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玥

作品数:12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抑郁
  • 6篇双相
  • 4篇抑郁发作
  • 4篇双相障碍
  • 3篇发作期
  • 2篇症状
  • 2篇双相情感障碍
  • 2篇年龄
  • 2篇轻中度
  • 2篇情感障碍
  • 2篇稳定期
  • 1篇单相
  • 1篇多导睡眠描记...
  • 1篇多模态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状况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抑郁障碍
  • 1篇抑郁障碍患者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2篇朱玥
  • 11篇于欣
  • 9篇马燕桃
  • 5篇石川
  • 3篇高慧敏
  • 3篇李志营
  • 3篇张磊
  • 2篇王华丽
  • 1篇曹庆久
  • 1篇田菊
  • 1篇蒲城城
  • 1篇袁慧书
  • 1篇郭立波
  • 1篇张美燕
  • 1篇苏敏莹
  • 1篇董问天
  • 1篇魏镜
  • 1篇乔宏
  • 1篇权文香
  • 1篇司天梅

传媒

  • 3篇中华精神科杂...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多模态磁共振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损害者(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特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共纳入9例遗忘型MCI,15例轻度AD及11例正常对照,以简明精神状况检查(MMSE)和认知功能筛查测验(CASI)评估总体认知功能,对高分辨率结构像进行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BM),测量扩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各脑区白质各向异性比值(FA)和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脑结构萎缩及白质DTI指标与认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MSE和CASI评分与颞、额、顶、扣带回、海马旁回等结构灰质体积改变呈正相关(P〈0.001),MMSE和CASI总分与颞、顶叶以及海马旁回的FA值呈正相关,与ADC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MCI和AD患者认知功能与颞、顶、海马旁回等脑区萎缩及白质微观结构损伤密切相关,多模态影像技术可作为认知损害脑机制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
王华丽袁慧书苏敏莹朱玥廖晶张美燕李涛于欣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弥散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延安市医务人员与普通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延安市医务人员和普通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20年2月10日—3月9日期间,对延安市886例医务人员和722例普通群众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中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和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分别进行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初筛。结果:本样本中医务人员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38.7%、33.4%、42.6%,普通群众相应为42.5%、32.8%、31.4%。普通群众(OR=1.32,95%CI:1.05~1.65)出现焦虑症状的风险高于医务人员,而医务人员(OR=1.40,95%CI:1.03~1.89)出现躯体症状的风险高于普通群众。非三级医院医务人员的躯体症状检出率高于三级医院(48.6%vs 36.1%,P<0.01)。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延安市医务人员较普通群众出现躯体症状的风险更高,出现焦虑症状的风险更低,非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躯体症状的风险更高。
朱玥陈红光陈红光郭立波郭立波蒲城城乔宏张建军蒲城城曹庆久
关键词:心理健康医务人员焦虑抑郁躯体症状
双相Ⅰ型障碍轻中度抑郁发作患者神经认知特点研究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轻中度抑郁发作患者(BD)与单相复发抑郁(UD)及精神分裂症患者(SZ)的神经认知功能异同,并探讨BD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与临床变量的关系。方法比较29例BD、25例UD、30例SZ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
朱玥张磊石川马燕桃于欣
文献传递
单相和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特征及其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特征及其认知功能状态,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15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单相组)、13例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和15名健康者(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睡眠,并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对患者睡眠特征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双相组睡眠潜伏期延长(P=0.004),睡眠效率下降(P=0.007);单相组睡眠效率下降(P=0.038),觉醒次数(P =0.019)增加,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P=0.035),第1期(S1)睡眠时间(P =0.028)及睡眠百分比(P=0.015)均增加,第2期(S2)睡眠百分比增加(P=0.014),第3期(S3)睡眠时间(P=0.002)及睡眠百分比(P=0.002)均减少,快速动眼睡眠(REM)潜伏期延长(P=0.019).