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华

作品数:31 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天然药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结肠
  • 7篇黄芩
  • 6篇黄芩苷
  • 5篇多糖
  • 5篇小鼠
  • 5篇肠癌
  • 4篇血清
  • 4篇肿瘤
  • 4篇结肠癌
  • 4篇半枝莲
  • 4篇半枝莲多糖
  • 3篇蛋白
  • 3篇中药
  • 3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代谢
  • 2篇凋亡

机构

  • 29篇广东医学院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广东省天然药...
  • 4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广东同德药业...

作者

  • 31篇叶华
  • 23篇郑学宝
  • 13篇朱宇珍
  • 7篇郭蒙
  • 7篇吴琼
  • 4篇黄绍刚
  • 4篇李立
  • 4篇王士群
  • 4篇张海燕
  • 4篇梁念慈
  • 3篇于丰彦
  • 3篇吕汝西
  • 3篇迟宏罡
  • 3篇邹颖
  • 3篇吴科锋
  • 3篇秦峥
  • 3篇吕应年
  • 2篇孙艳芹
  • 2篇崔红晶
  • 2篇朱萧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癌症进展
  • 2篇药学研究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22介导通路在结肠癌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IL-22是IL-10家族成员,由多种免疫细胞,如IL-22+CD4+T细胞(Th22)等所分泌的细胞因子,IL-22在黏膜屏障保护、组织修复、上皮细胞增生及再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IL-22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表现出地区差异性。研究表明,IL-22在结肠癌组织及血清中呈现高表达,由其介导的相关通路已成为结肠癌防治的研究热点,研究IL-22在结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为预防和治疗结肠癌提供新思路和靶点。
宁珏叶华朱宇珍郑学宝
关键词:结肠癌白细胞介素22
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NF-κB及磷酸化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及磷酸化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体外黄芩苷干预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水平检测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 p65和Phospho-NF-k B p65,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r、IL-4、IL-6、IL-10水平及体外黄芩苷干预下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相比较,p-NK-FB明显增高,NK-FB明显下降,p-NK-FB/NK-FB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BS-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培养体外黄芩苷干预下,在40umol浓度干预下p-NK-FB/NK-FB较未干预前、DMSO干预、5umol干预、10umol和20umol浓度干预下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ELISA检测较高浓度的黄芩苷能够明显抑制IFN-r、IL-6等细胞因子,可以使IL-4、IL-10升高。结论:黄芩苷作为黄芩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可能抑制p-NK-FB/NK-FB,调节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为深入研究UC的发病机制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于丰彦黄绍刚张海燕叶华迟宏罡邹颖吕汝西郑学宝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NF-ΚB黄芩苷
黄芩汤预防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研究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黄芩汤对伊立替康(CPT-11)所致小鼠迟发型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腹泻组ip伊立替康连续5 d制备迟发性腹泻模型,正常组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黄芩汤低(5 g.kg-1)、中(10 g.kg-1)、高(20 g.kg-1)剂量组ip伊立替康前1 d分别按剂量ig给药,连续用药8 d,观察迟发性腹泻发生情况及体重变化;实验第9天将小鼠处死,取血、结肠、盲肠、空肠、回肠组织。光镜下根据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方法对肠组织进行分级;Griess法检测肠组织匀浆液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瑞士-吉姆萨染色法测定中性粒细胞数。结果:小鼠腹腔注射CPT-11后,出现明显的迟发性腹泻。黄芩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腹泻发生率较腹泻组显著降低(P<0.05);体重下降率较腹泻模型组降低;肠黏膜损伤程度比腹泻模型组显著降低,盲肠及结肠的中、高剂量组损伤较腹泻组显著且降低(P<0.05),与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肠的NO表达含量明显增加且PCNA表达减少(P<0.05);还可增加血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结论:黄芩汤通过改善肠黏膜损伤程度、增加肠组织NO含量和减少PCNA表达,从而对CPT-11所致迟发性腹泻具有预防作用,还可缓解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吴琼叶华朱宇珍郭蒙郑学宝
关键词: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黄芩汤
半边旗有效成分5F体内外的抗炎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建立体内外炎症模型,观察半边旗有效成分5F的抗炎作用。方法: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并用不同浓度5F处理,CCK-8法检测5F的细胞毒性,采用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和环氧酶-2(COX-2)表达水平。雄性ICR小鼠60只,建立巴豆油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肿胀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和5F组,每组10只,5F组给予100 mg·kg-15F溶液,阳性组给予地塞米松0.8 mg·kg-1或吲哚美辛1 mg·kg-1,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给药7 d。观察5F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结果:5F在0-40 mg·L^-1的剂量内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10,20,40 mg·L^-1的5F可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NO释放(P〈0.01),20,40 mg·L^-1的5F可以降低PGE2含量(P〈0.01),40 mg·L^-1的5F显著性抑制i NOS和COX-2蛋白表达(P〈0.05),10,20,40 mg·L^-1的5F显著降低TNF-α和IL^-1β含量(P〈0.01),20,40 mg·L^-1的5F显著降低IL-6含量(P〈0.01),100 mg·kg-1的5F对巴豆油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肿胀都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5F可以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抑制巴豆油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耳肿胀,其抗炎作用与抑制i NOS和COX-2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NO和PGE2含量有关。
