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小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肉瘤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4篇骨肉瘤
  • 3篇细胞
  • 3篇骨盆
  • 3篇骨肿瘤
  • 2篇近端
  • 2篇股骨
  • 2篇保肢
  • 1篇延迟愈合
  • 1篇愈合
  • 1篇远端
  • 1篇远期
  • 1篇远期随访
  • 1篇肢体
  • 1篇肢体骨肉瘤
  • 1篇置换术
  • 1篇肉瘤细胞
  • 1篇三维图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1篇马小军
  • 7篇董扬
  • 6篇张春林
  • 4篇鲍琨
  • 3篇孙伟
  • 3篇张帆
  • 3篇蔡郑东
  • 2篇史思峰
  • 2篇曾炳芳
  • 1篇曾明
  • 1篇华莹奇
  • 1篇李国东
  • 1篇周宁峰
  • 1篇赵蔚菁
  • 1篇管西亮
  • 1篇丁坚
  • 1篇鲍鲲
  • 1篇王金武
  • 1篇陈欣
  • 1篇刘俊健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肿瘤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后的延迟愈合被引量:12
2008年
背景:2型糖尿病可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组织修复障碍,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甚至骨不愈合。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愈合的相关性及胰岛素治疗对其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2003-01/2007-04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完成。参试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3-01/2007-04收治的≥60岁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的Evan’sⅢ型粗隆间骨折患者124例,男58例,女66例。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将124例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64例与2型糖尿病组60例,2型糖尿病组中用胰岛素治疗33例,非胰岛素治疗27例。主要观察指标: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发生率。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平均(16.8±4.2)个月。2型糖尿病组患者粗隆间骨折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中采用非胰岛素治疗者粗隆间骨折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发生率均高于胰岛素治疗者(P<0.05),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是引起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胰岛素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好,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率下降。
赵蔚菁马小军周宁峰陈欣王金武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骨延迟愈合2型糖尿病
骨盆肿瘤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盆肿瘤复发再手术病例,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指征、切除重建方式、肿瘤学和功能预后。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8例骨盆原发恶性肿瘤复发再手术病例,6例行肿瘤整块切除及重建手术,2例行半骨盆截肢。平均36(27~58)岁。男5例,女3例。软骨肉瘤6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0—8.5)h,术中平均出血2300(1100~7500)ml。4例为Ⅰ+Ⅳ型切除,1例为Ⅱ+Ⅳ+H型切除,1例为Ⅱ型切除,2例半骨盆截肢,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平均随访12(8~23)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清创后二期愈合,坐骨神经损伤1例,深静脉血栓1例,髋关节脱位1例,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骨盆肿瘤局部复发率高,再次手术难度大,须合理的掌握手术适应证,降低再手术并发证,良好的切除范围和手术风险控制可获得较好的肿瘤学及功能预后。
孙伟蔡郑东华莹奇马小军张帆
关键词:骨肿瘤骶骨手术并发症骨盆肿瘤
骨盆巨大恶性巨细胞瘤1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骨巨细胞瘤(GCT)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肿瘤,起源于骨的非骨性结缔组织,肿瘤的主要成分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和呈圆形的基底细胞。本病为一种局部破坏性较大的肿瘤,病变具有局部侵袭、复发和转移倾向;好发于长骨骨端,依次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胫骨远端.扁骨中好发部位依次为骶骨、椎体、骨盆等部位。骨巨细胞瘤发生于骨盆髋臼且体积巨大者,较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骨盆巨大恶性巨细胞瘤报道如下。
马小军董扬鲍琨张春林曾炳芳
关键词:骨盆骨巨细胞瘤结缔组织基底细胞破骨细胞股骨远端
锁骨成骨细胞型骨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综述被引量:2
2009年
史思峰董扬张春林鲍琨丁坚马小军
关键词:骨肉瘤锁骨
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被引量:6
2010年
背景与目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辅助化疗技术的进步,保肢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上段骨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瘤段切除,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18例。其中骨肉瘤7例,软骨肉瘤5例,侵袭性和复发性骨巨细胞瘤3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转移性平滑肌肉瘤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Enneking分期,7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属Ⅱb期;2例软骨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和1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属Ⅰb期;1例软骨母细胞瘤肱骨近端破坏严重;1例单发性转移瘤患者疼痛严重。手术均采用瘤段切除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结果:随访5~61个月,中位随访期3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9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1例患者术后深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术后假体位置欠佳和半脱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人工假体置换后肩关节后伸25°~42°,前屈35°~90°,外展8°~35°,旋转18°~25°。根据国际保肢学会术后功能评分,为18~29分,平均24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疗效较好,能达到切除肿瘤和保肢目的。但是并发症较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史思峰董扬张春林鲍鲲马小军
