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红

作品数:35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工业园区清源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水源
  • 6篇活性炭
  • 5篇饮用水
  • 5篇水厂
  • 4篇饮用
  • 4篇源水
  • 4篇水源水
  • 4篇酸钠
  • 4篇污染
  • 4篇氯酸
  • 4篇氯酸钠
  • 4篇加氯
  • 4篇臭氧
  • 3篇原水
  • 3篇色谱
  • 3篇深度处理
  • 3篇生物活性炭
  • 3篇水处理
  • 3篇相色谱
  • 3篇硫酸铁

机构

  • 35篇苏州工业园区...
  • 5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1篇亚琛工业大学
  • 1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江苏博恩环境...

作者

  • 35篇刘玉红
  • 10篇许小燕
  • 9篇何敏
  • 6篇董晓晨
  • 5篇刘洪波
  • 5篇张荣
  • 4篇张泾凯
  • 4篇陈勇
  • 4篇赵赛君
  • 3篇董秉直
  • 2篇林伟荣
  • 1篇李甜
  • 1篇王锐
  • 1篇董仁杰
  • 1篇李立新
  • 1篇李晓华
  • 1篇范志明
  • 1篇蒋颖
  • 1篇岳攀

传媒

  • 10篇中国给水排水
  • 6篇净水技术
  • 3篇给水排水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水运(下...

