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发性
  • 2篇聚体
  • 2篇患儿
  • 2篇二聚体
  • 1篇单胞菌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浆
  • 1篇血浆D-二聚...
  • 1篇血清
  • 1篇血清Α-L-...
  • 1篇血压
  • 1篇岩藻糖
  • 1篇岩藻糖苷酶

机构

  • 6篇新乡市第一人...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陈建
  • 1篇胡淼
  • 1篇张俊丽
  • 1篇于海川

传媒

  • 3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RP、D-D、SB7-H3与肺炎患儿的关系及在疗程中动态变化的意义探究
2024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共刺激分子可溶性B7-H3(sB7-H3)与肺炎患儿的关系及在疗程中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87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肺炎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108例、重症组79例。根据治疗1周后疗效分为2个亚组:有效组149例、无效组38例。比较各组入院时、治疗3d、6d后血清CRP、D-D、sB7-H3水平并计算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值△3d、△6d。偏回归分析影响肺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血清各指标△3d、△6d对无效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患儿治疗无效的危险度。结果:重症组血清CRP、D-D、sB7-H3水平高于轻症组,且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呈正相关(P<0.05);治疗3d、6 d后无效组血清CRP、D-D、sB7-H3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血清各指标△3d、△6d联合预测治疗无效的AUC大于单项预测(P<0.05);各指标高水平患儿治疗无效危险度高于低水平患儿(P<0.05)。结论:血清CRP、D-D、sB7-H3水平与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对临床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陈建高士凯梁鑫
关键词:肺炎D-二聚体
高压氧联合头孢唑林钠对感染性黄疸患儿神经功能及网织红细胞有关参数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头孢唑林钠对感染性黄疸患儿神经功能及网织红细胞有关参数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感染性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组予以高压氧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神经功能有关指标[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TBIL、网织红细胞有关参数[低核酸网织红细胞比例(L-RTC%)、高荧光网织红细胞比例(H-T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3%(54/59),高于对照组的72.88%(4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0,P=0.008)。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TBIL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血清S100B、Aβ、NSE、T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L-RTC%、RET%均低于治疗前,H-TC%高于治疗前,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联合头孢唑林钠治疗感染性黄疸患儿可改善患儿神经功能,调节网织红细胞有关参数水平,促进患儿康复,安全有效。
高士凯陈建任静静
关键词:红细胞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 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AS分为正常组(59例)与CAS组(65例,包含颈动脉增厚组42例与斑块形组23例)。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UA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检测,Lp-PLA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cy、UA、Lp-PLA 2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AS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发生CAS的相关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危险因素。结果:三组间Hcy、UA、Lp-PLA 2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01),颈动脉增厚组、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斑块形成组显著高于颈动脉增厚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y、UA、Lp-PLA 2水平与发生CAS呈正相关(r=0.428,r=0.436,r=0.471,P<0.05);CAS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史、肥胖占比、Hcy、UA、Lp-PLA 2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Logistis回归分析,Hcy、UA、Lp-PLA 2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cy、UA、Lp-PLA 2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CAS呈正相关,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UA、Lp-PLA 2水平对于预后的判定有积极意义。
高士凯陈建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尿酸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态监测血浆D-D、AT-Ⅲ、MCP-1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279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90d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28例)和未再出血组(2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不同出血严重程度的血浆D-D、AT-Ⅲ、MCP-1水平;分析治疗前血浆D-D、AT-Ⅲ、MCP-1水平与出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高危患者与低危患者血浆D-D、MCP-1、AT-Ⅲ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d、治疗后1个月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相比血浆D-D、MCP-1水平较高,AT-Ⅲ水平较低(P<0.05);入院时,血浆D-D、AT-Ⅲ、MCP-1水平与出血严重程度呈强相关(P<0.05);治疗后1d、治疗后1个月,血浆D-D、AT-Ⅲ、MCP-1水平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治疗后1d、1个月,血浆D-D、AT-Ⅲ、MCP-1水平联合预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再出血的AUC分别为0.757、0.831。结论:血浆D-D、AT-Ⅲ、MCP-1水与消化性溃疡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诊断、指导用药的参考依据。
梁鑫陈建侯秀峙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再出血血浆D-二聚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
2024年
目的调查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发生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收集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定植菌株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n=126)、对照组(定植菌株非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n=174),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定植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高危人群,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患者年龄及分布科室,使用纸片协同法测定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外排泵抑制试验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排泵。结果300例标本中,共检出126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42.00%,其中痰液标本占比最多为71.43%(90/126),其次为尿液,占比9.52%(12/126)。126例体内定植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中,按年龄分布,以61-70岁人群占比最多为45.24%(57/126),其次为71-80岁人群,占比30.16%(38/126);按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患者占比最多为35.71%(45/126),其次为呼吸内科患者,占比30.16%(38/126)。经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显示,33株(26.19%)菌株显示产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经外排泵抑制试验显示,79株(62.70%)菌株显示存在外排泵机制。联合组混合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及多种抗菌药物联用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及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是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以61-70岁人群最为常见,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感染风险较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主要为产金属β-内酰胺酶及外排泵机制,混合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及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是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梁鑫侯秀峙陈建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
AFP联合GGT、AFU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5例健康人群分别检测AFP、GGT和AFU,分析采用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特异性和敏感性有无明显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群组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GGT、AFU的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使用AFP、GGT和AFU比较,联合检测AFP、GGT、AFU其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敏感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GGT、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三种标志物的方法,能提高其检测的阳性率和敏感性。
胡淼张俊丽陈建于海川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Α-L-岩藻糖苷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