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勇
-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白联合术后早期滤过泡的形态分析
- 目的:探讨青白联合手术后早期滤过泡的形态特点,为青白联合手术后滤过泡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研究方法,对同一时间段在我科行青白联合术及单纯小梁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应用Indiana Bleb Appea...
- 刘显勇
- 关键词:滤过泡青光眼
-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患者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87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试验组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角膜上皮细胞愈合率、结膜移植片厚度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术后1 d,两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试验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试验组角膜上皮细胞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结膜移植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距巩膜突1、2mm处结膜移植片厚度及2处平均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于翼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能快速消除结膜移植片水肿,促进角膜上皮细胞修复,缓解临床症状。
- 杨映哲刘显勇
- 关键词:翼状胬肉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高度近视眼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如何精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轴长大于27.0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118眼),所有病例均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应用SRKⅡ、SRK/T、HofferQ和Holladay 1等公式计算所植入人工晶状体应产生的术后理论屈光状态,分析4个公式所得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差别。结果各公式平均误差值分别为:SRKⅡ(-0.5±0.84)、SRK/T(-0.18±0.68)、Hoffer Q(0.33±0.72)、Holladay1(0.26±0.66),各误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RK Ⅱ和SRK/T公式存在高估IOL屈光度的趋势,使术后出现比预期更高的近视;而Hoffer Q和Holladay 1公式则相反,存在低估IOL屈光度的趋势,使术后残留近视度数比预期低甚至出现远视。不同眼轴长度时SRK/Ⅱ平均绝对误差值明显大于第三代公式;SRK/T、Hoffer Q、Holladay 1三者平均绝对误差值大致相等,但SRK/T及Holladay 1表现稍优于Hoffer Q;各公式平均绝对误差值与轴长无明显对应关系。部分误差值较大者合并较明显的巩膜后葡萄肿,提示眼轴长度测量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计算IOL屈光度时,第三代计算公式较第二代计算公式准确,SRK/T与Holladay 1公式准确性最高,在临床中应尽量采用。
- 刘显勇庄静宜
-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
- 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确定被引量:11
- 2005年
- 高度近视眼行白内障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提高视力的有效方法,但术前如何确定IOL的屈光度,使术后达到理想的屈光状态,是手术的难点之一。本文对术后应保留何种屈光状态、几种常用的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及其演变、公式在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综述。
- 刘显勇洪荣照艾育德
- 关键词: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晶状体植入眼内
- 羊膜移植治疗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伴结膜囊狭窄
- 2014年
-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伴结膜囊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伴结膜囊狭窄患者16例16眼,手术松解结膜张力后,行保存羊膜移植于巩膜暴露区。结果:所有患者中,15例术后结膜愈合完全遮盖巩膜,结膜囊恢复理想深度;1例失败。结论:保存羊膜移植是治疗义眼座植入术后结膜裂开、保持理想结膜囊深度的有效方法。
- 刘显勇庄静宜辛奕菁
- 关键词:羊膜移植结膜囊狭窄义眼座暴露
- 375例早产儿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状况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患病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4-2008年厦门市第一医院入院筛查的375例出生体重≤2500g,或胎龄≤32周的早产儿。方法用双目间接眼底镜进行眼底检查,明确是否有ROP及其分期,统计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患儿的ROP患病率。主要指标ROP患病率。结果375例早产儿发现有ROP者41例,患病率10.93%;其中ROP1期9例,2期14例,2期+10例,3期+7例,急性进展性后部ROP1例。出生体重≤1000g、1001~1500g、1501~2000g的早产儿ROP患病率分别为45.00%、17.07%、7.01%;出生胎龄≤28周、29~30周、31~32周、33~34周的患病率分别为34.48%、12.07%、12.71%、8.25%。结论出生体重≤2000g、胎龄≤34周ROP患病风险高,早期进行ROP的筛查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
- 杨晖庄静宜陈焓罗陈川刘显勇崔丽萍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儿筛查
