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燕萍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谱学
  • 3篇谱学研究
  • 3篇CO氧化
  • 3篇催化
  • 2篇单原子
  • 2篇原位
  • 2篇原位红外
  • 2篇原位红外光谱
  • 2篇原子
  • 2篇脱氢
  • 2篇甲烷
  • 2篇光谱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2篇XPS
  • 2篇AL
  • 2篇丙烷
  • 2篇丙烷脱氢
  • 2篇催化剂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0篇郑燕萍
  • 7篇陈明树
  • 6篇万惠霖
  • 3篇翁维正
  • 3篇丁丁
  • 2篇李幻
  • 2篇黄传敬
  • 2篇张宏
  • 2篇马冬冬
  • 1篇郑芳芳
  • 1篇伊晓东
  • 1篇李晓坤
  • 1篇黄俊杰
  • 1篇宋艳英
  • 1篇李倩

传媒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Chines...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分子催化(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灵敏度低能离子散射谱在多相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2020年
多相催化反应大多在催化剂表层发生,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组成、结构、化学态和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设计、优化工业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高灵敏度低能离子散射谱(HS-LEIS)既可测定样品(包括粉末及块状样品、导体和半导体等)最外原子层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又可推断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催化反应研究中.本文介绍了HS-LEIS的基本原理,并概述了其在催化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包括催化剂表面组成、表面活性位、双金属催化剂表面偏析和表面结构、核壳结构等的研究.同时还对比分析了目前在表面研究中应用广泛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HS-LEIS表征结果的差异,进一步说明HS-LEIS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得催化剂表面的真实情况.
郑燕萍陈明树
氨辅助浸渍法制备抗烧结Ni/SiO2催化剂及其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性能被引量:3
2019年
以硝酸镍为前驱盐、商品SiO2为载体,采用氨水辅助浸渍法通过改变n(NH3)/n(Ni)制备了系列Ni/SiO2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甲烷二氧化碳重整(DRM)制合成气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浸渍过程中加入氨水可显著改善Ni/SiO2催化剂的DRM反应活性、稳定性和抗积碳性;随着氨水添加量的增加,催化剂活性相分散度提高,当浸渍液中n(NH3)/n(Ni)≥6时,经800℃焙烧后催化剂上NiO物种的平均粒径小于5 nm.通过改变氨水、SiO2、前驱盐的浸渍顺序,发现只有用硝酸镍与一定浓度的氨水配成的混合溶液浸渍SiO2才能获得具有良好分散度的Ni/SiO2催化剂.氨水与Ni形成的镍氨络合物能够避免在浸渍过程中生成Ni(OH)2沉淀,进而有利于Ni物种在SiO2表面均匀分散.氨水所形成的碱性环境还可使载体表面Si—O物种部分溶解或“软化”,进而促进Ni物种与载体表面相互作用,在后续的焙烧过程中生成与SiO2具有较强相互作用的Ni物种以及表面镍硅酸盐物种.这些物种具有良好的抗烧结性能,可防止Ni物种在高温下团聚,并在600℃以上通H 2还原后得到分散性良好且具有较强抗烧结性能的金属Ni颗粒.
