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逊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语言
  • 3篇清末
  • 3篇清末民初
  • 3篇民初
  • 3篇汉语
  • 2篇东北方言
  • 2篇言意
  • 2篇语言学
  • 2篇语言意识
  • 2篇殖民
  • 2篇日本汉语
  • 2篇教育
  • 2篇国语
  • 2篇方言
  • 1篇东洋
  • 1篇学术史
  • 1篇学术史意义
  • 1篇语法
  • 1篇语法特点
  • 1篇语料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7篇李逊
  • 2篇李无未
  • 1篇岳辉

传媒

  • 1篇东疆学刊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语言战略研究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从“合作原则”看清末民初日本东北方言会话课本语料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在当前的汉语方言研究热潮中,对清末民初东北方言探讨的却较少,而日本明治时期编写的一系列东北方言教科书则是我们研究东北方言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通俗满洲会话》等日本汉语教科书的研究,我们形成了对明治时期日本东北方言教科书会话用特点的基本认识。这些日本东北方言教科书既可以为现在对外汉语会话教科书编撰提供样式参考,又可以使清末民初东北方言"会话"语用"合作规则"研究有的放矢。同时,为揭示清末民初东北方言的会话语用面貌提供一种新的探索思路。
岳辉李逊
日本明治汉语教科书所见清末东北方言语法特点被引量:2
2017年
在当前的汉语方言研究热潮中,对东北方言关注的论著并不少见,但对清末民初东北方言语法进行探讨的寥寥无几。日本明治时期学者编写的一系列东北方言教科书,给我们研究清末民初东北方言语法的历史面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些东北方言教科书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并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东北方言。本文通过对《满洲语会话一个月毕业》《通俗满洲会话》《袖珍满韩土语案内》《满洲人适用日满会话入门》等文献的考察,形成了对明治时期日本东北方言教科书语法特点的基本认识,为揭示清末民初东北方言的语法面貌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思路。
李逊
关键词:清末民初
上田万年东洋语言学对东亚语言研究的影响
2023年
上田万年构建的具有明确殖民语言战略意识的东洋语言学及其学术“谱系”,在东亚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在日本,上田万年东洋语言学战略意识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的“东亚殖民语言意识”遥相呼应,其影响力远远超出学术范畴,促使许多日本语言学学者的学术观念发生变化,使其学术研究变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服务的政治行为。在中国,上田万年的学生胡以鲁部分地接受东洋语言学思想,并继承章太炎小学思想,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国语学理论著作《国语学草创》。尽管该书以中国语为对象,是反上田万年之意而用,体现出建立中国现代语言学体系的理想,但也间接传播了上田万年的国语学思想。日本侵占中国台湾地区后,推行殖民语言政策,贯彻的都是上田万年东洋语言学的学术意图,其危害不容忽视。在朝鲜半岛,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殖民语言政策与教育,但上田万年的国语学也唤醒了朝鲜语言学者的民族语言研究自觉意识。日本战败后,东亚各国语言学界既要去语言殖民化,也应对上田万年东洋语言学殖民语言战略的前因后果进行历史性反思。
李逊吴畏
近现代日本期刊《新兴中国语》所见殖民语言战略意识及学术史意义
2023年
清末民初到二战结束期间,日本国内的一批学者也在语言文化上为日本侵略造势,鼓吹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宣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语言意识”,希望通过一系列手段从语言上、文化上对中国语乃至中国文化进行同化,达到其文化侵略的目的。其中,编写所谓“中国语”教科书、编撰发行“中国语”期刊,是这批日本学者宣扬其殖民语言意识,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而我们今天将以日本编“中国语”期刊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新兴中国语》(原名《新兴支那语》)为切入点,对该刊物发展历史、内容、创刊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理清《新兴中国语》与日本殖民语言意识的关系,并探讨其学术价值。
李逊
清末民初沙俄的东北语言教育政策特点及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文章对清末民初沙俄在中国东北推行语言教育政策,包括俄语和汉语教育政策进行探讨。同时,还对其俄语和汉语语言教育政策特点及实施效果进行考察,以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李逊
关键词:清末民初
东亚之眼:汉语音韵学史几种审视方式
2023年
在东亚整体性视域中审视东亚各国的汉语音韵学史,比起从各国自身学术史出发线性地看待汉语音韵学史,其研究视野更为广阔。主要原因在于,这样做就等于多了一双“东亚之眼”,能够将汉字文化圈内各国汉语音韵学史的各种关系看得更为清楚。如何从单一的以各国自身汉语音韵学史的角度转变为以东亚整体性视域审视汉语音韵学史?东亚汉语音韵学史的审视方式主要有辐射、新畴、兼容、演化、环流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审视方式发挥作用,“东亚之眼”的学术效应也会因此而凸显。
李无未李逊
关键词:环流
近现代日本汉语语言学史主流意识被引量:1
2022年
近现代(1895—1945)日本汉语语言学史(“汉语语言学”简称“汉语学”)主流意识,是过去很少有人进行探讨的话题。本文从比较语言学(“双色调”意识)、方言地理学(“地质层位”意识)、结构主义(“索绪尔”意识)、文献与语言(“考据”意识)这四个视角加以探讨,力图理清日本近现代汉语学史的主流意识线索。对每一个理论视角都追根溯源,梳理西方语言学理论传入日本的过程,把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日本语言学(包括国语学与汉语学两方面)的影响和造成的学术效果作为研究对象,将潜在理论意识的表现形式揭示出来,尽力解释日本汉语学发展中语言理论的刺激因素。在这当中,对每一种语言学理论的学术结果所构成的“真”与“伪”、“形式”与“内容”、“政治”与“科学”、文献与语言等“界限”加以区分,寻求一种观察历史演进的方式。日本的比较语言学衍生出理论意识的两个“支脉”,一种是所谓的“帝国版图内语言谱系”意识,进而发展成伪学术的“大东亚语言学”研究模式,对近现代日本汉语学理论意识的建构产生了消极影响,破坏了汉语学研究生态;另一种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意识,奠定了日本汉语学的主流理论基础,为日本战后清理伪学术“大东亚语言学”意识,回归汉语学科学研究“正轨”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理论意识为观察视角的意义,在于为全面而系统研究近现代日本汉语学史确立至关重要的原则和模式,同时,为与之相关的日本日语学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本研究希望通过中日两国学术界在汉语学史与日本日语学史领域的研究,有效廓清学界对伪学术“大东亚语言学”的“混沌”认识状态。
李无未李逊
关键词:比较语言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