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国
- 作品数:29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韶关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咽癌原发肿瘤MRI-DWI联合体积预测鼻咽部放化疗近期疗效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原发肿瘤MRI-DWI联合体积对鼻咽部放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鼻咽癌病例,获得治疗前鼻咽肿物ADC值及体积。治疗结束后根据RESIET 1.1评估放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组和非CR组。分析原发肿瘤ADC值、肿瘤体积及二者联合用于预测鼻咽部放化疗近期疗效的价值。结果治疗前CR组、非CR组的原发肿瘤ADC值和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值、单纯原发肿瘤体积和原发肿瘤体积+咽后淋巴结体积的AUC分别为0.656、0.678和0.699,治疗前原发肿瘤ADC值、原发肿瘤体积+咽后淋巴结体积二者联合后的AUC为0.772;将原发肿瘤ADC值与原发肿瘤体积+咽后淋巴结体积纳入构建nomogram,C指数为0.770。结论鼻咽癌原发肿瘤体积联合MRI弥散成像ADC值可用于鼻咽部放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
- 方楠张俊安孙俊旗张相国陈冬平郑露邓颖杨展昕董恩来齐斌
- 关键词:鼻咽癌肿瘤体积咽后淋巴结
- ^(252)锎联合外照射治疗食管癌的放射性损伤与剂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252锎(Cf)联合外照射治疗食管癌的放射性损伤与剂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经252锎腔内后装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食管癌患者30例,记录252Cf和外照射剂量,分析不同照射剂量对急慢性放射性损伤的影响。结果外照射平均照射剂量为(50.02±7.31)Gy,252Cf平均照射剂量(12.44±3.01)Gy,治疗4周内出现放射性食管炎14例,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46.67%(14/30),其中外射线照射高剂量组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73.33%)明显高于低剂量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5个月,出现食管溃疡2例,治疗后3~15个月出现食管狭窄3例,治疗后14个月出现食管瘘1例,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为20%(6/30),其中252Cf快中子射线照射高剂量患者慢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患者(P<0.05)。结论放射性食管炎与外照射剂量相关,而慢性放射性损伤与252Cf照射剂量相关。
- 廖卫坚赖淑贞张相国徐晓南陈志仁
-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性损伤
- 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EB病毒(EBV)DNA定量检测在鼻咽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500例病理诊断为鼻咽癌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2组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浆EBV-DNA的表达量,并对2组之间及临床TNM分期I、Ⅱ与Ⅲ、Ⅳ的结果进行比较;再将其分别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的血清EBV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BV-DNA表达量中,研究组阳性率75.00%,对照组阳性率9.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血浆EBV-DNA拷贝数与临床TNM分期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分期越晚,血浆EBV-DNA拷贝数越高。结论血浆EBV-DN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估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的1种辅助性分子生物指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管振祺何凤屏邱世洁张相国马占忠刘玉兰郭艳乐张河林张思
- 关键词:鼻咽癌EB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 吻合器痔切除闭合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 梁神宝许爱军梁起寿林丽珍刘成伟梁建民张相国邓水容
- 该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验证吻合器在痔病治疗中能否解决患者术后创面组织损伤大、疼痛重,住院疗程长的问题。因为被喻为金标准的传统痔切扎术是依据“痔是因静脉曲张而发病”理论设计的,手术过程中将曲张静脉丛剥除,并在肛门皮肤上留一个...
