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鹏

作品数:39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骨髓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骨髓瘤
  • 6篇贫血
  • 6篇疗法
  • 5篇紫癜
  • 5篇急性
  • 4篇调节性
  • 4篇血小板
  • 4篇药物疗法
  • 4篇再生障碍性贫...
  • 4篇障碍性贫血
  • 4篇肿瘤
  • 4篇疗效
  • 4篇慢性
  • 4篇节性
  • 4篇老年

机构

  • 39篇吉林省人民医...
  • 4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39篇高鹏
  • 19篇付堃
  • 19篇韩梅
  • 17篇肖中平
  • 12篇王雪野
  • 10篇封韬
  • 10篇孔令环
  • 9篇王雪梅
  • 7篇陈琳
  • 7篇李凌君
  • 6篇王树岐
  • 4篇王新梅
  • 3篇杨丹
  • 2篇姜微
  • 2篇张丹木
  • 2篇黄兴
  • 2篇褚敏
  • 2篇张维权
  • 2篇毛海英
  • 2篇赵国营

传媒

  • 6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吉林医学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长春中医学院...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利妥昔单抗(375mg/m2,静脉输注,每周1次,连用4周)治疗31例难治性ITP患者。结果 10例获完全缓解(32.3%),13例获部分缓解(41.9%),5例微效(16.1%),3例无效(9.7%)。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可能是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的药物。
李凌君王雪野肖中平高鹏付堃封韬
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分析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s)水平,评估MM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MM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及Tregs的百分比,分析MM患者血清β2一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血肌酐(CRE)、血红蛋白(HGB)水平与Tregs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M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比例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的比例增高,CD4+CD25highCD127low/-T细胞/CD4+T细胞(Tregs)增高,CD19细胞的比例下降,CD8细胞的比例升高,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M患者外周血Tregs的比例与β2一MG水平成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CD4+CD25high CD127low/-Treg细胞的表达增高,可能是MM患者免疫逃逸和免疫缺陷的主要原因,对判断MM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鹏王雪野肖中平付堃孔令环王雪梅李凌君封韬韩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
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0月吉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5,P=0.01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6,P=0.88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均出现了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EGF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5,P<0.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3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有效率,且可有效降低血清VEGF水平,同时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王雪梅高鹏付堃李凌君杨丹封韬王新梅殷琳琳代芳宁
关键词:沙利度胺CHOP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诊疗中的应用
2024年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血液病合并感染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传统病原体检测结果与mNGS检测结果,探讨mNGS在血液病合并感染时诊疗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共纳入患者20例,经mNGS检测,16例呈阳性,包括细菌感染3例、真菌感染1例、病毒感染4例,两种以上感染8例;4例呈阴性。mNGS病原体检出率和检出种类显著高于传统检测方法。根据mNGS检测结果调整临床用药后,治疗效果良好。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相比,mNGS对血液病合并感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检出更全面,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为该类感染提供病原学证据以辅助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治疗。
封韬付堃张智慧芦小单高鹏
关键词:血液病
黄芪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2000年
高鹏付堃韩梅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症黄芪注射液中医药疗法
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2联合检测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测定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较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22的水平,探讨IFN-γ和IL-22两种细胞因子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ITP患者30例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对照组血浆中IFN-γ和IL-2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浆中IFN-γ和IL-2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对照组;且治疗后血浆中IFN-γ和IL-2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FN-γ和IL-22在ITP患者中明显升高,可能对ITP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田勇高鹏韩梅王雪野肖中平陈晶弓长丽封韬李凌君王雪梅孔令环王新梅付堃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Γ-干扰素
复方皂矾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复方皂矾丸治疗不同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复方皂矾丸和用全反式维甲酸、维生素B6或(和)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缓解1例,部分缓解及进步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为纯中药制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高鹏王雪野唐利民
25例急性腹型紫癜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腹型紫癜的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急诊入院明确诊断为急性腹型紫癜患者25例,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解痉剂、丹参和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25例患者在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激素治疗之后,腹痛症状和便血症状均消失,皮肤紫癜消退,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21d,25例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了为期半年随访,随访期间25例患者均未出现腹痛和皮肤紫癜复发情况,预后恢复良好。结论准确的早期临床诊断,合理的临床治疗,能够促使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王雪梅肖中平陈琳高鹏付堃李凌君封韬韩梅
复方皂矾丸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50例被引量:1
2000年
高鹏付堃韩梅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复方皂矾丸中医药疗法
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对B-ALL预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在B急淋(B-ALL)复发预测及指导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到2012年7月32例初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60份骨髓标本,利用四色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微小残留病检测。以CD45/SSC设门,选择2-3组四色抗体组合,从诱导化疗第33天开始,每1-3个月监测MRD一次,动态监测MRD变化与白血病复发的关系。结果按照诱导治疗第33天的MRD水平分成三组,高(MRD>1×10-2),中(1×10-2≥MRD≥1×10-4),低(MRD<1×10-4);MRD>10-2组与MRD<10-4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MRD≤10-2组与MRD<10-4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D<10-4是预后好的指标。儿童B-ALL多次发现MRD阴性、阳性(10-4≤MRD<10-2)交替出现,一直未复发;B-ALL病人复发前次MRD值均大于10-2,且在3-6个月内复发。结论 MRD阳性比形态学复发出现早,因此连续监测MRD对白血病预测复发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孔令环韩梅肖中平高鹏封韬
关键词:微小残留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