- 筛查标准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正确认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的筛查标准;评价筛查标准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中的实用性、可行性、有效性;探讨建立完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体系,提高筛查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治疗并新生儿医师请会诊的672例早产儿。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进行筛查。在早产儿生后4~6周,由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应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对其进行定期眼底筛查。每两周行1~2次早产儿的眼底筛查,根据患儿筛查情况结果,决定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结果(1)在所筛查的672例早产儿中首检为正常视网膜者605例,发生ROP67例,占9.97%,其中ROPⅠ期38只眼,ROPⅡ期60只眼,ROPⅢ期4只眼,ROPⅡ期伴plus病变(3区)16只眼,ROPⅢ期伴plus病变(2区)10只眼,ROPⅣ期2只眼,AP—ROP(进展性后部ROP)2只眼;阈值前病变20只眼,阈值病变14只眼。(2)其中接受眼底激光治疗26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6只眼(ROP发展至Ⅳ期);其中死亡5例10只眼。(3)67例ROP患儿Ⅲ生体重均低于2500g;出生体重≤1000g、1001—1500g、1501~2000g、≤2500g的早产儿ROP的比例分别为56.76%、12.83%、5.10%、3.42%。(4)孕周小于32W,发生ROP55例,占82.09%;孕周小于34W,发生ROP64例,占95.52%。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对于全身疾病严重的患儿需适当放宽筛查标准。根据不同地域,制定不同的筛查标准。孕周小于34周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的标准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 杨晖庄静宜陈焓罗陈川刘显勇
- 关键词:出生体重新生儿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标准
- 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学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例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采用局部板层巩膜睫状体或板层巩膜睫状体前脉络膜切除法治疗,2例肿瘤较大者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右眼4例,左眼1例,年龄28~46岁,平均38岁,均以视力下降为主诉人院。眼部检查见虹膜根部后方占位、局部虹膜向前隆起,肿瘤由虹膜后方进入瞳孔区,呈灰白色,有时呈半透明状,血管较丰富;均伴晶状体混浊、3例伴晶状体移位。UBM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睫状体,呈中高回声不均质实性圆形或类圆形肿物,游离缘边界清楚;2例肿瘤较大者合并虹膜囊肿。眼部B超检查示球内前段中高回声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物。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物无包膜,瘤细胞为多边形或梭形,呈条状或腺管样排列,胞浆淡染,其内无色素,核呈圆形或梭形,无异型性。免疫组化:Vimentin(+),S100(+)、CK(+),HMB45(-)。经平均随访5.5年,4例视力0.6或以上,1例无光感。全部病例保存眼球,肿物无复发。结论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属少见病,可借助UBM等早期发现和诊断,采用手术切除肿物保存眼球的治疗方法效果理想。
- 刘显勇张平李永平刘荣娇林菁颜建华
- 关键词:睫状体手术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体质量增长速率与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体质量增长速率与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TDROP)的相关性,评估其预测TDROP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7-01/2018-12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早产儿386例,出生体质量<1500g,分析其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是否吸氧、Apgar评分、是否试管婴儿、是否双生、有无合并新生儿肺炎及出生后1~4wk的体质量增长速率等与TDROP的相关性。将入组患儿分为无ROP组298例和TDROP组8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DROP的相关危险因素。ROC曲线确定临床诊断临界值,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对TDROP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儿出生体质量(t=2.264,P=0.024)、出生胎龄(t=3.158,P=0.002)、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t=3.517,P<0.001)、是否吸氧(χ2=20.51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β=0.699,P=0.016),出生胎龄(β=-0.631,P=0.039),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β=-0.636,P=0.039),是否合并吸氧(β=-1.542,P<0.001)与TDROP显著相关,其OR(95%CI)分别为2.013(1.140~3.553)、0.532(0.292~0.970)、0.529(0.289~0.969)和0.214(0.113~0.404)。进一步分析出生后2wk体质量增长速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710,诊断临界值为4.14g/d,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65.9%。结论:出生体质量是TD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2wk体质量增长速率与TDROP的发生有显著相关,对其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周真宝庄静宜陈焓刘显勇李清煌卓楠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出生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