单双相组相比睡眠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评估方面,单相组学习评分与REM睡眠时间、REM睡眠百分比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0.69,P值分别为0.034、0.020),与REM睡眠潜伏期高度负相关(r=-0.74,P=0.009);记忆评分与S2睡眠百分比高度负相关(r=-0.65,P=0.029),与REM睡眠潜伏期高度负相关(r=-0.72,P=0.012).双相组睡眠指标与学习、记忆评分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睡眠结构紊乱,单相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紊乱;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的睡眠指标与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可能存在差异.
马燕桃朱玥张卫华司天梅于欣张磊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多导睡眠描记术
双相障碍神经认知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随着近十年研究进展,认知损害已被逐渐识别作为双相障碍治疗及康复效果的关键靶点,研究者对于神经认知作为双相障碍假定内表型的兴趣也越发浓厚。现就双相障碍神经认知损害特点、可能潜在的"内表认知型"、认知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朱玥马燕桃于欣
关键词:双相障碍内表型影响因素
双相Ⅰ型障碍轻中度抑郁发作患者神经认知特点研究
朱玥张磊石川马燕桃于欣
双相Ⅰ型障碍抑郁发作期与稳定期神经认知特点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BD)患者抑郁发作期与稳定期的神经认知特点异同。方法选用公认的神经认知测查工具(MCCB),对29例BD抑郁发作期、30例稳定期患者,进行持续注意、学习、记忆、精细动作、社会认知、执行功能及信息处理...
李志营高慧敏朱玥石川马燕桃于欣
文献传递
不同起病年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期间前额皮质激活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初步探讨起病年龄对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工作记忆任务期间前额皮质激活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病房连续入组的早发(起病年龄≤24岁)双相Ⅰ型患者16例(早发组)、非早发(起病年龄>24岁)双相Ⅰ型患者14例(非早发组),及来源于社区的健康对照者16名(对照组).经MINI中文版诊断,运用52导联近红外光谱成像(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采用横断面比较3组执行1-back工作记忆任务期间前额皮质氧合血红蛋白浓度(oxygenated hemoglobin,oxy-Hb)及脱氧血红蛋白浓度(deoxygenated hemoglobin,deoxy-Hb)的相对变化.结果 早发组右侧额下回区域deoxy-Hb激活低于对照组(CH34:-0.091与0.009,Z=-2.542,P=0.033),右背外侧前额叶(CH13:0.145与-0.025,Z=2.412,P=0.048)及右侧额极区域(CH15:0.053与-0.032,Z=2.890,P=0.012) deoxy-Hb激活程度高于非早发组.3组间oxy-Hb变化在任意导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因素后,3组右侧额下回、右背外侧前额叶及右侧额极区域激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组与非早发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1-back工作记忆乙任务期间NIRS前额皮质激活模式相似,提示起病年龄可能对双相障碍患者低记忆负荷下的前额皮质激活无影响.
朱玥权文香马燕桃田菊董问天于欣
关键词:谱学近红外线额叶前皮质起病年龄
三种诊断定义对抑郁发作患者中双相障碍的识别效能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诊断定义对当前抑郁发作患者中双相障碍(BD)的识别效能,并考察有助提高BD识别的临床指标。方法: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成年患者共95例,实施盲法、横断面筛查。由两位主治以上水平的精神科医生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心境障碍诊断标准做出临床已知诊断,并以此为参照标准,评价DSM-IV、双极性及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三种诊断定义对BD(包括双相I型及II型)的识别效能;并比较双极性定义筛查BD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已知诊断中BD比例为21%,DSM-IV、双极性及HCL-32对目前抑郁发作患者中BD的识别率分别为8%、48%及61%。三种诊断定义对BD的筛检灵敏度分别为30%、85%及85%,筛检特异度分别为97%、63%及41%,准确度(粗一致率)分别为83%、67%及51%。抑郁患者若伴有不典型抑郁、企图自杀≥2次及既往情感发作≥4次等特征时,双极性定义诊断BD的机率增加。结论:抑郁发作患者中存在相对高比例的BD。双极性定义具有较好的诊断灵敏度,兼有中等特异度及准确度,有助提高BD的识别率。
朱玥马燕桃魏镜于欣
关键词:双相障碍抑郁双极性
双相Ⅰ型障碍抑郁发作期与稳定期神经认知特点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双相Ⅰ型障碍(BD)患者抑郁发作期与稳定期的神经认知特点异同.方法 选用公认的神经认知测查工具(MCCB),对29例BD抑郁发作期、30例稳定期患者,进行持续注意、学习、记忆、精细动作、社会认知、执行功能及信息...
李志营高慧敏朱玥石川马燕桃于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