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瑞

作品数:19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肝癌
  • 5篇化疗
  • 5篇肠癌
  • 4篇增殖
  • 4篇肿瘤
  • 4篇癌组织
  • 3篇原发性
  • 3篇细胞增殖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肝癌细胞
  • 3篇肝细胞
  • 3篇癌细胞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全身
  • 2篇全身化疗
  • 2篇晚期
  • 2篇酶类
  • 2篇基因

机构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肿瘤医...

作者

  • 19篇徐瑞
  • 9篇廖子君
  • 8篇郭亚焕
  • 7篇南克俊
  • 6篇张彦兵
  • 6篇阮之平
  • 4篇郑琪
  • 4篇张晓战
  • 4篇郭卉
  • 2篇张茜
  • 2篇景钊
  • 2篇李旭
  • 2篇陆建荣
  • 2篇王文娟
  • 2篇刘梦洁
  • 2篇王淑红
  • 1篇余国政
  • 1篇杨光
  • 1篇陈旭
  • 1篇陈琳

传媒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癌变.畸变....
  • 1篇癌症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肿瘤核糖核酸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核糖核酸酶(RNas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核酸水解酶,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核糖核酸酶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抗肿瘤活性,通过破坏RNA发挥抗肿瘤作用。有一些因素决定RNase的细胞毒性,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改造Rnase,以增强其细胞毒性,更好地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RNase的研究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前景,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王瑾徐瑞南克俊
关键词:核糖核酸酶类抗肿瘤药细胞毒素类
LEF1介导MDR1/P-gp调控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调节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HCT116/L多药耐药细胞中LEF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LEF1)的表达,以探讨LEF1对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影响及其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LEF1过表达质粒pc DNA-LEF1和LEF1 siRNA上调及沉默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HCT116/L中的LEF1的表达,MTT法检测LEF1对HCT116和HCT116/L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应用MDR1过表达质粒pc DNA-MDR1和MDR1 siRNA上调及沉默人结肠癌细胞HCT116-LEF1细胞(过表达LEF1细胞株)和HCT116/L-si LEF1(沉默LEF1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的MDR1的表达,MTT法检测MDR1对HCT116-LEF1细胞和HCT116/L-si LEF1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real time-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 HCT116/L细胞中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高于HCT116细胞(P<0.05),其LEF1、MDR1 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CT116细胞(P<0.05)。过表达LEF1后,HCT116细胞对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IC_(50)分别由(15.04±2.68)μmol/L和(5.89±2.77)μmol/L上升至(74.16±9.05)μmol/L和(35.02±6.19)μmol/L(P<0.05),P-pg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沉默LEF1表达后,HCT116/L细胞对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IC_(50)分别由(511.89±37.79)μmol/L和(220.22±66.33)μmol/L下降至(253.56±71.42)μmol/L和(94.94±25.45)μmol/L(P<0.05),P-gp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沉默MDR1表达后,HCT116-LEF1细胞对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IC_(50)分别由(85.68±8.46)μmol/L和(36.92±3.02)μmol/L下降至(29.86±5.93)μmol/L和(7.61±1.47)μmol/L(P<0.05)。过表达MDR1后,HCT116/L-si LEF1细胞对奥沙利铂和5-氟尿嘧啶的IC_(50)分别由(216.55±49.63)μmol/L和(101.48±17.93)μmol/L上升至(351.46±23.31)μmol/L和(175.23±28.25)μmol/L(P<0.05)。结论 LEF1通过介导MDR1/P-gp的表达调控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对奥沙利
王文娟刘梦洁徐瑞王淑红南克俊
关键词:MDR1/P-GP结肠癌多药耐药
肝癌间质细胞中HGF/cMET系统的表达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肝癌间质细胞与正常肝细胞共培养对肝癌恶性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相互作用所涉及的信号通路,明确肝癌微环境中间质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人肝癌间质细胞或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与肝正常细胞系L-02共培养,检测肝正常细胞中抑癌基因PTEN及癌基因K-RAS的表达及肝正常细胞的增殖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下游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肝癌间质细胞与正常肝细胞L-02共培养使得抑癌基因PTEN的转录水平下调1.15倍,翻译水平下调10倍多(P<0.05),而原癌基因K-RAS的转录水平上调1.4倍,翻译水平上调9倍以上(P<0.05);共培养后的肝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增加2倍以上;ELISA实验结果显示,共培养后的培养液中含有较对照组3倍以上的HGF(P<0.05,1 085±108 vs.387±23);同时实验组细胞表达的cMET也较对照组细胞高出4倍以上(P<0.05);外源性HGF一致性促进了肝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力(P<0.05)。结论肝癌间质细胞可能通过分泌HGF激活HGF/cMET信号通路,促进正常肝细胞的增殖。这为探索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张茜阮之平陈旭徐瑞李丽娜廖子君
关键词:肝癌间质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增殖
miR-135b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miR-135b对肝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在肝癌细胞系中过表达和下调miR-135b,通过Transwell^(TM)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肝癌移植瘤模型检测肝癌细胞的体内增殖能力和成瘤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结合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预测miR-135b的下游靶基因。结果 miR-135b在高侵袭性的MHCC97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过表达miR-135b能够增强HepG2和Bel-7402肝癌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转移能力,促进肝癌细胞的体内转移能力;通过靶向miR-135b的干扰载体pcDNA-miR-135b-Sponge下调miR-135b的表达,MHCC97肝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转移能力及移植瘤的转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系统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miR-135b能够靶向Hippo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包括大型肿瘤抑制因子同源蛋白2(LATS2)、含β转导素重复序列蛋白(β-TrCP)、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2)和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基因1(LZTS1)等。结论 miR-135b可能通过靶向Hipp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张彦兵王妍华郭亚焕廖子君徐瑞阮之平
