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艳

作品数:14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氮平衡
  • 3篇通量
  • 3篇河流
  • 2篇氮循环
  • 2篇用水量
  • 2篇生活污水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处理
  • 2篇水处理设施
  • 2篇水量
  • 2篇同位素
  • 2篇农业
  • 2篇污染
  • 2篇污水
  • 2篇污水处理
  • 2篇污水处理设施
  • 2篇硝化
  • 2篇流域
  • 2篇反硝化
  • 2篇N2O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南工程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杭州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李新艳
  • 8篇李恒鹏
  • 5篇晏维金
  • 3篇杨桂山
  • 3篇张欢
  • 2篇聂小飞
  • 2篇王佳宁
  • 2篇杨丽标
  • 2篇王芳
  • 1篇陈伟民
  • 1篇程亮
  • 1篇马培
  • 1篇虞左明
  • 1篇陈健
  • 1篇朱广伟
  • 1篇李兆富
  • 1篇张筝
  • 1篇王蓓
  • 1篇王华新
  • 1篇王亮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流溶存N2O的环境化学过程及其在水-气界面交换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氧化亚氮(N2O),既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又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之一,由人类活动导致的N2O年排放量正以平均每年约0.25%的速率增加。河流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输送物质的重要通道之一,其氮素负荷量也在逐年上升,相应地,河流释放的N2O已经越来越成为大气N2O的一个重要的源。本文对河流溶存N2O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其在水-气界面交换通量的测定、计算方法和模型、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晏维金王蓓李新艳王芳
关键词:河流N2O稳定同位素分析
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氮平衡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系统物质平衡模型,对1995—2005年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收支平衡进行了核算,并分析了不同来源N收支量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N盈余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自然灾害和政策实施对N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西省陆地生态系统的N输入量变化范围是(155.5~184.2)×107k.ga-1,平均值为168.5×107kg.a-1.在N输入源中,以生物固N为主,占N输入总量的43.1%;氮肥施用是氮输入的第二大来源,占N输入量的30.9%;大气硝态氮沉降和人畜排泄分别占N输入总量的17.0%和9.1%.人类活动来源的N输入量是自然来源N输入量的2.3~2.9倍.N盈余量变化范围是(39.6~59.0)×107kg.a-1,平均值为47.3×107kg.a-1.系统内N持续发生盈余,必然会导致系统内的N发生累积并最终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增加系统中养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失和淋失的风险.N盈余强度较高的地区位于环鄱阳湖区,这与该地区农业生产和人口密集、施肥强度高有密切关系,直接威胁到鄱阳湖水体的水质.
李新艳李恒鹏
关键词:氮平衡
巢湖典型子流域上下游水塘对暴雨径流氮磷去除效率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从流域上下游环境条件及氮磷输出强度差异出发,探讨上下游水塘对径流氮磷去除的特征及效率,选取巢湖小柘皋河源头流域上下游水塘开展水塘去除暴雨径流氮磷的对比试验,研究暴雨及暴雨间期上下游水塘氮磷去除效率差异及原因,为流域上下游设计不同类型净化塘去除氮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暴雨期,上游径流氮磷浓度高于下游,且颗粒态所占比例上游大于下游,流域上游应作为防治暴雨径流氮磷流失的重点区域;暴雨期,上游塘对暴雨径流中的氮磷去除效果明显,氮、磷去除率分别为74%和52%,且对颗粒态去除效果好于溶解态,下游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去除效果;暴雨间期,上游塘塘内氮磷浓度平均下降50%和20%,下游塘则分别为72%和16%,且均以溶解态去除为主;水塘去除暴雨径流氮磷有一定的浓度适用范围,浓度过低,去除效果不明显;流域部位不同引起入塘径流氮磷浓度和形态的差异是上下游水塘对暴雨径流去除效果差异的主要外部原因.流域上游出山口,可以在渗透性好的山前洪积扇上构建深水宽塘,通过增加暴雨径流拦截量和降低流速增强物理沉降作用,实现暴雨径流氮磷的高效去除;流域下游农田区,宜构建水面较大的浅滩湿地,通过延长滞留时间和促进生物活动增强去除暴雨径流氮磷的效果.
