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培宏

作品数:19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气候
  • 5篇湖泊沉积
  • 4篇影响因素
  • 4篇青藏高原
  • 3篇青藏
  • 3篇环境意义
  • 3篇黄土
  • 3篇古土壤
  • 3篇磁化率
  • 2篇色度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突变
  • 2篇突变分析
  • 2篇土壤
  • 2篇盆地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青藏高原东部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染

机构

  • 12篇兰州大学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西师范大学
  • 3篇喀什大学
  • 2篇白银市环境保...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9篇石培宏
  • 11篇杨太保
  • 10篇田庆春
  • 3篇张述鑫
  • 3篇段克勤
  • 2篇祝合勇
  • 2篇张俊辉
  • 2篇曾潮生
  • 1篇朱锡芬
  • 1篇范喆
  • 1篇鄂崇毅
  • 1篇刘焕才
  • 1篇曾彪
  • 1篇韩军青
  • 1篇姚檀栋
  • 1篇许善洋
  • 1篇郭学军
  • 1篇邓少福
  • 1篇刘力
  • 1篇李曼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loudSat卫星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东部夏季云的垂直结构被引量:19
2015年
本文利用CloudSat卫星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2006-2010年6-8月云垂直结构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青藏高原东部云发展可达到平流层,且高原东部云在5km以下以水云存在,5-10km以液相和固相共存的混态存在,在垂直高度10km以上以冰云存在。由于CloudSat卫星资料云相的反演问题,可能会造成水云和混态云的发展上限偏低,冰云的发展下限抬升。(2)研究区整层水汽输送和云水平均路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云水含量纬向分布表现为在26.5°-30.5°N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区,经向分布表现为95°E以西云水含量低于以东。(3)研究区以单云层为主,尤其在青藏高原主体。单云层平均云层厚度4182 m,云顶高度、云厚限于水汽的输送,表现为由南向北波动下降。多层云发生频率在27°N以北明显减少,说明强烈的对流运动更容易激发多层云的产生。
张晓段克勤石培宏
关键词:云水含量云层
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模拟及RCP4.5和RCP8.5气候情境下未来变化趋势预测
山地冰川物质平衡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目前冰川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冰川融水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对于气候变化特征比较复杂的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模拟研究更是其中的重点。本研究以唐古拉小冬克玛底冰川为研究对象,使用...
石培宏段克勤刘焕才杨俊华张晓孙建勇
关键词:RCP
白银市工业污染源重金属排放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法,从污染物种类、时间变化、空间分布、行业排放4个方面,分析了白银市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的排放特征,重点比较了2000—2010年期间重金属排放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1年以来白银市工业污染源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砷>铅>镉>汞>六价铬;重金属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单位产值重金属排放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但是定量趋势分析的结果则显示最近5年仅有砷和镉呈下降趋势,而汞和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09年重金属等标污染负荷和单位产值等标污染负荷最大的行政区和流域分别为白银区和白银市东大沟流域;污染负荷和单位产值污染负荷最大的行业均为金属制品业。因此,白银市应将白银区东大沟流域沿线的金属制品业行业,特别是白银公司的重金属污染作为环境整治的重点。
石培宏杨太保田庆春曾潮生王泰祥
关键词:重金属工业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2
2011年
通过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边缘地区BDQ0608钻孔岩芯分析,表明其岩性主要为浅绿色湖相沉积物,其中夹杂部分较薄的氧化色层段。热退磁表明:BDQ0608钻孔中磁性矿物主要有磁铁矿、磁赤铁矿、针铁矿和胶黄铁矿,赤铁矿表现不太明显,其组分含量直接控制磁化率值的大小;并且对样品进行了磁化率、粒度、总有机碳及色度的测定。磁化率的大小与黏土含量呈正相关,可能是由于沉积物后期形成的胶黄铁矿及砂性沉积物中磁性矿物被破坏的缘故。并且将磁化率值与总有机碳及色度a*值对比,发现它们都呈正相关,但内部出现不同的波动形式,说明磁化率值的高低变化并不是与其它指标有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受沉积时期的环境条件所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磁化率作为环境代用指标能很好的反映环境的变化,但在恢复古环境古气候的过程中要慎重使用,并且要结合其它高精度的环境指标使用,以提高对过去环境恢复的精度。
田庆春杨太保张述鑫石培宏张俊辉范喆
靖远黄土—古土壤色度变化特征分析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47
2012年
