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地利用
  • 3篇生物炭
  • 3篇小流域
  • 2篇氮磷
  • 2篇地表径流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土壤
  • 2篇壤中流
  • 2篇磷流失
  • 2篇秸秆
  • 2篇径流
  • 2篇库区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氮磷流失
  • 1篇氮流失
  • 1篇氮素
  • 1篇稻田
  • 1篇动态特征
  • 1篇性状
  • 1篇蓄水

机构

  • 12篇西南大学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教育部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重庆市林业科...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作者

  • 12篇邓华
  • 8篇高明
  • 4篇邵景安
  • 4篇王子芳
  • 3篇龙翼
  • 3篇魏朝富
  • 2篇张仕超
  • 2篇陈成龙
  • 2篇王金亮
  • 2篇倪九派
  • 2篇谢德体
  • 1篇薛沛沛
  • 1篇杨朝现
  • 1篇黄容
  • 1篇信桂新
  • 1篇刘峰
  • 1篇郭跃
  • 1篇唐利
  • 1篇谭少军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氮素流失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作为一个独立汇水单元,小流域是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源头.在三峡库区涪陵段王家沟小流域内选择最具有代表性3种土地利用类型布设地表径流监测点,利用2014年5~12月12场自然降雨采集地表径流样品,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构成的坡面、子流域氮素流失浓度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氮素流失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春季作物时期TN平均流失浓度差异最大,旱地分别是桑树套种地、水田的1.61、6.73倍;水田3个时期TN流失浓度变化最显著.氮素流失以NO^-_3-N为主,TN与NO^-_3-N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TN、NO^-_3-N流失浓度与坡面旱地作物玉米、榨菜面积比显著正相关,与水稻、桑树面积比显著负相关;NH^+_4-N流失浓度与坡面榨菜面积比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组成坡面中,桑树套种地与水田组成的坡面3个时期TN地表径流平均流失浓度最低,分别为2.55、11.52和8.58mg·L^(-1);玉米榨菜轮作旱地坡面最高,分别为27.51、25.11和27.11 mg·L^(-1).子流域不同土地类型和空间组合方式对其TN流失浓度影响较大,合理调整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是三峡库区面源污染源头控制有效措施.
陈成龙高明倪九派谢德体邓华
关键词: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氮素
石盘丘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磷流失形态及通量被引量:18
2021年
为了解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磷流失特征,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石盘丘小流域水田、旱坡地、林地、柑橘园和菜地这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地表径流不同形态氮、磷流失浓度与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全氮流失通量的顺序为水田[17.73 kg·(hm^(2)·a)^(-1)]>柑橘园[4.86 kg·(hm^(2)·a)^(-1)]>旱坡地[4.33 kg·(hm^(2)·a)^(-1)]>菜地[4.00 kg·(hm^(2)·a)^(-1)]>林地[2.41 kg·(hm^(2)·a)^(-1)];全磷流失通量的顺序为菜地[4.97 kg·(hm^(2)·a)^(-1)]>柑橘园[1.87 kg·(hm^(2)·a)^(-1)]>水田[0.93 kg·(hm^(2)·a)^(-1)]>林地[0.27 kg·(hm^(2)·a)^(-1)]>旱坡地[0.19 kg·(hm^(2)·a)^(-1)];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降雨频繁的4~5月,占全年氮、磷流失总负荷的53.80%~96.52%和56.03%~87.78%;氮流失主要以硝态氮(16.16%~52.70%)的形态流失,全氮流失通量与径流量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2=0.9826);在菜地中颗粒磷是磷流失的主要形态(83.30%),但在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中表现不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形态氮、磷流失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菜地应针对强降雨情况下颗粒磷流失的问题采取措施,水田应避免在降雨集中时期施肥;科学施肥和合理地土地利用方式配置是治理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邓华高明龙翼黎嘉成王蓥燕王子芳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
三峡库区小流域稻田空间格局对氮磷流失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选取三峡库区涪陵段封闭性较好的王家沟小流域,分别利用2014~2015年采集的3个稻田坡面12次自然降雨地表径流样品和2次自然降雨过程地表径流样品以及2010、2015年两个子流域日径流样品,对比分析坡面稻田空间格局差异和子流域稻田空间格局变化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浓度影响.结果表明,坡底布设的稻田对TN、NO_3^--N和TP去除率高于坡腰,坡底稻田田块越大TP去除效果越好;次降雨过程中,3种空间格局稻田TN、NO_3^--N和TP流失浓度在大雨事件降雨前期差异最明显,而中雨事件则为降雨后期;与2010年相比,2015年两个子流域稻田空间格局变化削弱了稻田对子流域氮磷流失拦截净化能力,主要表现为小到中雨事件和基流时期TN流失浓度明显升高,中到大雨事件TP流失浓度极易呈现跳跃性浮动.因此,合理增加流域稻田数量,优化稻田空间格局是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
陈成龙高明倪九派谢德体邓华
关键词:小流域稻田面源污染
紫色土旱坡地油菜/玉米轮作下氮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22年
明确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氮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为库区的施肥管理措施和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托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三峡库区试验站,于2018~2020年连续3 a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F)、优化施肥(OF)、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BF)和化肥减量配施秸秆覆盖(SF)5种处理,研究紫色土旱坡地在油菜-玉米轮作模式下氮流失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地表径流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壤中流主要发生在6~10月.2018~2020年降雨量逐年增加,各处理地表径流产流量逐年减少,壤中流产流量大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尺度下,壤中流产流量和产流次数均高于地表径流.22018~2020年每年各形态氮的最高流失浓度出现时间大概一致,地表径流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最高流失浓度分别出现在5、8~10和7月,壤中流各形态氮最高流失浓度分别出现在10、10和5~7月.3地表径流各形态氮流失通量呈逐年降低趋势,壤中流各形态氮流失通量大致逐年增加.4生物炭和秸秆还田第一年降低氮流失通量的效果较好,但后续两年还田反而加剧了氮素流失通量.因此,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施肥时应考虑该区域具有降雨集中性的特点,在氮素流失风险期(5~10月)加强肥料管理,分时期有针对性地施肥,生物炭和秸秆还田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拦截措施以控制养分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