聂小飞李恒鹏李新艳
关键词:暴雨径流水塘
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的通量模型灵敏度分析及情景预测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河流向河口及沿海海域输送的物质通量是一项国际性前沿课题.基于人类活动影响流域营养盐输移的定量分析,应用G lobal NEW S模型模拟1970-2003年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D IP)的通量,对其不同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情景,对2050年长江输出D IP的通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1970-2003年,长江输出的D IP通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年达到了14.05kg/km2,比1970年(2.45kg/km2)增加了近5倍.模拟值与对应年份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模拟误差为12.29%.1993年之前,长江输出D IP的主要来源是污水,贡献率达到了50%以上;1993年以后,以来自非点源的磷输入为主,其中以磷肥施用的贡献率最高,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年增加到了50.30%;畜禽粪便磷的贡献率变化平稳,大约在22.87%.污水来源的磷的贡献率自1993年之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到2003年减少为24.81%.情景预测表明,2050年无论何种情景下,长江输出的D IP通量都将超过2000年的2倍多,但是不同情景下D IP输出通量增加的幅度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别.在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影响下,如何控制非点源的磷输入仍将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李新艳杨丽标晏维金
关键词:输出通量长江
河流反硝化过程及其在河流氮循环与氮去除中的作用被引量:29
2014年
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河流作为重要的氮汇,其氮循环对整个生态系统氮收支的影响、水体氮污染的改善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控制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助于理解反硝化过程中控制反硝化产物组成的影响因子,以利于增加反硝化最终产物氮气的释放,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释放,从而加强对河流氮输送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管理,就河流反硝化的如下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第一,河流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地点、时间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二,河流反硝化对河流氮负荷变化的响应机制;第三,河流系统的水文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反硝化的影响,换言之,河流反硝化与河流水力学滞留时间及河流氮负荷的关系;第四,从生态系统尺度上讲,与陆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系统单位面积的反硝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河流系统总的反硝化通量所占比例;第五,河流反硝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马培李新艳王华新王佳宁晏维金
关键词:反硝化氮同位素河流
江苏太湖地区农业耕作制度变化及其对地表水土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农业耕作制度变化及其环境效应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近60a来,江苏太湖地区农业耕作制度发生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种植制度从偏重粮食生产转向粮经作物协调发展,用地作物增多而养地作物减少,作物品种经历了改进与优化过程,作物熟制经历了从"双三制"恢复到两熟制。施肥种类从有机肥为主转变为完全施用化肥,氮磷钾肥投入比例从长期严重失调发展到逐渐趋于协调。在总结近60a来江苏太湖地区农业耕作制度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耕作制度变化对地表水土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研究方向。
李新艳李恒鹏杨桂山张欢
关键词:耕作制度土壤施肥水环境
江浙沪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调查被引量:26
2016年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用水量、污水产生量、空间分布及生活污水去向,为准确核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负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与农户收入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上海平原区农户人均日用水量最高.受生活水源和水价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江苏和浙江丘陵区农户平均日用水量高于平原区.各乡镇年用水量与生活污水污染物的空间差异主要与所处地形区、常住人口数量、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虽然化粪池在太湖流域农村地区得到了普及使用,但是只有厕所污水和一部分浴室、厨房污水被收集起来进入化粪池进行初步处理,30%-50%的厕所污水经初步处理以后排人河流,对地表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忽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能有效减轻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
李新艳李恒鹏杨桂山贺斌华梦飞王亮纪丞于诗赟庞业陈健
关键词:用水量农村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设施
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时间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被引量:14
2014年
利用1985~2011年分县统计数据,基于土壤氮平衡模型,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985~2011年,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均处于盈余状态,但不同农业区氮盈余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不同。在1985~1999年间除几个特殊年份外,常熟农业区氮盈余强度变化相对平稳,而在2000~2011年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宜兴、太仓、桐乡农业区在1985~1995年间稳定增加,而自1996年以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长兴、安吉、嘉善农业区在1985~1995年间明显增加,1996~1999年间有所下降,2000~2011年间趋向稳定。在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中,氮输入源以化肥输入为主,约占总氮输入量的76.8%;其次为生物固氮,约占总氮输入量的8.9%;大气沉降、秸秆还田和人畜排泄物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5.8%、4.5%和4.0%。氮输出项以作物收获带出为主,约占总氮输出量的54.1%,反硝化和氨挥发分别占21.6%和17.9%,氮流失和淋失共占6.4%。分析表明,太湖流域典型农业区氮平衡时间变化的差异主要与当地的农业政策实施、农业技术进步和城市化进程有关,区位经济、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受重视程度也是导致不同农业区氮平衡差异的重要驱动因素。
张欢李恒鹏李新艳李兆富
关键词:太湖流域
河流输送泥沙和颗粒态生源要素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河流中的泥沙是河流向河口和近海水域输送营养盐的重要载体,N、P、C、Si等营养盐是组成生命的最基本生源要素。按照形态组成,可将营养盐划分为溶解态和颗粒态两类,因此,从方法学上,对河流输送泥沙通量的估算是研究河流输送颗粒态营养盐通量的基本前提。本文从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角度,对国内外河流输送泥沙和颗粒态营养盐通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内外的研究表明:20世纪50-90年代,估算的全球河流入海泥沙通量变化范围为8.8~64Pg/yr(1Pg=1012kg),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探讨自然因素对于河流输送颗粒态物质通量的影响;20世纪末-21世纪初,估算的全球河流的入海泥沙通量变化范围在11~27Pg/yr之间,这一时期除重视自然因素外,还特别关注人类活动对于河流输送物质通量及其未来趋势变化的影响。很多研究报道了基于全球尺度上的河流输送泥沙通量和颗粒态营养盐通量模型,并据此估算出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的POC、PN和PP总量分别达170~210Tg、21~30Tg和9~20Tg(1Tg=109kg)。但将这些模型应用于某个特定流域还要进行进一步校正和检验。
李新艳王芳杨丽标晏维金
关键词:泥沙河流输送通量
江苏太湖地区农村生活用水量空间差异及污水去向被引量:14
2015年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苏太湖地区农村生活用水量及污水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均日用水量地区差异较大,在平原区从大到小依次为常州市〔99.2 L·(人·d)-1〕、苏州市〔76.9 L·(人·d)-1〕和无锡市〔64.1 L·(人·d)-1〕,在丘陵山区从大到小依次为无锡市〔118.6 L·(人·d)-1〕、镇江市〔109.1 L·(人·d)-1〕和常州市〔93.6 L·(人·d)-1〕,农民收入与农村人口数量是影响农村用水量的重要因素。化粪池是江苏太湖农村地区最常见的污水处理方式,其中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和镇江市农村厕所污水的化粪池平均处理率分别为96.6%、92.8%、91.0%和84.9%。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不能有效减轻该地区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压力,从厕所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比例来看,在平原区生活污水处理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无锡市(60.9%)、常州市(22.8%)和苏州市(5.2%),在丘陵山区依次为无锡市(55.7%)、镇江市(9.1%)和常州市(2.2%)。
李新艳李恒鹏杨桂山张欢陈贝烨
关键词:生活污水污水处理设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