对黄土高原西北缘厚层黄土剖面色度指标研究后发现,在磁化率指标不能很好地记录气候变化及土壤发育的情况下,色度指标的引入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古气候重建上的缺陷.在靖远地区,红度a~*主要受土壤中赤铁矿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随赤铁矿的增加而增大,同磁化率联合使用可以反映土壤发育程度,较好地解释气候的变化过程.黄度b~*受到针铁矿质量分数的影响,此外还可能受到黄铁矿、沼铁矿,褐铁矿等铁矿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与a~*一同分析,可以反映土壤发育时期的水热条件.亮度L~*主要受土壤中w(TOC),w(CaCO_3)变化的影响,随w(TOC)的增加而减小,而随w(CaCO_3)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在CIELAB颜色系统中a~*的增大会显著地使L~*变小,L~*主要反映了土壤发育时期的降水状况以及植被发育程度.在靖远地区,只有综合考虑色度、磁化率、粒度、w(CaCO_3),w(TOC)才能够合理、可靠地重建气候变化的过程.
石培宏杨太保田庆春王建永
关键词:色度
MIS11气候变化在高分辨率黄土中的记录
气候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对于未来气候变化的方向更是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人类迫切想知道的事情。基于天文气候学理论和古气候研究的结果,MIS11(-362-423ka)与全新世气候有着相似的轨道配置和大致相同的...
石培宏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古气候
文献传递
甘肃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利用甘肃省37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及综合舒适度指数等气候舒适度指标和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分析方法,对甘肃省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4—10月气候舒适度都比较优越,6—8月气候舒适度最佳,1月、12月气候舒适度较差。气候舒适度整体呈纬度地带性变化,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同时垂直地带性影响显著,导致海拔较高的南部和中部地区气候舒适度较差,其中陇南市、天水市和白银市气候舒适度最好,其次为平凉市、庆阳市等地区,比较差的有甘南藏族自治州、张掖市和金昌市等地区。研究结果全面反映了甘肃省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异规律,对于研究区旅游规划、人口分布研究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许善洋石培宏薛治国木合塔尔.艾买提古丽格娜.哈力木拉提
关键词:温湿指数时空分异空间插值
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可可西里地区气候演化形式被引量:6
2017年
选择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地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湖泊沉积物色度、磁化率、总有机碳和粒度等分析,对可可西里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变形式进行了恢复,其演化阶段大致可以与深海氧同位素进行对比。可可西里地区气候变化既表现出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的特点,也存在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末次间冰期气候波动可以和深海氧同位素相比,也可划分出5个亚段,但两者的波动形式存在差异,深海氧同位素指示5e最暖,而本区气候可能在5a暖湿配置最好;末次冰期气候环境整体较差,只有在间冰阶湖泊水体略有增大,总有机碳也呈小的峰值,色度和磁化率的峰值较高,对应于3c和3a的两个暖期,说明此时段较为温暖,但湿度较差。可能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湖泊水体缩小,水动力增大的缘故,相应的沉积条件较差,导致总有机碳含量较低。其他时段各指标均为低值显示气候较为寒冷,只出现一些小的峰值可能与Dansgaard-Oeschger旋回一致。直至1万年以来,各指标呈增大趋势,可能与全新世气候增暖湿有关。
田庆春杨太保石培宏
关键词: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气候演化
青藏高原东部冰川平衡线高度的模拟及预测被引量:19
2017年
冰川变化数值模拟及预测是全球变化的前沿领域,冰川平衡线高度(ELA)作为对气候状态的直接响应,其变化直接体现冰川的扩张和消融.本文基于能量物质平衡方程,由气象观测为输入数据,模拟了青藏高原东部冰川ELA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显示自1970年以来,高原东部冰川ELA以2~8m/a的速率升高,高原边缘,特别是在祁连山和藏东南,部分冰川的ELA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冰川顶部,意味着该地冰川处在消亡边缘.为预测ELA的变化趋势,以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和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采用IPCC给出的低、中、高三种碳排放路径下21世纪的气候变化情景,发现在采取大力减排措施的RCP2.6情景下,两冰川ELA都在2040年左右达到最大值且接近冰川顶部,冰川积累区大幅度缩小.在RCP4.5中排放路径下,两冰川ELA将在2045年左右超过冰川顶部,冰川积累区消失,冰川将强烈消融直至消亡.在RCP8.5高排放路径下,两冰川ELA将在2035年左右超过冰川顶部,冰川积累区消失,冰川将急剧消融直至消亡.从物质能量平衡角度证明在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不论在何种情景下,高原东部山地冰川将加剧退缩乃至消亡.
段克勤姚檀栋石培宏郭学军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川
湖泊沉积物色度指标环境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田庆春杨太保祝合勇石培宏张述鑫张俊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