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飞

作品数:18 被引量:38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湿地
  • 3篇遥感
  • 3篇气候
  • 3篇流域
  • 2篇生态脆弱性
  • 2篇适应性
  • 2篇水资源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流域湿地
  • 2篇景观
  • 2篇决策树
  • 2篇环境一号
  • 2篇黄河流域
  • 2篇河流域
  • 1篇大香格里拉
  • 1篇地景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指数
  • 1篇遥感监测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农学院
  • 2篇黄河流域水资...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爱丁堡大学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8篇李亚飞
  • 8篇刘高焕
  • 6篇黄翀
  • 5篇徐广才
  • 5篇康慕谊
  • 2篇王新功
  • 2篇叶宇
  • 1篇于静洁
  • 1篇延晓冬
  • 1篇王志伟
  • 1篇朱源
  • 1篇贺丽娜
  • 1篇赵俊芳
  • 1篇刘庆生
  • 1篇宁吉才
  • 1篇黄锦辉
  • 1篇陈雅如
  • 1篇傅新
  • 1篇张丽娟
  • 1篇毛慧琴

传媒

  • 4篇资源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科学:信...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香格里拉地区植被空间分布的环境特征被引量:13
2011年
以植被种类丰富的大香格里拉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气象站点数据、数字高程数据(DEM)以及该地区植被分布图,通过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该地区典型植被空间分布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大香格里拉地区植被分布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量化了植被空间分布的气候范围,并根据二者的关系特征,得到了植被与气候因子关系模型。同时,界定了不同植被分布的海拔、坡度、坡向范围。发现大香格里拉地区影响不同植被空间分布的气候因子不同,影响草甸分布的是多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多年7月平均气温,影响针叶林分布的是多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影响灌丛分布的较分散。同时不同植被的海拔分布界限和坡度不同,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植被保护和管理,以及植被的气候变化响应提供基础参考。
李亚飞刘高焕
关键词:环境特征最大熵大香格里拉
使用岭回归对哈萨克斯坦月平均气温的统计降尺度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拥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及生态系统,同时哈萨克斯坦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对于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是敏感的、脆弱的,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通常,区域或局地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需要对气候模式输出或再分析资料进行降尺度以获得更细分辨率的气候资料。近年来,大量验证统计降尺度方法在各个地区能力的研究见诸文献,然而在哈萨克斯坦地区验证统计降尺度方法的研究非常少见。本文使用了岭回归的方法对哈萨克斯坦地区11个气象站点1960-2009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了统计降尺度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前30年数据和岭回归模型建立大尺度预报因子和观测资料的统计关系可以较好地预测后20年的月平均气温,预测能力在各站各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地形复杂的站点预测效果较差,夏季预测结果好于冬季;此外,将哈萨克斯坦地区平均来看则与观测数据相吻合。
李亚飞王磊斌毛慧琴延晓冬
关键词:统计降尺度岭回归月平均气温
基于MLP-ANN与Markov Chain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方法——以锡林郭勒盟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以北方草地典型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案例区,在1995年到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转换类型和驱动力模型,采用多层感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未来的转换潜力;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了2005和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预测结果显示:高覆盖度草地减少幅度最大,中覆盖度草地减少相对和缓,高、中覆盖度草地的减少造成了未利用地和低覆盖度草地的增加,尤其是前者增加的幅度最大;从空间分布看,高覆盖度草地的减少集中在西北部地区,主要转变为中低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的减少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其流向主要是以沙化土地为主的未利用地;案例研究表明,多层感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马尔可夫链模型的结合与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测稳定驱动力作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从而为生态干预提供指导。
徐广才康慕谊李亚飞
关键词:马尔可夫链
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33
2011年
以北方草地典型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1995年-2000年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考察了气候、地形、区位和人类活动等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1995年-2000年,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变化区域面积为59130km^2,占全盟面积的30%,包括70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将占锡林郭勒盟面积1%以上的15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纳入CCA分析)。面积变化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其中,高覆盖度草地转出最多,主要流向中、低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转出次之,主要流向高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草地覆盖度提高的区域占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的21%,草地退化与改善并存,但以退化草地面积净增为主。CCA第一排序轴与地形起伏度的相关最大,第二轴与海拔高度和坡向转换指数最为密切。前四个排序轴累计可以解释典范效应中的77.8%的信息,CCA分析显示地形起伏度、海拔高度、坡向转换指数(TRASP)、年均降雨量、最近居民点距离等指标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的关系较为密切,是形成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大,通过影响草地与人类活动的分布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
徐广才康慕谊李亚飞
关键词:驱动力CCA排序
土壤湿度驱动WOFOST模型及其适应性被引量:11
2015年