徐曼高明余泺朱浩宇邓华王子芳
关键词:地表径流壤中流氮流失生物炭
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7
2021年
明确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未利用的新垦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为三峡库区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析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优化施肥(GNPK)、化肥减量配施秸秆(RSD)和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BC)处理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尤以RSD和BC处理最为显著;各处理以<0.25 mm粒级团聚体为优势粒级,施肥能显著增加5~0.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提高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R_(0.25)(>0.25 mm团聚体含量)值,降低分形维数(D)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PAD_(0.25))值(P<0.05);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BC(6.73 g·kg^(-1))和RSD(5.45 g·kg^(-1))效果显著优于NPK(5.05 g·kg^(-1))和GNPK(3.63 g·kg^(-1));<0.25 mm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高(34.92%~59.49%),>5 mm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低(1.55%~6.01%),BC处理显著提高了5~2 mm和2~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P<0.05),而NPK、RSD和GNPK在0.5~0.25 mm贡献率提升最为显著(P<0.05);各施肥处理均能提高油菜和玉米产量,年际间差异较大,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作物产量随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生物炭和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中,大、中团聚体形成,有效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促进作物增产,是改良紫色土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
邓华高明龙翼赖佳鑫王蓥燕王子芳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生物炭秸秆紫色土旱坡地
社区水平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特征与驱动因素被引量:20
2017年
基于高分辨率SPOT-5影像、TM影像和农户调查数据,以及相关辅助数据,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森林大县石柱县三星乡石星村为样区,利用景观格局指数与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1994—2014年间的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森林景观格局动态的理解和认识,为森林景观恢复和可持续经营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样区森林景观一直占据20年间景观基质的主导地位,空间分布上退化原始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低山、深丘区,次生林、退化林地和人工林呈镶嵌格局,分散于主要基质性景观中;(2)20年间样区森林景观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格局,表现为1994—2004年间的退化与2004—2014年间的恢复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且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森林景观与水田、旱地、居民点、道路等接壤区;(3)2004—2014年间森林景观的演化趋势与1994—2004年间整体上呈反向趋势,空间格局上,这一阶段森林景观的恢复主要出现在1994—2004年间森林景观所发生退化的区域;(4)20年间样区森林景观在斑块水平上呈明显异质性分布,3个截面年份不同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的总排序均为退化林地>人工林>次生林>退化原始林,且退化原始林、次生林和退化林地的破碎度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增后减;(5)20年间样区森林景观在景观水平上的破碎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且2014年的破碎化程度恢复至低于1994年的水平,进一步说明在退化后的森林景观恢复过程中,生态完整性的恢复速度远低于破碎速度;(6)社会经济因素对20年间样区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最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口密度变化,先增后减的变化使生态压力随之增减,进而导致森林景观的退化与恢复。其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特别是2004—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
唐利邵景安郭跃邓华薛沛沛
关键词:森林景观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增加了坡耕地壤中流磷流失风险被引量:1
2023年
紫色土坡耕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农耕用地,也是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地之一,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其土壤养分流失对该区域非点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紫色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3 a(2018~2020年)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优化施肥(OF)、生物炭+优化施肥减量15%(BF)和秸秆+优化施肥减量15%(SF)这5个处理,对自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地表径流(0~20 cm)和壤中流(20~60 cm)磷流失规律进行监测与评估.结果表明,施肥减少了紫色土坡耕地产沙量和地表径流流失通量,但增加了壤中流流失通量.地表径流正磷酸盐(PO^(3-)_(4)-P)、全磷(TP)和颗粒态磷(PP)总流失通量以BF处理最高,SF处理最低.各施肥处理壤中流磷流失通量均高于CK处理,且PO^(3-)_(4)-P和TP流失通量以BF处理最高(213.88 g·hm^(-2)和694.54 g·hm^(-2)),其次为OF和SF处理.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流失通量和生物炭施用是地表径流磷流失的主要正向影响因子,壤中流流失通量是壤中流磷流失的主要正向影响因子.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和秸秆可不同程度减少紫色土坡耕地产沙量与地表径流流失通量,而对于控制磷流失方面,秸秆覆盖表现出比其它施肥处理更大的优势,同时,生物炭和秸秆覆盖对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流失风险的影响需要得到重视.
