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HPLC-DAD-MS-DPPH在线筛选与定性黑脉羊肚菌抗氧化活性成分被引量:3
- 2019年
- 为建立在线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2,2-二苯代苦味酰基苯肼(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diode array detection-mass spectrometry-DPPH,HPLC-DAD-MS-DPPH) 快速筛选和定性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对黑脉羊肚菌样品的水提物、50%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进行检测,并应用高分辨质谱对筛选所得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显示,黑脉羊肚菌水提物抗氧化活性最优,筛选获得抗氧化活性成分3个,应用高分辨质谱进行定性分析,获得抗氧化成分分别为山梨醇、未知化合物和柠檬酸.故可知,黑脉羊肚菌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水溶性小分子极性化合物,以水提取物中含量最为丰富.本方法直观、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杂天然产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与定性.
- 游金坤严明庄阳秋吴素蕊崔佳丽
- 关键词:高分辨质谱
- 热加工方式对黑虎掌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研究煮制和蒸制两种热加工方式对野生黑虎掌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黑虎掌菌的前处理加工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黑虎掌菌蒸制和煮制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用气质联用仪分析风味成分。结果显示:煮制黑虎掌菌中共检出1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蒸制样品中共有2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煮制黑虎掌菌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化合物,主要风味物质为1-辛烯-3-醇、反式-2-辛烯-1-醇、乙酸乙酯、3-辛酮;蒸制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酯类、醇类化合物,主要风味物质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辛酮、乙醇、苯乙醛、壬醛、1-辛烯-3-醇。煮制黑虎掌菌和蒸制黑虎掌菌在风味组分构成上较为接近,但风味特征具有差异性。
- 王婷婷邓雅元杨璐敏严明
- 关键词:挥发性风味物质热加工顶空固相微萃取
- 一种抑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抑菌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牛樟芝菌丝体粉末10~20%、橄榄油20~30%、椰子油8~14%、棕榈油10~15%、牛油5~9%、氢氧化钠7~9%、螯合剂ED...
- 吴素蕊严明郭相桂明英杨珍福汤昕明
- 文献传递
- 干燥对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干燥作为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加工业,可延长货架期,降低储运成本。食用菌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但食用菌在干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含量均会发生变化,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对食用菌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干燥食用菌的方式(如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真空干燥等)以及不同干燥方式对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开发高品质食用菌风味产品提供参考。
- 王婷婷严明邓雅元杨璐敏
- 关键词:食用菌挥发性风味物质
- 一种凝集活性较高的茶褐牛肝菌凝集素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凝集活性较高的茶褐牛肝菌凝集素的制备方法。将新鲜的茶褐牛肝菌子实体粉碎后经浸提、沉淀、离心、透析除盐、冷冻干燥等步骤后得到凝集素粗品。之后经DAEA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100分子凝胶过滤...
- 严明邓雅元杨璐敏游金坤王婷婷张月娇
- 文献传递
- 一种金耳多糖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耳多糖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金耳多糖咀嚼片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金耳多糖60~90份、食用淀粉8~15份、乳糖5~10份、蔗糖3~8份、甘露醇2~5份、硬脂酸镁0.5~1份和食用硅胶0.5~1份。...
- 严明邓雅元杨璐敏游金坤王婷婷龚有存
- 文献传递
- 探析行业协会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2020年
- 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健康产业,是研究产业发展的热点,2019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933.87万吨,总产值3126.67亿元,出口各类食(药)用菌产品68.97万吨,出口金额36.35亿美元。食用菌行业协会在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以云南省食用菌协会为例,从提升产业优势、规范产业发展、教育培训、交流合作、品牌建设等方面分析了行业协会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发展水平滞后、缺乏品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思考云南省食用菌协会如何发挥优势在整合资源、发展品牌、开拓市场等方面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追赶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步伐。
- 张琳邰丽梅董娇严明孙达锋
-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行业协会
- 云南8种栽培食用菌蛋白质和氨基酸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被引量:35
- 2021年
- 采用凯氏定氮法对云南8种特色栽培食用菌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这8种栽培食用菌的氨基酸含量及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蛋白质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8种栽培食用菌蛋白质含量较高,范围为9.93~26.07 g/100 g,其中以茶树菇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26.07 g/100 g。8种栽培食用菌均含有17种氨基酸(含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均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8种栽培食用菌SRC值由高到低为平菇(88.30)>金针菇(78.51)>黑木耳(78.09)>白参菌(74.54)>金耳(74.13)>姬松茸(73.88)>香菇(65.91)>茶树菇(60.53)。茶树菇由于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高低不一,氨基酸比值系数波动较大,导致其SRC值最低。8种栽培食用菌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为食用菌产品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 罗晓莉张沙沙严明张微思孙达锋
- 关键词:栽培食用菌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 金耳椴木栽培与代料栽培营养成分与风味特征分析比较被引量:4
- 2020年
- 对椴木栽培的金耳与代料栽培的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的营养成分与风味特征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标准方法,对椴木栽培金耳及代料栽培金耳的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总糖、能量等营养成分及重金属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椴木栽培的金耳与代料栽培的金耳子实体均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特性,多糖含量分别为69.1%、77.3%;矿物质丰富且含量较高,其中元素钾更是高于多种类型食品;游离氨基酸蛋白质营养价值必需氨基酸模式均接近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标准,各类型氨基酸比例均衡,风味佳;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限量。其中代料栽培金耳多糖、蛋白质、钾等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更高,脂肪、钠的含量更低;其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更高,且其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值为38.14%,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值为61.65%,更为符合理想蛋白标准,酸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为1∶1.3∶1.5∶1.5,比例均衡。因此,代料栽培金耳为健康、营养与风味极优的理想食材,其营养成分分析结果优于椴木栽培金耳,推测原因可能与代料栽培金耳的代料营养成分更为均衡、全面相关。
- 游金坤伍娟霞邓雅元严明吴素蕊
- 关键词:金耳营养成分
- 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保育扩繁研究进展
- 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经济和生态价值,但资源量逐年下降,资源保护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当前云南野生食用菌原生境保护培育和扩繁促产技术的应用,并探讨了云南野生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需要研究的多方面问题及发展前景...
- 赵春艳严明陈正启汤昕明吴素蕊
- 关键词:野生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