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梅

作品数: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玉米
  • 4篇土壤
  • 4篇耕作
  • 3篇性状
  • 3篇玉米农田
  • 3篇农田
  • 3篇夏玉米
  • 3篇轮作
  • 3篇耕作措施
  • 2篇深松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微生物特...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特性
  • 2篇夏玉米农田
  • 2篇轮作制
  • 2篇轮作制度
  • 2篇免耕
  • 2篇耕作方式

机构

  • 6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姜雯
  • 6篇刘淑梅
  • 4篇张洪生
  • 2篇宋希云
  • 2篇张倩
  • 1篇刘树堂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麦-夏玉米周年耕作措施对夏玉米茎秆和穗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探索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高产稳产适宜耕作措施,将冬小麦和夏玉米两季耕作技术作为一体,设置了10种周年耕作措施,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茎秆、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耕作试验(一周年)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没有显著性影响,而对茎粗和穗高系数影响显著,其中对照即常规耕作方式(小麦旋耕+玉米直播+秸秆不还田)茎秆最细,穗高系数最高,而A1B1(1小麦旋耕+玉米旋耕+秸秆还田)、A2B2(1小麦免耕+玉米直播+秸秆还田)、A3B3(1小麦深松+玉米深松+秸秆还田)和A4B4(1小麦深耕+玉米深耕+秸秆还田)耕作处理间茎秆粗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各耕作措施显著增加了玉米穗行粒数和百粒重,秃顶长度减小,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其中A1B1(1小麦旋耕+玉米旋耕+秸秆还田)耕作处理籽粒产量最高,比对照高35.83%。
刘淑梅张洪生韩伟姜雯张倩
关键词:免耕夏玉米
小麦、夏玉米两茬轮作耕作措施对土壤氮、钾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探索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高产稳产适宜耕作措施,将冬小麦和夏玉米两季耕作技术作为一体,设置了10种耕作措施,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时空变化和产量的影响。耕作试验(一周年)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总体上表现为玉米拔节期土壤全氮含量较高而灌浆期较低,土壤速效钾为玉米灌浆期最高。不同耕层土壤氮、钾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各耕作处理土壤浅耕层0~20cm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深耕层20~40cm土壤,与深耕层土壤相比,土壤浅耕层全氮含量受耕作措施影响更明显。各耕作处理中,传统耕作和A,B,R(小麦季深松+玉米季深松+秸秆还田)较更有利于增加玉米浅耕层土壤全氮含量,而传统耕作深层土壤全氮含量最低;A4B2R(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耕作处理较有利于增加浅耕层和深层(0~40cm)i壤速效钾含量。对照处理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耕作处理,而其他耕作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
刘淑梅宋希云张洪生姜雯
关键词:免耕深松
小麦季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在山东省砂姜黑土田小麦、玉米轮作双季秸秆还田下,以传统小麦季旋耕为对照(CK),开展定位耕作试验探讨小麦季不同耕作措施对夏玉米灌浆期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免耕模式下能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真菌数量(+48.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84.3%)和SMBC/SMBN比值(+100%;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降低(-43.1%)。深耕和深松模式下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与CK差异均不显著,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下降33.0%和37.9%。深松模式下SMBC/SMBN比对照增加138%,深耕和深松下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模式。本区域砂姜黑土农田在小麦季传统旋耕基础上,可适当结合免耕和深松进行轮耕以促进玉米季土壤碳氮转化,提升土壤质量。
刘淑梅孙武张瑜刘树堂姜雯
关键词:玉米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不同高产玉米品种抗旱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为了有效筛选出适合鲁东半干旱区应用的夏玉米品种,以山东省目前主推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2010—2011年连续2年防雨棚控水干旱试验,以抗旱隶属度、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对各品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各品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重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茎秆变细,秃尖变长,产量降低。年份间比较,2011年夏玉米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地上部干物重、产量均显著高于2010年。以茎秆性状、穗部性状、地上部干物重及产量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为综合评价标准,‘登海701’为典型抗旱性品种;‘莱农14’、‘农大108’、‘金海5号’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登海662’、‘郑单958’、‘中科11’、‘浚单20’为抗旱性弱的品种;‘青农105’在2年内的隶属度值差异较大,其抗旱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倩张洪生刘淑梅姜雯
关键词:玉米水分胁迫植株性状抗旱指数抗旱性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将冬小麦、夏玉米作为整体,设置8种耕作措施作长期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季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探索提高土壤质量、实现玉米高产可持续的耕作措施。其中以常规耕作措施(小麦季旋耕、玉...
刘淑梅宋希云姜雯
关键词:耕作措施土壤微生物量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将冬小麦、夏玉米作为整体,研究耕作定位试验(10种不同耕作措施)对山东省半湿润易旱区夏玉米季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耕作试验(第2年)结果表明:与玉米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相比,收获期土壤含水量受耕作方式影响更显著,其中土壤表层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耕作处理为A2B2R(小麦季免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20~40 cm、40~60 cm均为A1B2R(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最高。玉米吐丝期和收获期各土层温度均值(上午8时)为A3B2R(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和A1B1R(小麦季旋耕+玉米季隔年旋耕+秸秆还田)耕作方式土壤温度最高,比对照(小麦季旋耕+玉米季免耕+秸秆不还田)增加0.4~0.6℃。处理A1B2R、A2B2R和A4B2R(小麦季深耕+玉米季免耕+秸秆还田)表层0~20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小麦季深松和深耕(A3B2R、A4B2R)和小麦、玉米两季均深耕或深松(A3B3R、A4B4R)显著降低深层(40~60 cm)土壤容重,尤其是小麦、玉米两季均深耕或深松。因此小麦、玉米两季均免耕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容重,增加表层含水量;而深耕、深松耕作方式主要影响深耕层土壤容重,其中小麦季、玉米季两季均深松或深耕效果好于小麦单季深松或深耕。
刘淑梅曲晓燕张洪生姜雯
关键词:深松容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