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道英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语境
  • 2篇篇章
  • 1篇代词
  • 1篇言后行为
  • 1篇言外行为
  • 1篇言语行为
  • 1篇语法
  • 1篇语言
  • 1篇语言交际
  • 1篇语用学
  • 1篇语用研究
  • 1篇上下文
  • 1篇上下文语境
  • 1篇情景
  • 1篇情景语境
  • 1篇文化交际
  • 1篇跨文化
  • 1篇跨文化交际
  • 1篇类指
  • 1篇回指

机构

  • 5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6篇王道英
  • 1篇贺筠
  • 1篇韩蕾
  • 1篇辜向东

传媒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汉语学习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这”“那”的情景指示被引量:1
2004年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对"这""那"情景指示的理解总是以说话人说话时刻或者说话时所处的空间为参照点。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料的考察,主要讨论"这""那"类情景型时间指示和地点指示所指的规律或者倾向性规律。
王道英
篇章中“这”、“那”的手势指示
2006年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对它们的理解依赖于听话人与讲话人之间交际现场及背景的共有知识。在作为成品的语篇中,这些语境信息往往通过文字叙述,才能确定"这"、"那"指示词所指代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料的考察,探讨现代汉语"这"、"那"指物、指人、指地点等手势指示所指的规律。
王道英
关键词: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
“这”、“那”类的隐性回指被引量:7
2005年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这”、“那”隐性回指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指示代词的所指不是明显地出现,而是隐含(implicit)在语句的隐性所指对象中,是一种语义上的衔接。回指项替换先行项以后,意义也会随之改变,这给语言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言资料的考察,主要探讨“这”、“那”类包括型、联想型和总括型三类隐性回指的所指规律或倾向性规律。
王道英贺筠
关键词:回指
论言后行为被引量:17
2001年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是“说话即做事” ,“话语即行为”。同时 ,奥斯汀在这个理论中设想了言语行为三分说 :话语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其中言后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中涉及得最少的研究课题。本文讨论言后行为的两个方面 :说话者目的 ,实际效果 ,以及言后行为中的非言语手段等 ,并指出本研究对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王道英辜向东
关键词:言外行为言语行为言后行为非言语手段跨文化交际语言交际
“这”、“那”类指代词隐性回指
2006年
“这”、“那”类指示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意义,其所指随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回指作为一种重要的篇章衔接手段,是话语理解的关键。其中,隐性回指的最主要特征在于所指不是明显地出现于语句之中,而是表现为语义上的隐含(implicit),用回指项替换先行项以后,意义会发生改变。本文主要探讨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所涉及的包括型、联想型和总括型三类隐性回指的规律。
王道英韩蕾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被引量:13
2003年
随着句法、语义研究的深入,语用学独特的解释能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语用学的引进,探索适合于汉语的语用学理论,以及从语境、语篇的角度等方面对汉语语用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简要的评述。
王道英
关键词:语用学语法语境篇章汉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