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行艳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双能量
  • 2篇中央型
  • 2篇综合征
  • 2篇腺样
  • 2篇腺样囊性癌
  • 2篇囊性
  • 2篇囊性癌
  • 2篇内镜
  • 2篇内镜下治疗
  • 2篇镜下治疗
  • 2篇急性呼吸
  • 2篇灌注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成像
  • 2篇肺灌注
  • 1篇定植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机构

  • 8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包头市土右旗...

作者

  • 8篇姚行艳
  • 2篇王渊
  • 2篇贾小青
  • 2篇常晓悦
  • 1篇丁丽芳
  • 1篇郭建华
  • 1篇赵雪芸
  • 1篇徐文华
  • 1篇白红霞

传媒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2015临床...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OSAHS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治疗OSAHS伴Ⅱ型呼吸衰竭(7.10 <PH<7.25)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OSAHS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姚行艳
68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定植患者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患者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或定植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 对包头市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阳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定植或感染的初步诊断后,将病...
姚行艳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定植
原发性中央型肺腺样囊性癌呼吸内镜下治疗方法
腺样囊性癌AC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多见于腮腺。肺腺样囊性癌PACC是起源于气管支气管原发性中央型肺腺样囊性癌呼吸内镜下治疗方法粘膜下小涎腺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主要位于气道,易于侵犯神经且手术难以切除干净,呼吸内镜下反...
姚行艳
关键词:冷冻疗法
33例急性肺栓塞临床误诊分析及第二代炫速双源CT肺动脉成像联合双能量肺灌注在避免误诊漏诊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肺栓塞误诊常见原因分析及第二代炫速双源CT肺动脉成像联合双能量肺灌注在避免误诊中的临床价值以降低误诊率、病死率,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断. 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第二代炫速双源CT肺动脉成像联合双能...
贾小青丁丽芳常晓悦郭建华姚行艳王渊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成像
文献传递
原发性中央型肺腺样囊性癌呼吸内镜下治疗方法
姚行艳
无症状COVID-19引起的家庭聚集性感染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确诊的7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特点,为包头市疫情特点分析提供具体资料。方法从患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血常规、肺CT、诊断分型、治疗方法、潜伏期、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系统分析病例特点。结果 7例患者来自于2个家庭,由1例来自武汉的无症状感染者直接或间接传播,呈现出典型家庭聚集性。结论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加速了病毒传播,是此次疫情迅速蔓延的原因之一。部分密切接触者不易被感染,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姚行艳赵雪芸王美丽徐文华白红霞艾小红
关键词:无症状感染
80例使用炫速双源CT肺动脉成像联合双能量肺灌注与使用单源多螺旋CT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分析比较使用炫速双源CT肺动脉成像联合肺灌注与使用单源多螺旋CT扫描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确诊率及误诊率。方法:资料来源于本院2011年4月—2018年4月期间住院的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8年4月期间于包头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中行炫速双源CT扫描双能量肺灌注检查40例及行单源多螺旋CT检查的40例的影像表现,分析及比较本院确诊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行炫速双源CT结合双能量肺灌注及行单源螺旋CT扫描阳性率。结果:对段及亚段以下肺血栓栓塞症诊断(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段及亚段以下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炫速双源CT结合双能量肺灌注扫描阳性率明显高于行单源螺旋CT扫描,炫速双源CT结合双能量肺灌注扫描可减少误诊漏诊率。
贾小青常晓悦姚行艳王渊高龙
关键词:螺旋CT肺血栓栓塞症
浅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4年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通气策略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 CO2)及其发生呼吸机肺损伤(VALI)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OI平均为154.10±24.39 p/mm Hg,Pa CO2平均为55.12±5.11 p/mm Hg。对照组患者的OI平均为122.17±21.21p/mm Hg,Pa CO2平均为37.71±4.31p/mm Hg。观察组患者的OI、Pa CO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观察组的3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且没有1例患者发生呼吸机肺损伤。在对照组的36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死亡,有7例患者发生呼吸机肺损伤。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机损伤和死亡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好。此方法能改善患者肺部气体的氧合,并可维持其适当的血氧分压,降低其呼吸机肺损伤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姚行艳
关键词:保护性通气策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