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洁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牙周
  • 3篇锥形束CT
  • 2篇牙周炎
  • 2篇手术
  • 2篇下颌
  • 2篇磨牙
  • 2篇经期
  • 2篇绝经
  • 2篇绝经期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第一磨牙
  • 1篇牙周病
  • 1篇牙周病学
  • 1篇牙周状况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上前牙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女性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国际...
  • 4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二...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7篇朱洁
  • 5篇梁宇红
  • 2篇和璐
  • 2篇李建红
  • 2篇袁婷婷
  • 1篇欧阳翔英
  • 1篇梁宇红
  • 1篇吕晓丹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利用锥形束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区骨嵴形态的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下颌磨牙Ⅱ度和Ⅲ度根分叉病变区(furcation involvement,FI)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和骨袋分布情况,并提出对骨嵴形态的分类方法。方法:在既存的CBCT资料中,选取存在根分叉区水平向骨缺损的下颌磨牙进行观察,共纳入81颗下颌磨牙,共计117处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依据邻面牙槽嵴顶连线与根分叉顶下方的牙槽嵴的位置关系,将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分为凹陷型、水平型和凸出型,其中凹陷型又按照邻面牙槽嵴顶的连线与根分叉顶的位置关系,分为亚型1(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冠方或同一水平)与亚型2(牙槽嵴顶连线位于根分叉顶的根方),统计各类型出现的比例,在CBCT的矢状面图像中观察骨袋的分布情况。结果:在117处Ⅱ度和Ⅲ度FI中,水平型骨嵴形态出现的比例最高(64.10%),凸出型出现的比例最低(6.84%),凹陷型亚型1和亚型2出现的比例分别为13.68%和15.38%。有利于成骨的凹陷型亚型1的骨嵴形态,在Ⅱ度FI中出现的比例为8.96%,在Ⅲ度FI中为20.00%;117处病损中,有31处合并骨下袋,其中29处骨下袋位于牙齿邻面,其余2处位于根分叉区,骨下袋出现的频率在凹陷型亚型1中最高。结论:利用CBCT观察下颌磨牙根分叉区近、远中向的骨嵴形态并进行分类,有利于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也可用于分析骨嵴形态与再生性治疗成骨效果间的关系。
朱洁欧阳翔英
关键词:下颌磨牙
重度牙周破坏对下颌第一磨牙拔牙后种植手术方式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对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行种植修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索重度牙周破坏(advanced periodontal defect,APD)对拔牙后种植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纳入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自然愈合3~12个月行种植手术的患者176例,共179个种植位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缺牙时间以及拔牙时是否有AP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拔牙前APD是否是种植时行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风险因素。结果:对年龄、性别、缺牙时间等因素校正后,结果显示,有APD的下颌第一磨牙,种植时行GBR的风险是无APD位点的4.738倍(95%可信区间:1.650~13.609,P<0.05)。结论:APD的下颌第一磨牙拔除后,种植手术时行GBR的可能性更大。
朱洁秦毅彭东李聪刘存瑞
关键词:下颌第一磨牙
Er:YAG激光和Nd:YAG激光辅助非手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效果评价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评价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联合Er:YAG激光和Nd:YAG激光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6例重度牙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SRP+激光治疗)和对照组(SRP)。所有患者均行龈上洁治术后两周作为基线,在基线和治疗后两个月分别进行牙周检查,分别记录全口牙列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百分比、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个月,两组的BOP%、PLI、PD及CAL较基线水平均有改善(P均<0.05)。4 mm≤PD≤6 mm的位点治疗两个月后实验组PD减少量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临床指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d:YAG和Er:YAG激光联合SRP对治疗重度牙周炎中等深度牙周袋PD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吕晓丹吕晓丹朱洁
关键词:重度牙周炎ER:YAG激光ND:YAG激光
锥形束CT在牙周病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与传统扇形术CT相比,锥形束CT因其辐射剂量小、造价低,更适合于口腔颌面部应用。已有研究证实,锥形束CT可为牙周病的诊断、治疗计划的制定、疗效评估等方面提供精确信息。本文就锥形束CT在牙周病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朱洁梁宇红
关键词:锥形束CT牙周病影像学
