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博 作品数:28 被引量:9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衡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神经节细胞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2014年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神经节神经节细胞瘤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间歇性腰痛3年,加重伴右下肢麻木、疼痛半月,于2013年4月20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3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腰部间断性疼痛,无明显下肢放射痛,经休息及保守治疗,疼痛可缓解。半月前,患者弯腰劳作时出现腰痛加重,向右下肢放射,弯腰行走减轻,不能平卧,无大小便异常。查体:脊柱腰段左侧弯曲,腰椎后伸受限。L5、S1棘突及两侧棘突旁压痛,叩击痛阳性。 张庆胜 张同军 张梅香 杨建博 魏巍 李宏元关键词:神经节细胞瘤 脊柱腰段 脊神经节 神经根管 应用伊班膦酸钠辅助治疗骶尾部骨巨细胞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2013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主因腰骶部及左下肢疼痛半年,加重1个月人院。行CT及MRI示:骶椎体完全破坏,肿瘤范围较大,并超过骶骨边缘(图a)。 李鹏飞 贾楠 杨建博 靳宪辉 丁文元 张为关键词:胸椎 骨巨细胞瘤 植骨 伊班膦酸钠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0 d内,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5.0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 <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5/60)、6.67%(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疼痛及患肢肿胀,减少DVT发生。 焦甲勋 朱小丽 索娜 杨建博 靳宪辉 张庆胜 崔胜杰关键词:苦碟子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髋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梨状肌综合征1例 2013年 患者女性,57岁。因“间歇性腰痛30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疼痛1年”入院。主要症状:1年来,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加重,弯腰行走减轻。行走约20m,出现双小腿外侧麻木疼痛,休息后缓解可继续行走。体检:脊柱腰段生理前凸消失,腰椎后伸受限。 张庆胜 杨建博 郭春英 商丽 刘桂花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梨状肌综合征 术后并发 双下肢麻木 小腿外侧 脊柱腰段 两种入路髓内钉内固定在胫骨干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探讨胫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差异,本研究选取既往手术治疗的126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时间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根据手术入路分为髌上入路组60例(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髌下入路组66例(髌下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膝关节的恢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髌上入路组和髌下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次数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X线照射次数显著低于髌下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髌上入路组HSS评分高于髌下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髌上入路组和髌下入路组患者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6.67%显著低于髌下入路组患者的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入路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6.67%显著低于髌下入路组患者的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论初步表明,胫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有利于减少X线照射次数、降低手术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杨建博关键词: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68例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廊朋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柬重建前十字韧带(A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对68例ACL断裂的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束解剖重建。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关节间隙摩擦感、打软腿及伸膝受限。术后1a,6例患者Lachman试验I度阳性,余均为阴性。全部患者前抽屉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木后评分为(94±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ACL能够可靠恢复关节功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张庆胜 靳宪辉 于铁淼 代宏杰 杨建博关键词:关节镜检查 韧带 随访研究 不同方法建立双足大鼠脊柱侧弯动物模型的特点比较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建立双足大鼠脊柱侧弯动物模型的特点及意义。方法脱离哺乳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各10只。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大鼠的前肢及尾部。对照组10只,单纯制作双足大鼠动物模型。设立3个实验组,其中6-巯基嘌呤组腹腔内注射6-巯基嘌呤(30 m L/kg),低褪黑素组腹腔内注射2-苯基-N-乙酰色胺(0.2 mg/kg),肉毒毒素组椎旁肌注射肉毒毒素。对4组实验动物手术前后的脊柱曲度指数(Cobb角)、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及脊柱侧弯特点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完成脊柱侧弯建模实验。对照组未发生脊柱侧弯,3个实验组双足鼠均发生了脊柱侧弯。4组大鼠Cobb角均呈增加趋势,6-巯基嘌呤组Cobb角的幅度最大;4组椎体高度均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比较,6-巯基嘌呤组和肉毒毒素组椎体高度丢失,低褪黑素组高度增加,4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6-巯基嘌呤、2-苯基-N-乙酰色胺以及椎旁肌注射肉毒毒素均可成功建立SD双足大鼠脊柱侧弯动物模型。 李鹏飞 贾楠 赵鹏 杨建博 刘金录 靳宪辉关键词:脊柱侧凸 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对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通过颈后路4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观察不同术式的选择对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椎间隙高度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CSM患者134例随机分为4组:全椎板减压术(全椎板)组34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单开门)组35例;颈后路侧块螺钉内固定术(侧块螺钉)组33例;颈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弓根钉)组32例。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CT、MRI检查。对4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康复时间、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CCI、AS进行比较。结果 4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康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组、侧块螺钉组和椎弓根钉组CCI丢失率低于全锥板组,侧块螺钉组和椎弓根钉组CCI丢失率低于单开门组(P<0.05);侧块螺钉组和椎弓根钉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少于全锥板组和单开门组(P<0.05);4组颈椎AS评分分布和明显AS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椎板减压后应用内固定效果良好;虽然对患者术后康复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增加颈椎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术后曲度丢失,减少术后严重AS的发生。 李鹏飞 贾楠 王立红 靳宪辉 李家承 杨建博关键词:颈椎病 椎板切除术 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 张庆胜 靳宪辉 崔胜杰 吴洪格 周连军 于铁淼 杨建博 房根强 代宏杰 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是运动创伤和骨科创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前十字韧带在膝关节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稳定和制动作用,损伤后易继发半月板和软骨损伤,需要重建治疗,稳定性问题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该课题通过基于前...关键词:关键词:半腱肌肌腱 股薄肌肌腱 韧带 关节镜 儿童相邻双节段颈椎间盘钙化症1例 2010年 张庆胜 孙建华 靳宪辉 董桂贤 于铁淼 杨建博关键词:节段 儿童 DI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