关键词:骨肿瘤肱骨近端人工肩关节置换
评价肢体骨肉瘤外科边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术前X线,MRI和骨扫描与常规细胞病理边缘的关系并且确定骨肉瘤外科的手术边界。方法:对23例典型骨肉瘤患者,测定其术前X线、MRI和骨扫描(ECT)所确定病灶范围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比较。结果:X线、ECT与病理检查之间差异显著,X线显示的肿瘤范围小于实际,ECT显示范围大于细胞病例边界;MRI检查与病理范围无显著差异。结论:MRI测量骨肉瘤范围误差接近实际肿瘤范围;术前MRI T1WI像瘤体外3.0cm截骨、STIR序列(T2脂肪抑制信号)肿瘤侵犯软组织肿瘤病变范围外1-2cm外作为切除平面是安全外科边界。
马小军董扬张春林鲍琨曾炳芳
关键词:骨肉瘤
半骨盆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肿瘤的中远期随访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半骨盆置换术在骨盆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和功能性保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本科自2003~2007年16例半骨盆切除和重建手术治疗案例,评估骨盆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和假体置换术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16例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接受了骨盆肿瘤切除和计算机辅助定制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27岁,病理类型包括4例骨肉瘤、6例软骨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1例尤文肉瘤和2例纤维肉瘤,外科分期为ⅡB。术前评估包括:MRI、ECT全身骨扫描、肺部CT、肿瘤穿刺活检及动脉血管造影并根据病理结果部分行动脉灌注化疗,广泛切除骨盆肿瘤,安装定制人工半骨盆假体。术中平均出血2 600 ml(1 200~8 500 ml)。5例有伤口并发症,脱位3例。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23~62个月),3例局部复发行局部切除放疗,4例死于原发肿瘤远处转移,MSTS功能评分平均72%。[结论]在骨盆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合理的广泛切除是治愈肿瘤的关键,应用计算机辅助半骨盆假体置换能快速、有效重建骨骼缺损,原发肿瘤对化疗及放疗的敏感性及肿瘤的性质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原因,伤口并发症及脱位是其主要并发症,患者心理满意度较高,患肢功能可以接受。
孙伟马小军张帆蔡郑东
关键词:骨盆肉瘤保肢手术
复合甲氨蝶呤硫酸钙人工骨缓释剂的制备及其对骨肉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复合甲氨蝶呤(MTX)硫酸钙人工骨缓释剂的制备方法及对骨肉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硫酸钙人工骨为载体,制备载药量为20 mg、质量百分比为4%的药粒。以Tris缓冲生理盐水作为模拟体液收集20 d内的液体标本,检测其缓释特性。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20 d内缓释剂浸出液对骨肉瘤细胞MG-63的抑制作用,用酶标仪测吸光度值(A)计算抑制率。结果缓释剂前2 d出现快速释放,此后在较低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的缓慢释放,持续20 d以上。其第2、10、18、20天浸出液的MTX水平分别为161.598、97.752、73.274、16.946g/L。对骨肉瘤细胞MG-63的抑制率分别为64.2%、21.0%、13.4%、12.4%。结论硫酸钙人工骨复合MTX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在20 d内对骨肉瘤细胞MG-63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管西亮董扬曾明张春林马小军
关键词:甲氨蝶呤缓释剂骨肉瘤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
2012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007年2月—2011年1月收治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患者12例,其中3例伴髋内翻(颈干角95°~120°,平均110°)。对3例股骨近端病变范围小、骨强度佳者采用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对6例病变范围大、骨强度不佳者,采用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3例病变范围大、骨强度不佳的髋内翻的患者,同时行圆顶截骨矫正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5年。所有患者植骨区术后3个月均有轻度骨吸收,10~14个月植骨区骨结构渐致密。3例行单纯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的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重建钉内固定后治愈;6例刮除病变、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中,1例复发,行再次手术;3例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伴髋内翻的股骨力线均完全矫正,截骨面呈骨性愈合,髋内翻畸形的颈干角矫正为95°~120°,股骨相对长度矫正后较术前延长2.0~3.6 cm。10例患者术后步态正常,1例扶单拐行走,1例不扶拐跛行。9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明显减轻。结论:对于轻中度股纤维结构不良患者采用刮除病变、植入同种异体骨、对伴髋内翻的患者同时行圆顶截骨矫正手术可有效恢复骨量和股骨生物力。
马小军孙伟李国东刘俊健张帆蔡郑东
关键词:纤维结构不良髋内翻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骨肿瘤方面的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是近年来外科领域发展迅速的一项新成就,其结合了外科机器人,三维图像重建,计算机辅助成像和计算机模拟操作等相关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具体应用被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因其精确性、安全性及快速性的特点而在骨科各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治疗骨肿瘤方面却应用不多,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马小军董扬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骨肿瘤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计算机辅助技术三维图像重建外科领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