万吉纯朱孔涛翁维正楚沙沙郑燕萍黄传敬万惠霖
CeO_(2)负载的PdO与Ce_(1‒x)Pd_(x)O_(2‒δ)物种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被引量:2
2022年
通过调控Pd前驱物在CeO_(2)上的沉积方式,分别制备了以PdO和离子态的Ce_(1‒x)Pd_(x)O_(2‒δ)物种为主的Pd/CeO_(2)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Raman)光谱确证了这两种Pd物种的存在.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_(2)-TPD)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的表征结果显示,相比于与载体相互作用较弱的PdO物种,与CeO_(2)相互作用较强的Ce_(1‒x)Pd_(x)O_(2‒δ)物种具有更加稳定的Pd—O键.催化剂的甲烷燃烧反应起燃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以PdO物种为主的催化剂表现出了良好的低温催化性能,在原料气配比为1%CH_(4)/4%O_(2)-Ar,空速为60000 mL·g^(-1)_(cat)·h^(‒1)的条件下,T_(10)和T_(90)分别为275和367℃,而两种以Ce_(1‒x)Pd_(x)O_(2‒δ)物种为主的催化剂的T_(10)均超过420℃.催化剂的甲烷程序升温还原(CH_(4)-TPR)表征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只有当PdO或Ce_(1‒x)Pd_(x)O_(2‒δ)物种被CH_(4)还原后,催化活性才开始上升.由于PdO物种的Pd—O键强度较弱,有利于Pd物种上的晶格氧在较低温度下参与CH_(4)的氧化过程.而Ce_(1‒x)Pd_(x)O_(2‒δ)物种的Pd—O键较稳定,且在反应条件下离子态Pd^(2+)与反应体系中氧物种的作用较强,进而抑制了其与CH_(4)的反应,因此反应的起燃温度较高.以γ-Al_(2)O_(3)为载体采用相同的方法制备了Pd/γ-Al_(2)O_(3)催化剂,相关的表征结果进一步证实,与载体相互作用较弱的PdO物种更容易被CH_(4)还原,进而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据此可以认为Pd/CeO_(2)上氧化态的Pd物种被CH_(4)的还原性能是决定其甲烷催化燃烧反应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明智郑燕萍翁维正
关键词:甲烷氧化钯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原位谱学研究:模型到实际多相催化剂表面
陈明树翁雪霏丁丁李幻胡俊李洋洋汪永科黄武军张秋玥徐杰杨双莉郑燕萍万惠霖
关键词:CO氧化原位红外光谱
Rh/Al_(2)O_(3)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反应中的表面变化
2024年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需求量较大且逐年增加.丙烷脱氢(PDH)是一种高效的生产丙烯过程,正逐步取代石脑油裂解成为重要的丙烯生产工艺.开发高效且稳定的PDH催化剂将对PDH工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h因其较好的C-H键活化能力,展现出作为PDH催化剂的巨大潜力,但关于Rh应用于PDH的报道较少.明确Rh物种尺寸对PDH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对后续设计高效且稳定的Rh基PDH催化剂至关重要.多相催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的表面,因此,催化剂的表面状态对其催化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催化反应过程中,一些催化剂的表面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活性、产物选择性明显变化.通过采用(准)原位表面研究手段,能够清晰地了解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表面变化,这对于建立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Rh/Al_(2)O_(3)催化剂,旨在探究Rh物种尺寸对PDH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球差电镜(AC-HAADF-STEM)观察显示,Rh物种以团簇和单原子的形式共存于Al_(2)O_(3)载体上.进一步通过准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证实了不同化学态的Rh物种.通过固定床反应器对Rh/Al_(2)O_(3)催化剂的PDH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反应初始阶段需要经历诱导期.在此期间,甲烷的选择性显著降低,而丙烯的选择性显著升高,同时,丙烷的转化率显著降低.碳平衡计算表明,诱导期内产生了大量积碳.采用准原位XPS、低能离子散射谱(LEIS)和CO吸附红外光谱(CO-FTIR)研究了Rh/Al_(2)O_(3)催化剂在诱导期的表面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初始阶段,催化剂表面有大量积碳产生,这些积碳主要聚集在Rh物种表面,覆盖了Rh团簇,而Rh单原子则保持暴露状态,并作为PDH反应的活性中心.AC-HAADF-STEM结果表明,PDH反应4 h后,仍有Rh单原子存在于催化剂表面.结合Rh/Al_(2)O_(
李书毅穆长乐何念秋徐杰郑燕萍陈明树
关键词:丙烷脱氢积碳单原子
Al_(2)O_(3)负载Pt基催化剂表面动态变化的谱学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明确多相催化剂表面在反应过程的动态变化对催化剂的优化、设计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控制Pt的不同负载量制备了一系列Al_(2)O_(3)负载的Pt/Al_(2)O_(3)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球差扫描电镜、CO-探针的红外光谱、低能离子散射谱、程序升温氧化和拉曼光谱等研究Pt/Al_(2)O_(3)的表面结构和反应过程中的变化,以丙烷直接脱氢(PDH)反应为探针,考察反应过程存在“诱导”期的表面动态变化,特别是表面积碳、表面形貌、活性位点等的演化.进而与其催化反应性能关联,发现Pt纳米粒子(NP)和团簇上丙烷易深度脱氢或断裂C-C键生成CH_(4)的同时形成积碳、随后失去活性;而孤立的Pt单原子位点(SAC)上不易生成积碳、是丙烯生成的关键活性位.
