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探讨TNBS/乙醇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时乙醇最佳浓度及最宜动物室环境.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3组、模型4组(9只/组),其中将正常组、模型1、2、3组放入清洁环境饲养,模型4组放入SPF级动物实验室饲养.分别用9g/LNaCL、TNBS/无水乙醇、TNBS/600mL/L乙醇、TNBS/500mL/L乙醇灌肠,其中模型3、4组均用TNBS/500mL/L乙醇灌肠,造模后观察各组模型疾病活动指数,实验终点期处死后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指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1、2组灌肠后大量死亡,无实践意义;将模型3、4组DAI及CMDI评分比较,模型3组均高于模型4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观察比较模型3、4组,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应用TNBS建立UC模型应首选500mL/L乙醇作为溶剂,并需在清洁级动物室进行,环境是提高模型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 侯丽娟唐方王晓红孙晓萍
- 关键词:三硝基苯磺酸溃疡性结肠炎乙醇浓度
- 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建立及操作规范探讨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探讨建立模型的操作规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除正常对照(NC)组,其余大鼠用10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溶液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模型,在造模10 d后,当所有模型大鼠便潜血转为"1+"时,随机抽取模型大鼠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剩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PC)组、UC组,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致炎诱导结肠炎复发,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终点期处死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组饮DSS后再次出现结肠炎发作,DAI及CMDI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阳性对照组逐渐好转;病理组织学改变亦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TNBS/乙醇溶液首次致炎,用DSS间断进行诱导复发,可以模拟UC急性期与缓解期交替发作的特点,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相似。
- 孙晓萍侯丽娟王晓红唐方
- 关键词:2,4,6-三硝基苯磺酸葡聚糖硫酸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
- 大黄、巴豆霜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CD4~+CD25~+Treg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巴豆霜、大黄及其成分是否通过维持CD4+CD25+Treg平衡,发挥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巴豆霜+大黄组、巴豆霜+没食子酸组、巴豆霜+大黄素组。观察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淋巴细胞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降低显著(P<0.01)。与模型组相比,巴豆霜+大黄组、巴豆霜+没食子酸组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组织学变化显著改善。治疗1周后,和模型组比较,巴豆霜+大黄组,巴豆霜+没食子酸组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有显著增高(P<0.01或P<0.05),且两组间比较没有差异;而巴豆霜+大黄素组没有差异(P>0.05)。结论:巴豆霜+大黄、巴豆霜+没食子酸对大鼠UC具有显著治疗作用,提高大鼠外周血CD4+CD25+Treg、CD4+CD25+Foxp3+Treg细胞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没食子酸是大黄和巴豆霜配伍发挥止泻作用的有效物质之一。
- 王晓红侯丽娟孙晓萍唐方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TREG
- 化瘀通脉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化瘀通脉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接受医治的6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通脉汤治疗,7 d为一个疗程,均进行8个疗程。将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7.6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在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TC和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化瘀通脉汤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病情发展,治疗效果显著。
- 王新宇王晓红
-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化瘀通脉汤血脂血液流变学
- 瘀血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7年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本病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雅愈,中医文献中无本病病名,根据其症状当属痢疾、泄泻、肠风、下血、久痢等范畴,其病因复杂。
- 王晓红
- 关键词:瘀血溃疡性结肠炎
- 老年住院患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 2024年
- 目的:探索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1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收治的310例老年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IBS-D发生相关的因素,并将这些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合共线性诊断,最终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将各独立危险因素可视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CC)评价模型准确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0,95%CI:1.540~3.213)、使用抗生素种类(OR=4.598,95%CI:2.967~7.499)、齿痕舌(OR=8.398,95%CI:4.015~18.417)、白蛋白水平(OR=3.895,95%CI:1.946~7.904)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IBS-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预测IBS-D发生的准确度良好。结论:本研究明确了IBS-D的危险因素且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度良好。
- 王井淼吴瑕王晓红范晓飞李宝丽
- 关键词:列线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