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是以日降水量表征降水输入参数,通过推算土壤相对湿度实现作物生长模拟。由于日降水量随机性较大,很难通过控制日降水量实现不同土壤干旱等级情景设置,限制了WOFOST作物生长模型在不同水分胁迫下对作物生长的模拟,也影响了模拟试验的精度。本文提出以土壤相对湿度直接驱动WOFOST作物生长模型,并以Compaq Visual Fortran 6.5为开发平台,采用Fortran语言对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的源代码进行修改,将驱动模块中的日降水量文件替换为土壤相对湿度驱动文件。以2013年山东省夏津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出苗-拔节期和抽雄-成熟期水分胁迫和整个生育期自然降水处理(对照)的试验数据为例,对修改后的WOFOST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修订后的模型输出的实测鲜叶干重、鲜茎干重、营养器官干重、地上物质总重和叶面积指数等生物量指标均较原模型输出结果,不仅精度明显提高,而且,由于土壤湿度变化较平稳,较容易地实现了不同水分胁迫情景设置,进而实现不同土壤干旱等级条件下玉米生长的模拟,为分析不同程度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确定其生长发育指标提供了便利条件。
王锐李亚飞张丽娟王建林王志伟
关键词:WOFOST模型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梭梭林变化分析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东部与巴彦淖尔盟、鄂尔多斯市和乌海市相连,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南与甘肃省接壤,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总面积约27×10km。植被稀疏, 荒漠植被广泛分布,建群植物种主要有梭梭、...
李亚飞
关键词:梭梭林遥感NDVI
文献传递
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8
2012年
通过比较MODIS植被指数产品NDVI和EVI的差异,选择利用2000年-2009年的NDVI产品来分析澜沧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了澜沧江流域NDVI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该流域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间,澜沧江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整体较好,年均NDVI都大于0.45,年际变化呈波动增加趋势,生态环境有改善的趋势。但流域平均NDVI季节性变化明显,呈典型的单峰分布,NDVI最低值在3月,5月份开始迅速上升,最高值在8月。NDVI在0.35至0.6之间波动。澜沧江流域月均NDVI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0.691,0.801和-0.601,气温的升高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空间上,流域平均NDVI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特征,最高值出现在流域最南部,最低值出现在最北部。10年来NDVI值变小的区域集中在上游和下游,NDVI值变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游。
李亚飞刘高焕
关键词:澜沧江流域气候植被
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湿地恢复遥感监测与评价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生态调水及湿地恢复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宏观地表的快速变化,还可以为长期的区域生态效应评价提供支持。基于国产自主环境一号小卫星遥感数据,对2010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进行动态监测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后,原废弃河道过流条件得到提高,部分被开发利用的河滩地得到恢复,水文条件好转,河流水面面积总体上增加了526 hm2,有利于河道生态条件的改善。通过对湿地引水修复,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块共有437 hm2的退化湿地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湿地景观多样性提高,对维持区域景观多样性、改善鸟类栖息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国产环境一号卫星遥感数据能提供丰富的地面信息,其数据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作为中国湿地调查和监测的重要数据源。考虑到大尺度调水和湿地恢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应进一步挖掘环境一号卫星现有波段的光谱信息,对湿地恢复进行长期跟踪监测,为湿地恢复生态效应综合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黄翀刘高焕傅新李亚飞刘庆生王新功
关键词:环境一号黄河三角洲湿地遥感
稳定氢氧同位素定量植物水分来源的不确定性解析被引量:9
2018年
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态系统、特别是干旱区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其理论假设为"水分被植物根系吸收并向木质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氢氧同位素分馏"。生态系统中不同水源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普遍存在显著差异,为从水源混合体中区分出各水源的贡献率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诸多因素导致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植物水分来源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综合已有研究并加以分析,举证说明植物吸收水分相对于水源同位素变化的滞后性、水源同位素的季节性变化、蒸发作用和水源之间的混合作用对水源同位素的影响等导致植物水分来源定量结果不确定性的几个因素,以期为今后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来源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于静洁李亚飞
关键词:不确定性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沙尘天气与部分气候因素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24个气象站点(1961年~2005年)44年的气象数据记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部分气候因子与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发生及变化规律的关系,同时结合阿拉善地区的植被(类型)覆盖图,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显示,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天气的多发地区之一,浮尘平均发生日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扬尘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北部较多,其余地区较少;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以拐子湖地区为中心向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递减,这种分布特点与阿拉善地区的植被覆盖有关。在1961年~2005年的时间段,3种沙尘天气的变化规律各有特点,浮尘天气日数呈先升后降的变化特点,90年代以后发生的日数明显下降;扬尘天气呈波动变化状态;沙尘暴天气亦呈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沙尘天气的发生日数与当时的温度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大风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年大风日数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年大风日数每增加10天,浮尘天气一般增加3~6天,扬沙天气一般增加4~10天,而沙尘暴天气一般增加1~3天。当大风日数相同时,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与地袁覆盖状况(下垫面性质)有关。由于本区常年降水稀少,降雨量与沙尘天气发生之间的关系未见明显。
李亚飞康慕谊朱源徐广才
关键词:沙尘天气大风日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