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 作品数:12 被引量:87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十大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存在高度相关性,城市化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合理的城市层级和产业结构为条件。城市群是相互联系的城市之间不断竞争与合作的结果,具有竞争优势的城市吸引要素集聚,...
- 张娜
- 关键词:经济增长城市群
- 文献传递
- 数字经济、区域创新能力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来自长江经济带的经验证据被引量:41
- 2022年
-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数字经济的兴起为缓解该局面提供了可能。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运用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加速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并且区域创新能力是其重要的中间机制,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经济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数字经济与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双重驱动力;数字经济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经济和地理邻近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上游和中游地区还未形成区域内协同发展的格局。因此,各省市应加大数字经济建设投资,打造数字经济和创新发展聚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 曾庆均唐菁张娜
-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创新能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门槛模型
- 健全的区域金融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区域金融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形成与导向、企业监督与激励、风险防范与管理等方面。健全的区域金融体系能促进区域资本形成,引导资金流向更具生产效率的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并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
- 张娜马春雪
- 关键词:区域金融体系区域经济
-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被引量:2
- 2024年
- 探讨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协同减排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依据土地利用碳排放估算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201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了科学测算,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收敛模型研究动态演化、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①林地、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碳吸收相较于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碳排放而言较小,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逐渐增加,而四大碳汇的碳吸收量在研究期内变化波动较小;②不同城市群的核密度曲线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延展性以及极化特征,但总体上逐渐趋于平衡;③长江经济带2010~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整体上呈现先增后减和东高西低的时空特征,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稳居最高层级,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之间还未建立起稳固的耦合机制;④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均存在绝对β收敛,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和环境规制等控制变量下的条件β收敛,且条件收敛速度大于绝对收敛速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收敛速度最慢.以上结论为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协同减排路径提供支撑,从而有利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 张娜孙芳城胡钰苓唐菁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动态演进城市群
- “流空间”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网络结构研究
- 2024年
- 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区域内循环助推国内大循环,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网络结构视角,采用铁路公路客运班次、区域外向功能影响量、人口迁徙量和百度指数数据,在构建交通、经济、人口和信息城市空间联系网络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的可视化功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差异进行刻画,进而针对各网络从不同视角提出网络结构优化策略和建议。结果表明(:1)城市网络表现出以“成都和重庆”为主的双核心圈层放射状空间结构,总体网络联系空间呈“非均衡”格局。(2)城市体系雏形初显,网络结构不具备稳定性,韧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体指标测算显示各城市网络紧密性总体表现为人口>信息>经济>交通。(3)“核心-边缘”效应均显著,“塌陷”现象明显,缺乏强有力的次级中心城市。(4)凝聚子群分布形态差异性强,子群内城市的地域空间分布基本符合地理邻近性。
- 孙芳城张娜胡钰苓唐菁
- 关键词:网络结构
- 数字化背景下A纸包装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领域一个前沿的研究热点。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电商、物流运输等行业领域的高速发展,改变了纸包装行业竞争战略的底层逻辑,影响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赋予了企业更广阔的发展...
- 张娜
- 关键词:数字化差异化战略纸包装
-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低碳转型,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提高碳排放效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法测算碳排放效率,利用ArcGIS10.7的自然分断法和泰尔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然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探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碳排放效率呈波动趋势,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整体不足,效率水平受技术和规模的影响大。(2)Malmquist指数显示,各区域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差距较大的关键原因在于各项效率指数相辅相成、相互推动以及减排技术发展的不平衡。(3)高碳排放效率区和较高碳排放效率区的城市数量增加,长江经济带集聚状态逐渐明显。(4)除经济发展水平外,其他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效率都有显著正向或负向直接效应,并且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绿色技术创新以及政府干预对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 张娜孙芳城胡钰苓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
- 农业碳补偿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 2024年
- 减排是基础,增汇是保障,农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力所在。为探索农业碳中和的有效路径,该研究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碳补偿率,运用点度中心度、隶属度模型和Moran's I分析其空间分布、空间辐射和空间集聚格局;进一步结合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空间收敛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农业碳补偿率的驱动因素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农业碳补偿率上升趋势明显,但总碳汇仍不足以覆盖碳排放,且上、下游领先,中游落后;②中心城市自东向西演化趋势明显,分布格局演变为成都一极,苏州、长沙、武汉等八核心,杭州、岳阳等多点联动的“一极八核,多点带动”格局,上、中、下游“分区域,多核心”的趋势越加明朗;③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整体呈现协同演进的格局,上游城市协同互动减排增汇的趋势更加显著;④农业内部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碳补偿率的促进作用不仅来自直接效应,还有部分来自反馈效应,且邻近城市的农业内部结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均有利于本地区碳补偿率的提升。基于该研究结论,建议创立农业碳中和示范区,领先城市与追随城市、边缘城市“强弱扶持”,加大区域间协同互动减排增汇力度,以“小区域”带动“大区域”实现农业碳中和。
- 唐菁张娜易露曾庆均
- 产业结构优化对城市能级变迁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证
- 由于以往单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再适用,城市群建设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群通过促进要素资源在各个城市之间的流动增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
- 张娜
- 关键词:产业结构
- 文献传递
- 中国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基于韧性发展的视角被引量:39
- 2021年
- 以我国2012年以来先后启动的三个批次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3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从韧性发展视角考察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成立。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互联网集聚和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基于不同的城市特征和地区规模,智慧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基础设施薄弱的城市也能通过智慧网络体系规划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合理扩大智慧城市试点范围,因地制宜规划城市智慧网络体系,对于城市实现韧性和智慧兼容,防范系统性风险,进而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刘成杰胡钰苓李虹桥张娜
- 关键词:智慧城市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