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继珍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综合征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低颅压
  • 1篇低颅压综合征
  • 1篇疑似
  • 1篇头痛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综合征
  • 1篇自发性低颅压
  • 1篇自发性低颅压...
  • 1篇窦血栓形成
  • 1篇颅内
  • 1篇颅内静脉
  • 1篇颅内静脉血栓
  • 1篇颅内静脉血栓...
  • 1篇颅内静脉窦
  • 1篇颅内静脉窦血...
  • 1篇颅内静脉窦血...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3篇李继珍
  • 2篇龚洁芹
  • 2篇沈慧
  • 1篇尚海龙
  • 1篇房志伟
  • 1篇周振堰
  • 1篇赵世伟
  • 1篇沈海林
  • 1篇杜红娣
  • 1篇李振凯
  • 1篇王莺

传媒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国际神经精神...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住院的6例表现为孤立性头痛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D-二聚体水平、头颅CT及头颅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CE-MRV)。结果 6例患者均为青年,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以急性起病的头痛为单一临床表现,头痛程度均为中重度,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部位以额颞部和枕部居多,性质多为胀痛或搏动性疼痛。6例患者中4例D-二聚体水平升高,2例正常。5例患者起病时头颅CT平扫可见横窦密度增高,入院后所有患者经头颅MRI+CEMRV检查证实为CVST,受累静脉窦多为横窦、乙状窦。经抗凝治疗后6例患者头痛均缓解,预后良好。结论以孤立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CVST患者极为少见,因此,对初发的进行性加重的孤立性头痛患者需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即使D-二聚体检测正常,仍需尽早行头颅MRI+CE-MRV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此类患者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龚洁芹沈慧李继珍
关键词:颅内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窦磁共振成像
疑似帕金森综合征的甲亢性肌病一例
2013年
本例为一位75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而就诊,但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进一步的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测,最终诊断为慢性甲亢性肌病,予他巴唑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本例患者病史较长,多处就诊,临床表现类似帕金森综合征,按帕金森治疗后疗效欠佳,但仔细查体后可发现甲亢表现,这类患者常常就诊于神经内科,临床上容易误诊,故对于此类患者需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排查有无其他全身疾病所致的肌病可能。
龚洁芹李继珍沈慧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甲亢性肌病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变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的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提高MRI在该病中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腰椎穿刺确诊的6例自发低颅压综合征治疗前后头颅的MRI变化,包括:静脉窦横断面面积、硬脑膜最大厚度、垂体高度、小脑扁桃体距枕骨大孔距离。结果患者通过治疗症状好转后复查MRI改变:静脉窦横断面面积缩小(6例)、硬脑膜变薄或消失(6例)、垂体肿胀后高度减低(3例)、小脑扁桃体位置增高(4例)。结论头颅MRI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和随访中有重要指导价值。
尚海龙沈海林杜红娣房志伟王莺赵世伟严玖龙周振堰李振凯李继珍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