何念秋郑燕萍陈明树
关键词:原位表征丙烷脱氢
抗烧结Rh-Sm_2O_3/SiO_2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及其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性能被引量:3
2017年
以乙酰丙酮铑(Rh(acac)_3)和乙酰丙酮钐(Sm(acac)_3)为前驱体,用浸渍法制备了Rh/SiO_2和Rh-Sm_2O_3/SiO_2催化剂。采用原位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低温N_2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_2-程序升温还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实验技术对催化剂的制备过程,比表面积和物相以及Rh与Sm_2O_3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并以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为目标反应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以Rh(acac)_3和Sm(acac)_3为前驱体采用简单的浸渍法即可制备出Rh平均粒径为2.3 nm且具有良好抗烧结性能的Rh-Sm_2O_3/SiO_2催化剂。在浸渍过程中乙酰丙酮化合物通过与SiO_2表面羟基形成氢键而负载于载体表面。Sm(acac)_3在SiO_2表面的单层负载量(质量分数)约为31%,对应于Sm_2O_3的质量分数约为15%,只要Sm(acac)_3的质量分数低于这一阈值,均可保证分解后生成的Sm_2O_3以高分散形式负载于SiO_2上,且不会因高温(800°C)焙烧而团聚。高分散于SiO_2表面的Sm_2O_3与Rh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可显著提高Rh的分散度,防止其在高温反应条件下烧结,进而使低Rh负载量的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活性和稳定性。
郑芳芳李倩张宏翁维正伊晓东郑燕萍黄传敬万惠霖
关键词:甲烷部分氧化
TiO_x/SiO_2复合载体上高分散Au催化剂的CO氧化性能被引量:4
2015年
负载型Au催化剂中金与载体间存在相互作用,载体性质能够影响Au纳米颗粒分散度及稳定性.本文通过表面溶胶-凝胶(SSG)法制备了TiOx/SiO2复合载体,以期增加氧化物载体表面配位不饱和度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金属分散性,并利用低能离子散射(LEIS)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N2物理吸附(BET)等手段对载体及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实验表明TiOx/SiO2复合载体表面TiOx分散性良好,没有形成明显的TiO2晶相,且与SiO2间形成Ti―O―Si键.与Au/TiO2相比,Au/TiOx/SiO2催化剂中Au纳米颗粒的分散性更好,因而CO氧化活性显著提高.TiOx/SiO2复合载体上的TiO2膜是Au的主要表面键合位,导致Au与载体间相互作用增强,从而使得Au纳米颗粒抗烧结能力提高,同时催化剂反应稳定性得到改善.
李晓坤马冬冬郑燕萍张宏丁丁陈明树万惠霖
关键词:一氧化碳氧化二氧化钛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原位谱学研究:模型到实际多相催化剂表面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Strong Metal Support Interaction)是S. J. Tauster等在七十年代末首先提出的,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经高温还原处理后由于室温下对CO和H的吸附量减...
陈明树翁雪霏丁丁李幻胡俊李洋洋汪永科黄武军张秋玥徐杰杨双莉郑燕萍万惠霖
关键词:CO氧化原位红外光谱
文献传递
The effect of the support on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PtCu alloy nanocatalysts: In situ XPS and HS-LEIS studies被引量:6
2017年
Supported PtCu alloys have been broadly applied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nd electrocatalysis owing to their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high CO tolerance.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outermost surface composition of the supported alloy nanoparticle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sites. In this paper, homogeneous face-centered cubic PtCu nanoparticles with a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and dispersed on a high-surface-area Ti〇2 powder support. The samples were oxidized and reduced in situ and then introduced into the ultrahigh vacuum chamber to measure the topmost surface composition by high-sensitivity low-energy ion scattering spectroscopy, and to determine the oxidation states of the elements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elemental distribu-tion, and oxidation states of the component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support and treatment conditions. The PtCu is de-alloyed upon oxidation with CuO wetting on the TiO2 sur-face and re-alloyed upon reduction. Phase diagrams of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and the bulk com-position were plotted and compared for the supported and unsupported materials.
黄俊杰宋艳英马冬冬郑燕萍陈明树万惠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