关键词:肝癌
支气管内转移癌三例临床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8年
支气管内转移癌的发生概率很低,与原发性中心型肺癌比较,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易误诊为“双原发癌”;其诊断的金标准是对支气管内病灶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廖子君郑琪徐瑞陆建荣郭亚焕张彦兵
关键词:文献复习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中心型肺癌影像学表现
晚期胰腺癌全身化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04年
背景与目的:晚期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全身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拟观察、比较三种不同化疗方案对晚期胰腺癌的客观疗效及其临床受益反应。方法:对我科2000年2月~2001年4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采用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顺铂方案治疗(A组);23例采用吉西他滨单药治疗(B组);25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方案治疗(C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期,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A、B、C三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7%、17.4%与24.0%,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261,χ2检验);临床受益反应率分别为19.2%、47.8%与60.0%,B、C组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χ2检验)。A、B、C三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50个月(95%CI=5.00,7.99)、8.03个月(95%CI=6.72,9.35)、8.79个月(95%CI=7.31,10.26),B、C组长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Breslow=8.85,P=0.0119)。三组间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吉西他滨与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联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的客观缓解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景钊南克俊张晓战阮之平郭卉徐瑞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全身化疗肿瘤
宫颈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4年
宫颈癌是发生在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宫颈癌的发生,同其他肿瘤一样,是多步骤、多基因现象的结果。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与宫颈癌相关的癌基因有C_erbB_2、c_myc、c_fos、bcl,抑癌基因有P53、P27、P16、FHIT、Rb、nm23。其中 ,c_fos是对各类外界刺激的传入信息在数分钟之内迅速表达的原癌基因之一 ,bcl基因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之一 ;P53基因使细胞分裂停止在G1/S期 。
王国庆李明众徐瑞
关键词:宫颈癌癌基因抑癌基因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TGF-β1诱导的肝癌MHCC97-H细胞EMT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对TGF-β1诱导肝癌细胞MHCC97-H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逆转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TGF-β1诱导MHCC97-H细胞建立EMT模型,再将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TGF-β1组、TGF-β1+FOD组、TGF-β1+5-FU组及TGF-β1+FOD+5-FU组,分别干预48h,Transwell侵袭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细胞形态相比,TGF-β1诱导后细胞呈现明显的长梭形,且侵袭能力增强(P=0.02);给予药物处理后,TGF-β1+FOD组、TGF-β1+5-FU组细胞的穿透能力较TGF-β1组减弱(P=0.03、P=0.02),且联合用药组减弱程度更加明显(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β1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vimentin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TGF-β1+FOD组、TGF-β1+5-FU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有所上调(P=0.03、P=0.02),vimentin蛋白的表达有所下调(P=0.04、P=0.03),且联合组变化更为显著(P=0.01)。结论 FOD能够逆转TGF-β1诱导的肝癌MHCC97-H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1诱导的E-cadherin蛋白下调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相关。
张彦兵朱娇肖菊香郭亚焕廖子君徐瑞
关键词:TGF-Β1白花蛇舌草总黄酮E-CADHERINVIMENTIN
阿瑞匹坦治疗化疗诱导的爆发性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阿瑞匹坦治疗化疗诱导的爆发性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01~2016-01我科出现化疗诱导的爆发性恶心呕吐病例24例,所有患者化疗前均使用包含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在内的两联预防止吐方案,之后的24-72 h所有患者均出现了难以忍受的Ⅱ-Ⅲ度爆发性恶心呕吐。给予患者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待恶心呕吐症状有所减轻后,口服阿瑞匹坦(第1日口服125 mg,第2-3日口服80 mg)解救治疗,详细记录用药后72 h内反应情况,并对疗效和多种临床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用药患者的恶心呕吐总缓解率达到83.3%(20/24),完全缓解率62.5%(15/24),部分缓解率20.8%(5/24),无反应率16.7%(4/24),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统计分析显示,恶心呕吐的缓解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化疗史、化疗方案的致吐风险及患者活动状态评分等临床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阿瑞匹坦对化疗诱导的爆发性呕吐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可作为解救性治疗的药物之一。
郑琪廖子君李旭郭亚焕徐瑞张彦兵周菁翟阳
关键词:化疗诱导
肝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其与p5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PTEN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及其与p53的相关性,明确PTEN是否参与HCC的发生、发展.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7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HCC组织、42例癌旁肝组织及10例健康肝组织中PTEN,p53,增殖性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HCC中细胞凋亡水平.结果:10例正常肝组织、42例癌旁肝组织中PTEN全部阳性表达(100%);53%(25/47)的HCC组织PTEN蛋白表达缺失.PTEN的表达与肝癌细胞的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无相关性,与肝癌的浸润转移具有相关性,与p53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肿瘤抑制基因PTEN和p53有相互作用.PTEN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在HCC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徐瑞南克俊陈琳郭卉阮之平张晓战
关键词:PTEN增殖细胞核抗原凋亡P53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