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以及在此期间通过网络招募的50至65岁绝经期女性195例,进行牙周检查、填写调查问卷并接受骨密度检查。牙周检查指标包括: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 simplified,OHI-S)、探诊出血阳性位点(bleeding on probing,BOP)百分比[BOP(+)%]。受试者口内牙齿存在CAL≥5 mm的位点不少于3处且位于不同象限时,计为重度CAL。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社会经济背景、婚姻情况、口腔就诊情况和口腔卫生维护情况等。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查受试者左侧髋部以及腰椎的骨密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骨密度与年轻白人健康女性骨密度峰值标准差的倍数(T值)≤-2.5时,诊断为骨质疏松。采用卡方检验,对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锻炼习惯、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口腔就诊习惯、刷牙习惯、牙齿邻面清洁工具的使用、OHI-S、BOP(+)%、髋部骨质疏松、腰椎骨质疏松等14个因素进行初筛,选取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骨质疏松与牙周重度CAL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95例绝经期女性年龄(57.8±4.3)岁,其中有重度牙周CAL者111例(56.9%),骨质疏松者89例(45.6%)。对年龄、家庭收入、口腔就诊习惯、OHI-S、BOP(+)%和髋部骨质疏松6个风险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3个因素OR值分别为:髋部骨质疏松(OR=2.466)、OHI-S(OR=2.262)、BOP(+)%(OR=7.274),这3个因素是绝经期女性发生重度CAL的危险因素。髋部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女性发生牙周重度CAL的风险是无骨质疏松者的2.466倍(P=0.017)。结论髋部骨质疏松的绝经期女性发生牙周重度附着丧失的风险增加。
朱洁李建红袁婷婷和璐梁宇红
关键词:绝经期
绝经期妇女牙周状况与骨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检查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颏孔处皮质骨厚度以及全身骨密度的情况,探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报名招募的方式,选择2017年3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名的符合条件的50~65岁绝经期妇女98名纳入研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绝经时间、绝经年龄、体重指数等。检查并记录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探诊后出血百分比等反映牙周状况的指标;拍摄曲面断层片并在曲断图像中测量下颌骨下缘颏孔处对应的皮质骨厚度。检查者和测量者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左侧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按照T值(测得的骨质密度与年轻白人女性的平均峰值骨量的标准差)分为骨质疏松组(T值<-2.5)和非骨质疏松组(T值≥-2.5),比较两组间的牙周指标和曲面断层片中测量的颏孔处皮质骨厚度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98名受试者中,共检查出骨质疏松者47例,所占比例为47.96%。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间的年龄和绝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更大[(59.64±4.58)岁vs.(56.94±4.26)岁,P<0.05]、绝经时间更长[(10.17±5.37)年vs.(6.02±4.48)年,P<0.05];绝经年龄和体重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探诊后出血阳性比例分别为21.43%±17.09%(非骨质疏松组)和29.43%±21.12%(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而简化口腔卫生指数、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龈退缩等牙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随着全身骨质密度减低而减少,均值分别为(4.25±0.77)mm(非骨质疏松组)和(3.61±1.04)mm(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绝经期妇女的牙周状况与全身骨质密度间无相关性,但曲面断层片中测得的颏孔处的皮质骨厚度与全身骨密度相关,这提示可利用�
朱洁李建红袁婷婷和璐梁宇红
关键词: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牙周炎
采用锥形束CT测量健康上前牙唇侧骨板形态及牙长轴倾角的变化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图像数字化测量的方法,测量健康上前牙唇侧骨板厚度、釉牙骨质界(CEJ到骨嵴顶距离及牙长轴倾角,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由Newtom VGI■CBCT机拍摄获得的345例CBCT影像,使用NNT软件分别在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正中矢状平面上测量CEJ下4 mm、根中点和根尖水平的唇侧骨板厚度,CEJ距骨嵴顶距离和牙长轴倾角,记录各牙位CEJ下4 mm水平唇侧骨板厚度≥1 mm的例数。结果1)中切牙的牙长轴倾角,CEJ距骨嵴顶距离,CEJ下4 mm、根中点和根尖水平的骨板厚度均值分别为15.2°±6.2°、(1.5±1.0)mm、(0.8±0.4)mm、(0.6±0.4)mm和(1.3±0.7)mm;侧切牙和尖牙的上述5项测量值分别为16.2°±8.8°、(1.6±1.0)mm、(0.7±0.5)mm、(0.4±0.6)mm和(1.1±0.7)mm;19.0°±6.2°、(1.8±1.0)mm、(0.9±0.6)mm、(0.4±0.6)mm和(1.2±0.7)mm。2)345例患者中,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CEJ下4 mm水平骨板厚度≥1 mm者分别占28.3%、25.8%和42.7%。3)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CEJ到骨嵴顶距离与年龄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50、0.62(P<0.01)。结论健康上前牙唇侧骨板厚度较薄,CEJ到骨嵴顶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牙长轴较牙槽突长轴舌倾,充分考虑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相关口腔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预后。
韩扬李晓光朱洁李菁雯胡苏宁李聪赵晶梁宇红
关键词:锥形束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