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颖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热舒适
  • 3篇热舒适性
  • 2篇蓄能
  • 2篇相变蓄能
  • 2篇毛细管网
  • 2篇火炕
  • 2篇管网
  • 1篇地下水源热泵
  • 1篇地下水源热泵...
  • 1篇新风系统
  • 1篇蓄热
  • 1篇一体化
  • 1篇石蜡
  • 1篇室内热舒适
  • 1篇室内热舒适性
  • 1篇水源热泵
  • 1篇水源热泵系统
  • 1篇太阳能
  • 1篇能效比
  • 1篇农居

机构

  • 5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5篇罗颖
  • 4篇李刚
  • 4篇池兰
  • 2篇冯国会
  • 1篇王焕
  • 1篇王宏伟
  • 1篇牛润萍
  • 1篇李珍
  • 1篇刘智超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城市建筑
  • 1篇建筑节能
  • 1篇第十二届沈阳...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太阳能辅热相变蓄能火炕供暖系统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将相变蓄能和毛细管网型太阳能采暖两种技术同时运用于火炕供暖上,通过实验研究相变蓄能材料和太阳能毛细管网低温热水联合辅助供暖时对室内温度和舒适性的影响,得出普通房间炕头、炕中、炕尾的平均温度分别为65.70、43.28、39.82℃,温差大于20℃,而采用该系统的房间炕头、炕中、炕尾的平均温度分别为40.96、39.06、37.52℃,温差最大仅为3℃;夜间炕面温度下降阶段,铺有相变材料的炕面温度下降缓慢,在00:00~07:00之间均高于普通火炕炕面温度,优势明显。新模式下的房间白天室内平均温度比普通房间高14-31℃,夜间比普通房间高7.21℃,可改善农居室内及炕面的热舒适性。
李刚池兰李珍柳长翔罗颖佘灿明
关键词:火炕相变蓄能太阳能毛细管网热舒适性
沈阳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实测分析
为客观地掌握沈阳市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现状,分析热泵技术在沈阳地区住宅建筑供暖中的可行性与节能性,对沈阳市某典型住宅小区地下水源热泵项目进行调研和冬季供暖运行实测,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住户室内温度在整个采暖季均能达...
王宏伟罗颖白冰刘星刘智超
关键词:热泵能效比供暖系统
文献传递
相变蓄能火炕热舒适性的试验被引量:12
2016年
传统火炕炕面温差很大,为提高炕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延长炕面供暖时间,将石蜡与炕体相结合以充分利用相变材料的恒温蓄换热特性,对比测试传统火炕房间与相变火炕房间的相关温度。测试结果表明:传统火炕的炕面温差很大,最大温差接近80℃,而相变蓄能火炕的炕面温度分布较为均匀,炕面最大温差仅5℃;此外,相变火炕房间的室内温度熄火后仍呈现上升趋势,直至凌晨之后才开始下降,其室内平均温度比普通房间高2.93℃。相变蓄热火炕显著改善了炕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有效延长了供暖时间并提高了室内温度,因而有助于改善农居室内及炕面的热舒适性。
李刚池兰冯国会牛润萍罗颖佘灿明
关键词:相变材料蓄热石蜡火炕
农居一体化用能新模式的室内热舒适性模拟
2016年
为改善农村冬季室内居住环境、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出了一种基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炉的一体化用能模式,该模式将炊事、散热器、水暖床、热水器等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利用Airpak模拟软件对比分析新模式供暖相较传统采暖方式供暖效果的改善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水暖床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大为提高,并且该系统房间的温度比传统火炕供暖房间的温度高出5℃左右;传统火炕房间的PMV平均值在-1.19左右,而新模式供暖房间的PMV平均值为-0.10;传统火炕房间的PPD平均值为39.8%,而新模式供暖房间的PPD平均值为13.47%。
李刚池兰李小龙冯国会罗颖柳长翔
关键词:一体化AIRPAK热舒适性
毛细管网辐射供冷与新风系统联合运行的设计方案--以沈阳市儿童医院空调系统为例
2015年
采用毛细管网进行辐射供冷时,毛细管网容易结露,必须把新风的处理状态点与室内外环境的空气状态点相结合进行联合运行调控。本文以沈阳市儿童医院的空调系统为例,通过湿平衡和全热平衡分析毛细管网的供回水温度及新风设计参数,并用Airpak对该送风方式进行模拟验证,模拟结果显示PMV 和PPD 均在人体舒适范围内,该运行方式可行。
池兰李刚朱大勇罗颖柳长翔王焕
关键词:毛细管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