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权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孔材料
  • 2篇等温线
  • 2篇低挥发性
  • 2篇多孔
  • 2篇多孔材料
  • 2篇有机气体
  • 2篇特性分析
  • 2篇脱附
  • 2篇吸附等温线
  • 2篇吸附量
  • 2篇吸附柱
  • 2篇细颗粒
  • 2篇细颗粒物
  • 2篇量程
  • 2篇介孔
  • 2篇颗粒物
  • 2篇宽量程
  • 2篇管路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筛

机构

  • 7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李子宜
  • 7篇刘应书
  • 7篇王占营
  • 7篇杨权
  • 6篇杨雄
  • 2篇邢奕
  • 2篇刘文海

传媒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低温与特气
  • 1篇工程科学学报
  • 1篇全国特种气体...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萘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与SBA-15上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对低浓度气相萘在两种常见介孔分子筛MCM-41和SBA-15上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萘在两种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不同初始浓度下的穿透曲线,并分别与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D-R)和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很好描述低浓度气相萘的吸附等温线(R2均在99%以上);具有微孔结构的SBA-15对萘的吸附能力要优于仅具备介孔结构的MCM-41。动力学模型在初始浓度较低时能较好地预测萘在吸附剂上的穿透曲线,且在SBA-15上的相关系数高于MCM-41;萘在2.76 mol/L时具有较大介孔的SBA-15的总传质系数K_a更高,表明萘在SBA-15上的总传质阻力更低,更能较快达到传质平衡。
杨权刘应书李子宜杨雄王占营王占营
关键词:介孔分子筛SBA-15介孔分子筛MCM-41吸附等温线
低浓度萘在SBA-15上吸附等温线推算
2016年
为了获取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基于Langmuir方程,提出一种推算低浓度低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的方法.脱附活化能由改进的程序升温脱附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得,由此获得的Langmuir方程中的平衡常数B,较经典程序升温脱附模型求算值更接近本征值,且不受是否发生再吸附现象影响;饱和吸附量可结合吸附剂表征结果可得到.此方法应用于低浓度萘在SBA-15上的吸附等温线的推算,脱附活化能为58.37 k J·mol^(-1),平衡常数为0.01149 Pa^(-1),饱和吸附量为55.11 mg·g^(-1),相对误差约5%,与实验值较好吻合.
刘应书姜理俊李子宜王占营杨雄杨权
关键词:吸附等温线程序升温脱附分子筛介孔材料
大气颗粒物在多孔材料上的吸附特性分析
PM2.5对大气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的了较严重的危害,对PM2.5有效脱除净化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阐述了PM2.5与吸附相关的理化特性,对其在多孔吸附材料上的主要吸附力进行了探讨,表明颗粒越小,与固体表面距离越近,...
刘应书李子宜杨雄杨权王占营
关键词:大气细颗粒物多孔材料环境保护
文献传递
大气颗粒物在多孔材料上的吸附特性分析
2015年
PM2.5对大气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了较严重的危害,对PM2.5有效脱除净化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主要阐述了PM2.5与吸附相关的理化特性,对其在多孔吸附材料上的主要吸附力进行了探讨,表明颗粒越小,与固体表面距离越近,所受到的吸附力越大,颗粒所受吸附作用越明显;此外,吸附材料种类、空气湿度与压力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使用多孔材料对空气中的细颗粒物进行吸附过滤实验,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李子宜刘应书戴长友杨权王占营
关键词:PM2.5细颗粒物多孔材料空气净化
低挥发性有机气体在吸附材料上吸附量的测定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挥发性有机气体在吸附材料上吸附量的测定方法及设备,主要包括生成器、保温管路、吸附器和FID检测器。所述生成器加热生成不同种类、浓度、流速的单组份低挥发性有机气体,所述吸附器将填充吸附剂的反应柱置于恒温环境...
刘应书李子宜杨权王占营杨雄邢奕刘文海
乙二酸和苯甲酸在活性炭上的脱附行为被引量:6
2015年
低挥发性有机酸不仅自身污染环境而且显著促进颗粒污染物形成,对其吸脱附性能的研究有助于这类物质的控制。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乙二酸、苯甲酸在活性炭(AC)上的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主要发生在粗微孔(0.7~2 nm)、细微孔(〈0.7 nm)中,对应TPD曲线中的吸附位Ⅰ、Ⅱ。粗微孔对乙二酸、苯甲酸的脱附活化能为101.63、112.43 k J·mol^-1,吸附量均大于总吸附量的91%。细微孔对乙二酸、苯甲酸的脱附活化能为118.01、130.87 k J·mol^-1,吸附量均小于总吸附量的9%。细微孔吸附强度高于粗微孔,但吸附量远低于粗微孔,因为细微孔对吸附质的迁移阻力较大,仅少量吸附质能进入细微孔中。苯甲酸在迁移中受到阻力较乙二酸大,在细微孔中吸附量更小,表现为分子筛分作用。
王占营刘应书李子宜杨雄杨权姜理俊
关键词:乙二酸苯甲酸活性炭动力学脱附
低挥发性有机气体在吸附材料上吸附量的测定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挥发性有机气体在吸附材料上吸附量的测定方法及设备,主要包括生成器、保温管路、吸附器和FID检测器。所述生成器加热生成不同种类、浓度、流速的单组份低挥发性有机气体,所述吸附器将填充吸附剂的反应柱置于恒温环境...
刘应书李子宜杨权王占营杨雄邢奕刘文海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