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 2020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高,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COPD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症状和减少危险因素为主,从而达到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及降低病情严重程度的目的,但实际上并不能抑制肺功能的减退。近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被发现与多种肺疾病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ARB)可改善COPD的肺损伤,明显改善肺功能,因此本文就RAS在COPD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魏进萍杨长林杨磊黄华荣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肺癌病人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和风险列线图模型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肺癌病人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因肺癌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治疗的2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病人有52例,未并发肺栓塞的有159例,分别设为合并肺栓塞组和单纯肺癌组。对影响肺癌病人发生肺栓塞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理类型[腺癌(51.92%)比(27.04%)]、TNM分期[Ⅲ~Ⅳ期(65.38%)比(40.2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15.38%)比(4.40%)]、化疗[(44.23%)比(22.01%)]、血红蛋白[≥140 g/L(63.46%)比(36.48%)]和D-二聚体[≥0.4 mg/L(53.85%)比(3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腺癌(OR=2.835,95%CI:1.355~5.931)、Ⅲ~Ⅳ期肺癌(OR=2.263,95%CI:1.087~4.710)、留置中心静脉导管(OR=5.065,95%CI:1.535~16.718)、化疗(OR=2.321,95%CI:1.095~4.920)、血红蛋白≥140 g/L(OR=3.282,95%CI:1.569~6.866)及D-二聚体≥0.4 mg/L(OR=2.772,95%CI:1.341~5.728)是肺癌病人发生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预测肺癌病人发生肺栓塞的列线图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C-index为0.804(95%CI:0.769-0.839),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腺癌、Ⅲ~Ⅳ期肺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化疗、血红蛋白≥140 g/L及D-二聚体≥0.4 mg/L是肺癌病人发生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肺癌病人的肺栓塞发生风险。
- 杨磊冷文华程晓伟
- 关键词:肺肿瘤肺栓塞列线图
- 分级运动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6MWD的影响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分级运动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00例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分级运动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_(1)/FVC],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6MWD、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EV_(1)%pred[(66.75±1.68)%比(65.68±1.71)%],FVC%pred[(79.73±4.33)%比(78.52±4.28))%],FEV_(1)/FVC[(64.13±3.41)%比(62.58±3.37)%],PaO_(2)[(87.22±4.23)mmHg比(72.41±3.62)mmHg](1 mmHg=0.133 kPa),6MWD[(589.67±12.76)m比(507.93±12.46)m]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6、1.99、3.23、26.60、45.83,均P<0.05),PaCO_(2)[(48.63±2.57)mmHg比(69.16±3.11)mmHg],CAT评分[(10.36±1.54)分比(12.41±1.65)分],SGRQ评分[(25.35±3.67)分比(29.87±4.12)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0.89、9.08、8.19,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4/100)与15.00%(1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1)。结论分级运动肺康复能够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增加运动耐力、改善血气指标。
- 刘继东杨磊杨燕王艳川
- 关键词:肺康复肺功能血气指标
- 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房颤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房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两组各29例。常规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平喘、祛痰、利尿以及维持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高辛,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1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9.31%,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地高辛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房颤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 杨磊王世海
- 关键词:地高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房颤
- 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予以探讨。方法:选择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的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刘莹杨磊王世海
- 关键词:尿激酶低分子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