叶华李立吴科锋龚先玲梁念慈
关键词:抗炎RAW264.7细胞脂多糖耳肿胀
半边旗提取物5F联合5-Fu对A/J小鼠诱发性肺癌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半边旗提取物5F与5-氟尿嘧啶合用对A/J小鼠诱发性肺癌的影响。方法以苯并[a]芘和甲基亚硝胺吡啶基丁酮混合剂灌胃,每周1次,连续8周,诱发小鼠肺癌。从第9周开始,分别腹腔注射5F、5-氟尿嘧啶或(5F+5-氟尿嘧啶),连续给药14周后处死小鼠。观察肺癌数量,计算肿瘤抑制率,检测肝脏系数、肾脏系数,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变化。结果 5F与5-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显著抑制A/J小鼠诱发性肺癌,具有协同效应,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毒副作用,还可以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论 5F与5-氟尿嘧啶合用可协同抑制A/J小鼠诱发性肺癌。
叶华刘义吴科锋李立郑学宝
关键词:肺癌苯并[A]芘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内脏敏感性与色氨酸代谢通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背景:色氨酸(TRP)是一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通过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和犬尿氨酸(KYN)代谢途径在相关酶的催化下生成5-HT,参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脏高敏感的发生。目的:探讨IBS-D患者内脏敏感性与TRP代谢通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6月—2014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的30例IBS-D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行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SRS)评分,以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内脏敏感性,以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结肠黏膜IDO mRNA和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5-HT、5-HIAA、TRP、IDO、KYN和KYNA浓度以及IDO活性和KAT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BS-D组GSRS评分显著升高(P<0.05),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和疼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肛门直肠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血清5-HT、5-HIA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IDO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血清KYN浓度明显增高(P<0.05),KYNA浓度明显降低(P<0.01),IDO活性明显增高(P<0.01),KAT活性明显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BS-D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和肛门直肠收缩压与5-HT、5-HIAA、TRP、KYN、KYNA、IDO活性和KAT活性相关(P<0.05)。结论:TRP代谢通路与IBS-D的内脏高敏感相关。
叶华于丰彦黄绍刚张海燕迟宏罡邹颖郑欢郑学宝
关键词:色氨酸内脏敏感性血清素
半边旗有效成分5F对腹膜炎小鼠血清NO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半边旗有效成分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5F对腹膜炎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细胞因子IL-6、IL-10、TNF-α、MCP-1的影响。方法预先给予50和100 mg·kg-15F溶液3 d后,腹腔注射50 mg·kg-1酵母多糖建立腹膜炎模型,Griess法测一氧化氮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IL-6、IL-10、TNF-α和MCP-1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5F可以降低腹膜炎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P<0.05),减少IL-6、IL-10、TNF-α和MCP-1含量(P<0.05或P<0.01)。结论 5F可以有效减少酵母多糖诱导的腹膜炎小鼠血清一氧化氮、TNF-α、IL-6、IL-10和MCP-1含量。
叶华龚先玲李立吴科锋吕应年符伟玉郑学宝
关键词:腹膜炎一氧化氮细胞因子
半边旗提取物5F抗结肠癌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800万人,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在欧美发达国家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列,仅次于肺癌居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我国的研究显示,结肠癌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肠癌发...
叶华
关键词:结肠肿瘤中药治疗实验药理
5-FU和黄芩苷在人类恶性上皮瘤细胞系中体外联合给药方案依赖性效应研究
2014年
目的对黄芩苷和5-FU在不同给药方案联合效应的依赖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体外人恶性肿瘤细胞系和正常细胞系的抗细胞增殖试验、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试验,分别对应用黄芩苷和5-FU 3种联合方案(同时给药或序贯给药)进行效果评估。结果等效线图解法和Chou-Talalay法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相比同时给药方案,5-FU给药前给予适当剂量的黄芩苷不仅具有更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活性,而且还可减小5-FU对正常细胞LO2的毒性。结论黄芩苷和5-FU联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具有给药方案依赖性。机制可能是黄芩苷促进了5-FU的S期细胞周期捕获,以此限制了细胞通过细胞周期的能力。相反,对于5-FU后给予黄芩苷对肿瘤细胞系表现出拮抗效应,而正常细胞系表现出协同作用。
王士群朱宇珍叶华郑学宝
关键词:5-氟尿嘧啶黄芩苷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中AOM/DSS模型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在化学诱导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模型中,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可以大大缩短结肠炎诱导癌变的时间,重现人类结直肠癌隐窝病灶-腺瘤-腺癌发展顺序。由于AOM/DSS模型重现率高,以及简单的造模方法,已成为化学预防研究的典型造模方法。本文从AOM/DSS动物模型、炎症相关性癌症及结直肠癌中AOM/DSS模型的应用、结直肠癌组织学三个方面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作一综述。
吴琼郭蒙叶华朱宇珍郑学宝
关键词:结直肠癌动物模型AOMDSS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