年份

  • 2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合式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设备技术领域,提供组合式过滤装置,包括:多根设置于水中的立柱和固定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的防护网,还包括多个边框和多张滤布;所述边框可滑动连接于相邻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一张所述滤布可拆卸连接于一个...
丁根宝景二丹方东关永年刘玉红方月英
文献传递
阳澄湖水源地水质调查及微污染原因浅析被引量:4
2019年
阳澄湖属于典型的淡水养殖水源,微污染问题长期存在,这对饮用水厂的水质安全存在威胁。因此,对阳澄湖开展微污染因子筛查十分必要。根据长期的水质数据,确定了基本微污染因子为高链酸盐指数(CODMn)、总磷、总氮和氨氮,特征微污染因子为藻类、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2-MIB)。另外,对水源地、周边水域及养殖区同步采样,利用德国BBE公司提供的三维荧光检测分析仪FluoSens进行腐殖质(HS)、生物聚合物和SAK255检测,结合藻类等其他常规指标,多层面分析发现养殖业带来的有机污染是主要污染源,且浓度水平较高;养殖区内富营养化程度也比周边水域高。微污染因子是动态变化的,缺乏预见性,因此微污染因子的确定势必是长期、细致和艰巨的工作。
俞蕴芳丁根宝应琦琰符策竿关永年刘玉红刘洪波
关键词:微污染
2-MIB在某深度处理水厂中的去除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南方某湖泊水源净水厂4月—9月易发原水致嗅物质2-MIB超标问题,进行了2-MIB去除规律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工艺对2-MIB的平均去除率可达68.6%,不采用其他预处理工艺时,混凝沉淀和砂滤对2-MIB没有去除效果。使用预臭氧和混凝前加氯方式联合预处理时,混凝沉淀会抵消预臭氧对2-MIB的去除效果,后续砂滤单元对2-MIB的去除率为15%~35%,尽管缩短了砂滤池的反冲洗周期,但对2-MIB的去除率提高不超过5%。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2-MIB的去除率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厂负荷不超过80%、原水中2-MIB的浓度不超过911 ng/L时,通过预臭氧、前加氯、常规处理与后臭氧/生物活性炭单元的有机结合,可控制出厂水中2-MIB浓度低于10 ng/L。
刘玉红陈勇俞蕴芳张荣张泾凯
关键词:预臭氧2-MIB
污水厂氯消毒尾水用作土壤除臭滤池喷淋水的研究
2018年
苏州某污水处理厂实施了化学洗涤+土壤生物滤池的除臭工程,该工程拟以污水厂的氯消毒尾水作为土壤滤池的喷淋用水。由于尾水含有一定量的余氯,可能会影响土壤滤池内微生物的正常生长,进而影响除臭效果,为此研究了目标菌株BN8、BN15、BS15对次氯酸钠的耐受性,并检测了实际工程中土壤滤池在不同运行时间下的目标菌株数量,以及运行90 d的除臭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当次氯酸钠投加量达到5 mg/L时对目标菌株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尤其对BN15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在实际工程中,土壤滤池运行30 d后的目标菌株数量与稳定运行1年以上的在同一数量级;土壤滤池运行90 d后除臭效果较好,表明该工程使用氯消毒尾水进行绿化喷淋未对土壤滤池的微生物生长及除臭效果造成影响。
范志明刘玉安陈勇刘玉红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尾水臭气处理加氯消毒
适用于化学实验的移液管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化学实验的移液管清洗装置,包括移液管架和与移液管架配套连接的真空装置;移液管架可拆卸连接在真空装置上,并且在移液管架和真空装置之间设置有流量控制阀;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盖板和真空槽,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连...
施静余沛芝徐鹏成刘玉红关永年周婷
文献传递
水源水钴污染的应急处理研究
2017年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钴污染风险,通过混凝搅拌试验,研究了聚合硫酸铁(PFS)应急处理水源水钴污染的最佳条件及最大应对能力。结果表明,混凝剂PFS和助凝剂PAM的最佳投量分别为20、0.5~0.8 mg/L。当处理钴污染浓度分别为<5、5~10、11~110 mg/L的原水时,可在混凝前将原水的p H值分别调为9.2、9.6、>9.8,经混凝沉淀、砂滤处理后出水钴浓度可以达标(钴<1.0 mg/L)。PFS对钴污染的处理能力可达111.95 mg/L,满足应急处理的要求。
许小燕景二丹汤庆会何敏顾青清余沛芝徐锡梅张荣刘玉红
关键词:水源水聚合硫酸铁
阳澄湖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2022年
为保护饮用水厂的安全运行,也为阳澄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以阳澄湖原水为分析对象,分析其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阳澄湖原水溶解性有机碳的质量浓度在2.14~4.94 mg/L,总体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征。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是由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 kDa的小分子组成,占比约80%,6月—次年1月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无显著差异。三维荧光光谱显示,阳澄湖原水自生源特征明显,溶解性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腐殖化程度较低。阳澄湖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物质主要有两类,其中,类蛋白荧光物质类酪氨酸、类色氨酸和小分子类酪氨酸来源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性,类腐殖质荧光物质为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强度主要由类蛋白荧光贡献。
施静董晓晨汤庆会袁陆妗刘玉红董秉直
关键词:原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三维荧光光谱
次氯酸钠对臭氧活性炭工艺段出水的消毒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以南方某净水厂臭氧活性炭工艺段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次氯酸钠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以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2~20 mg/L,反应60 min时,可使菌落总数降至低于20 CFU/mL,此时总大肠菌群未检出,反应后余氯达到0.51 mg/L以上,消毒副产物总量不超过1,可确保饮用水质安全。
何敏刘玉红李玲玲余沛芝方月英牛璐瑶许小燕汤庆会刘洪波
关键词:次氯酸钠臭氧活性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消毒副产物
藻类及嗅味物质生产性试验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解不同时期阳澄湖原水中藻类及嗅味物质的变化情况,解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4月~10月对阳澄湖原水中藻类、腐殖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等物质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饮用水处理过程中藻类的去除情况,优化生产工艺,高效去除藻类的同时控制水中嗅味物质生成,提升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结果表明,气温的增加有利于藻类繁殖,藻类生长旺盛时期,水中的腐殖质、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含量相应升高,各种物质浓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春季养殖活动以及底泥中微生物共同作用可能是引起2-甲基异莰醇增加的主要原因,夏季嗅味物质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藻类。工艺除藻过程中,次氯酸钠对藻类的去除率可高达97.24%,高锰酸钾对藻类去除率仅为28.16%。次氯酸钠除藻效果明显优于高锰酸钾,结合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可去除藻毒素等有机物质,降低二次污染风险。
杨飞飞张亚娟方月英余沛芝陈琳琳陆坤许小燕刘玉红关永年FANJO Sabo刘洪波
关键词:藻类腐殖质嗅味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
双水源对置供水管网中三卤甲烷变化规律浅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有效控制供水管网中的三卤甲烷浓度,考察了以太湖和阳澄湖为双水源的管网水中三卤甲烷的变化趋势。采集S市分别经过A水厂(以太湖为水源)和B水厂(以阳澄湖为水源)处理后的供水管网水样,探讨三卤甲烷和余氯浓度随供水距离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三卤甲烷-余氯和三卤甲烷-供水距离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A、B水厂单独供水管网中,三卤甲烷随供水距离的增加而升高,余氯浓度随供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在A、B水厂同时供水的对置供水管网中,三卤甲烷浓度由A水厂到B水厂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而余氯浓度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规律,对置供水管网中10 km处为水力交接点,此处余氯浓度最低,三卤甲烷浓度最高。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三卤甲烷浓度与余氯浓度和供水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且温度对模型的影响较大。
徐小燕刘玉红赵红军张琳琳周婷
关键词:三卤甲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