连,上端面与支承板凹...
孙万里高亚娟王玉芬
文献传递
脑对流增强给药对老年大鼠脑细胞外间隙微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经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ECS)途径的脑对流增强给药(convection enhanced delivery,CED)在进行脑病微创治疗时,不同给药速率下成年大鼠与老年大鼠脑ECS结构参数及局部药物分布的改变。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按照月龄分为成年大鼠组(2~8月龄,18只)和老年大鼠组(18~24月龄,18只),每组再按照不同的给药速率(0.1μL/min、0.2μL/min、0.3μL/min)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立体定位注射法分别在各组鼠脑尾状核区导入浓度为10 mmol/L的磁示踪剂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后,应用磁示踪法动态采集Gd-DTPA在脑间质系统(brain interstitial system,ISS)中的扩散和分布图像。利用自主研发的MRI影像测量分析系统软件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获得各组大鼠脑尾状核区ECS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ECS)、清除率、容积占比和半衰期(T1/2)等参数。比较分析在不同给药速率下,老年大鼠与成年大鼠脑ECS内药物清除以及ECS结构功能的影响和差异。应用磁示踪DECS-mapping技术观察示踪剂在尾状核区的分布引流情况。结果:0.1μL/min注药速率下,与成年大鼠相比,老年大鼠的容积占比增加(18.20%±0.04%vs.17.20%±0.03%,t=3.752,P=0.004),迂曲度下降(1.63±0.04 vs.1.78±0.09,t=-3.680,P=0.004),药物清除速率下降[(1.94±0.68)mm2/s vs.(3.25±0.43)mm2/s,t=-3.971,P=0.003],ECS内分子扩散速率增快[(3.99±0.21)×10-4mm2/s vs.(3.36±0.37)×10-4mm2/s,t=3.663,P=0.004]。注药速率增加到0.2μL/min时,老年大鼠ECS内药物清除减慢[(2.53±0.45)mmol/L vs.(3.37±0.72)mmol/L,t=-1.828,P=0.021],但容积占比、ECS内分子扩散和宏观药物代谢参数无明显差异。注药速率增加到0.3μL/min时,老年大鼠容积占比减小(17.20%±0.03%vs.18.20%±0.05%,t=-0.869,P=0.045),ECS内药物清除明显加快[(4.04±0.76)mmol/L vs.(3.26±0.55)mmol/L,t=1.786,P=0.014],迂曲度和ECS内分子扩散速�
宋宇韩鸿宾韩鸿宾王艾博和清源李媛媛和清源高亚娟李媛媛韩易兴刘爱连高亚娟
关键词:放射性示踪剂磁共振成像
类叶升麻苷对MPTP诱导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2023年
目的:探究类叶升麻苷(ACT)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MPTP构建PD模型小鼠,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100 mg·kg^(-1)ACT给药组,通过灌胃(ig)的方式连续给药14 d,给药完成后,行为学评价和生化学检测评价ACT对P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双向电泳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对ACT抗PD机制进行探究。结果:ACT预防性给药后明显缩短MPTP诱导PD小鼠的爬杆时间,提高游泳测试评分,延长悬挂持续时间,并降低后肢张力测试评分和圆柱体实验评分。ACT可以有效改善MPTP诱导PD小鼠黑质纹状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双向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胆绿素还原酶B(biliverdin reductase B,BLVRB)在MPTP诱导PD小鼠的黑质纹状体中的表达升高,而ACT给药后显著降低此蛋白的表达。结论:ACT对MPTP诱导的PD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与ACT降低BLVRB的表达及抗氧化应激相关。
田芳董欣宜杜冲高亚娟蒲小平
关键词:类叶升麻苷帕金森病神经保护作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