- 关键词:
- 关键词:吻合器
-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替吉奥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7年
- 直肠癌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手术切除[1]。有研究报道显示[2]: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而言,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不高,且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远期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分型多为中低位,保肛率较低[3]。
- 刘洪波王小艳徐晓南崔磊张相国
- 关键词:晚期直肠癌调强放疗吉奥术前放疗局部复发率计划靶体积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中年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中年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金因肽喷口腔黏膜,对照组予复方硼砂含漱。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于放疗期间用药。根据RTOG急性放射性黏膜炎分级标准评价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情况,同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3、4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中年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黏膜炎,疗效较好,且降低3、4级黏膜炎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王教成张相国张群功丘全胜
- 关键词:放射性黏膜炎金因肽
- 恶性肿瘤家族史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89例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及388例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家族史组与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鼻咽癌病例相比较,性别、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放疗前Hb、放疗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家族史组患者3年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较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长,分别为91.6%、85.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1)。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是鼻咽癌患者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然而恶性肿瘤家族史及鼻咽癌家族史对鼻咽癌3年OS、PFS、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ocoregion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DM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家族史鼻咽癌患者3年OS较无恶性肿瘤家族史组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N分期越晚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不佳。恶性肿瘤家族史对鼻咽癌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
- 张相国梁思贤韩非黄菊红徐晓南王教成钟丽君
- 关键词:恶性肿瘤家族史鼻咽癌预后
- 鼻咽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方法随机抽取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初治病例82例,其中,未分化癌2例,其余全为低分化鳞癌。按2008分期标准,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30例,Ⅳ期41例。取鼻咽癌组织和口腔脱落细胞,Chelex-100法提起DNA,应用AmpFlSTR Identilifiler系统,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15个常染色体基因(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和激光扫描分析,STR基因座检测,确定基因分型,是否存在变异。结果 82例鼻咽癌石蜡组织与口腔脱落细胞基因型分析对比,6例检测出鼻咽癌的MSI,占7.32%。1例为两个基因位点MSL,5例为单个基因位点MSL。其中D18S51出现MSI共2例,D16S539出现MSI共5例。Ⅱ~Ⅳ期都有MSI发生,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4例。不同分期的基因位点变异情况用Kruskal-Wallis H法分析P>0.05,两类变异位点出现情况比较的McNemar检验P>0.05,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鼻咽癌存在MSI现象,可见于鼻咽癌的各期,呈散在分布,是否与鼻咽癌预后相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 张相国李警锋何宗师徐达黄伟廖卫坚
- 关键词:鼻咽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突变
- 鼻咽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其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鼻咽癌初治病例98例。取鼻咽癌组织和口腔脱落细胞,Chelex-100法提起DNA,用PCR方法对15个染色体基因(D8S1179、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D21S11、D7S820、VWA、TPOX、D18S51、D5S818、FGA)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和激光扫描分析,STR基因座检测,基因分型,确定是否存在变异。结果 98例鼻咽癌石蜡组织与口腔脱落细胞基因型分析对比,8例表现微卫星不稳定性,占8.16%,7例为单个位点变异,1例为两个基因位点变异。其中D18S51出现MSI共3例,D16S539出现MSI共6例。Ⅱ~Ⅳ期患者均有MSI发生,Ⅱ期2例,Ⅲ期2例,Ⅳ期4例。鼻咽癌MSI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级、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颅底侵犯、病理类型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用Mc Nemar检验比较两类变异位点情况,P>0.05为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提示鼻咽癌MSI患者较未发生MSI患者预后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存在MSI现象,MSI可能是其预后的重要生物学因素,MSI可为鼻咽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张相国李警锋何宗师徐达黄伟廖卫坚
- 关键词:鼻咽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预后
- 65例可切除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 2015年
- 目的:分析65例可切除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5例年龄≥65岁老年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60例(92.3%)患者行R0切除。62例(95.4%)患者行D2术。18例(27.7%)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65例患者中,男49例,女16例。60例(92.3%)患者为腺癌。TNM分期为I-II和III期患者分别为15例(23.1%)和50例(76.9%)。32例(49.2%)患者伴有合并症,6例(9.2%)伴有1个以上合并症。全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癌症特异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分别为42.6%、28.4%和49.0%。单因素分析发现,N0-1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N2-3的患者,2年OS、PFS和CSS分别为77.9%和31.6%(P=0.010)、78.6%和16.3%(P=0.002)以及83.1%和37.3%(P=0.023)。死亡原因分析发现,33例死亡患者中,肿瘤相关死亡25例(75.8%),治疗相关或合并症相关死亡8例(24.2%)。结论:可切除老年胃癌的合并症多见,治疗相关或合并症相关死亡多见,N分期是最重要的临床预后因素。
- 王朝阳寇梦瑛俸敏张相国王教成陈志仁谢忠余忠华
- 关键词:胃癌老年临床病理特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