赖佳鑫邓华朱浩宇黄容龙翼龙翼王子芳
关键词:磷流失坡耕地生物炭秸秆壤中流
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研究有机肥配施下化肥减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为烟叶原料生产和工业配方设计适应化肥减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为对照(T2),在此基础上减施12.5%化肥基肥(T1)和增施12.5%化肥基肥(T3)处理,对比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和土传病害发生率。结果表明,T1的茎围和叶片宽度于大团棵期、株高于平顶期,开始表现出低于其余处理的趋势,但成熟期仅株高和有效叶片数显著低于其余处理,茎围显著低于T3;节距、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处理间各生长期无显著差异。T1上部烟叶(B2F)总氮含量显著高于T2;下部烟叶(X2F)还原糖和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且糖碱比显著高于T3;但中部(C3F)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产量和产值差异不显著,T1相比T2上等烟比例无显著下降,但显著低于T3。不同处理烟株TBS(tobacco black shank)、TMV(tobacco mosaic virus)和PVY(tobacco potato virus)田间自然发病率均极低(<1%),田间自然发病率随化肥施用量的减少整体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T1的PVY田间自然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余处理。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下,进一步减施化肥,烤烟大部分农艺性状能保持稳定,部分农艺性状的下降未带来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的下降,同时能提高部分部位烟叶的氮、钾和还原糖含量,降低土传病害发生率。因此,在烤烟生产中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赖佳鑫邓华刘峰袁洪郑林林刘英
关键词:农艺性状云烟87
基于山-谷-水耦合界面的三峡水库地表覆被转换轨迹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三峡库区多时相LUCC遥感解译数据、水系和DEM数据,考虑淹没时间的连续性和地表覆被的自然特性,构建地表覆被分类体系,对比识别水库不同运行阶段地表覆被转换的宏观时空格局,旨在找出不同覆被转换轨迹的山-谷-水界面分布与地形梯度特征。结果表明:水库不同运行阶段,1库区地表覆被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多样化转换,但总体格局不变,均以透水性的季节性绿色覆被和常绿性绿色覆被为主,占整个库区的96%以上;2库区地表覆被间的转换方向和规模呈阶段性差异,但主要地表覆被转换方式在3个运行阶段基本一致,表现为季节性与常绿性绿色覆被间互转、灰色覆被吞噬季节性绿色覆被不断扩张、水位上升淹没绿色覆被和蓝色覆被,只是其空间分布与延展呈现较大阶段性差异;3库区局部山-谷-水界面地表覆被间的转换呈显著差异,前两阶段(1997—2003年和2003—2006年)以山-山界面地表覆被转换为主,后一阶段(2006—2009年)主要是山-谷界面地表覆被间的转换,且同类地表覆被在山-谷-水界面上的转换流向也发生阶段性变化;4库区主要地表覆被转换方式的分布符合自然和人类活动的规律,在海拔和坡度2个地形梯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性,但坡向仅对淹没区转换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库区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邓华邵景安张仕超王金亮高明魏朝富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水库
多因素耦合下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未来情景模拟被引量:61
2016年
模型模拟和情景变化分析是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以2000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为基期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利用CLUE-S模型对2010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校验并确定影响库区土地利用驱动因素的主要参数后,基于自然增长、粮食安全、移民建设和生态保护对2020年、2030年库区土地利用情景予以模拟。结果表明:1通过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和检验,水田、旱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均大于0.8,表明所选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的解释能力较强,可用来估算土地利用概率分布;2 2010年各地类模拟结果经验证得Kappa系数分别为水田0.9、旱地0.92、林地0.97、草地0.84、建设用地0.85和水域0.77,总体上能满足模拟与预测需求;3多情景模拟显示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竞争关系,以及所带来的对库区粮食安全、移民建设、生态保护的影响,包括水田大量转换为旱地("水改旱")、耕地与林草地被建设占用、林草地开垦为耕地、陡坡耕地退为林草地等行为,需要在土地利用优化中平衡各方面的需求;4多因素、多情景模拟能为库区土地利用提供更为清晰的、可供抉择的政策调控思路。
邓华邵景安王金亮高明魏朝富
关键词:土地利用CLUE-S模型情景模拟三峡库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