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俊丽
- 作品数:16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显微和超微组织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AL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将4只Wistar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10只Goto Kakisaki(GK)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硫辛酸治疗组(腹腔内隔日注射ALA35mg/kg)各5只。12周后取大鼠肾脏,测定肾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同时用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肾脏显微和超微组织结构的改变,测量肾小球面积、系膜区面积和基底膜厚度。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各氧化应激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糖尿病对照组肾脏重量增加(P<0.05),肾组织形态表现为肾小球肥大,系膜区增宽,系膜基质增多以及细胞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足突消失。硫辛酸治疗组氧化应激指标明显改善,且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有所改善。图像分析显示,糖尿病对照组肾小球面积[(1573.19±208.68)μm2]和系膜区面积[(209.9±77.0)μm2]均明显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厚度[(0.39±0.11)μm]增加,硫辛酸治疗能减轻此变化。结论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硫辛酸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 颜新凤冯波徐雷薛俊丽
- 关键词:硫辛酸糖尿病肾病形态学氧化应激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银屑病患者严重免疫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及分析
- 2020年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也逐步受到临床医生重视,其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与免疫制剂的类型、使用时间等有关,且具有器官特异性,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需慎用ICI。本文报道1例银屑病患者经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抗体治疗后发生肝肾功能损伤、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和免疫相关性凝血功能异常。糖皮质激素在减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有主要作用。在临床使用ICI过程中,尤其是对伴有基础免疫疾病患者,需充分权衡利弊,分析患者风险与获益,并取得患者充分知情后慎重使用。
- 薛俊丽彭伟葛潇潇薛丽琼赵玮郭晔
- 关键词:银屑病
-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外周血IL-10的水平检测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探讨其变化特点。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07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并分组,其中高尿酸血症组42例,痛风组46例,正常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上清中IL-10水平以及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尿酸水平,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IL-10水平在痛风和高尿酸患者外周血中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IL-10水平在痛风患者外周血中明显高于高尿酸血症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IL-10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外周血中抑炎因子IL-10水平的升高并不能有效抑制痛风性关节炎症的发生。
- 周洁如陈海燕薛俊丽韩捷
-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IL-10
- 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介导肝脏和骨骼肌细胞内脂肪堆积的差异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高脂饮食后肝脏和骨骼肌氧化应激及脂质堆积的差异。方法10只雄性Goto Kakisaki(GK)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硫辛酸治疗组(α-硫辛酸35mg/kg隔天腹腔内注射1次),健康Wistar大鼠4只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12周。测定各组大鼠肝、骨骼肌匀浆中的GSH、SOD和MDA及脂质谱水平,以及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对照组肝组织GSH、SOD和MDA及脂质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经α-硫辛酸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且GSH、SOD和MDA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相关;骨骼肌组织中除SOD外,GSH和MDA以及脂质谱水平在3组之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对照组有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硫辛酸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而骨骼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无明显变化。结论12周高脂饮食可导致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和细胞内脂肪堆积,但肝脏和骨骼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α-硫辛酸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而对细胞脂质代谢异常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 薛俊丽冯波颜新凤钱巧慧王华徐雷王军臣
-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
- 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鼠主动脉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GK)大鼠动脉壁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GK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5只)和糖尿病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只,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20mg/kg灌胃)。各组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壁超微结构,定量RT-PCR测定主动脉RAGE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对照组主动脉RAGE和MCP-1表达明显升高,而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降低RAGE和MCP-1的表达。主动脉RAGE表达水平与MCP-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31)。透射电镜下糖尿病大鼠动脉可见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 RAGE表达在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明显上调,阿托伐他汀可通过下调RAGE的表达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冯波李栩徐雷王华颜新凤薛俊丽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阿托伐他汀
- 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07年
- 2型糖尿病模型Goto Kakisaki大鼠12周出现尿蛋白排泄率增高,肾脏氧化应激指标异常,肾组织NF-κB、p22phox和p47phox表达上调,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肾组织丙二醛与p22phox、p47phox和NF-κB呈显著正相关,而隔日腹腔内注射1次硫辛酸(35 mg/kg)治疗可减轻上述异常变化,表明硫辛酸通过抗氧化作用而对这一类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效应。
- 冯波颜新凤徐雷钱巧慧王华薛俊丽
- 关键词:硫辛酸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
- RA患者血清和滑液中CD137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中可溶性及膜型CD137的表达变化及其与RA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三色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32例RA患者外周血、34例健康人外周血、10例RA患者滑液和8例OA患者滑液中可溶性CD137及CD3+CD4+CD137+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RA的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CD4+CD137+T细胞及sCD137在RA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的外周血和滑液中均明显升高(P<0.05);而外周血中缓解期的CD3+CD4+CD137+T细胞水平及sCD137水平与活动期相比则呈反向变化。RA外周血中sCD137水平与CD3+CD4+CD137+T细胞水平无相关性。RA滑液中的sCD137及CD3+CD4+CD137+T细胞均与RA与活动性指标ESR、炎症指标CRP及疾病活动指数Stroke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中的仅有sCD137与RA慢性期指标RF呈正相关关系(P<0.05)。可见RA患者关节的炎症反应可能与CD137在滑液中的免疫表达有关。
- 周洁如陈海燕金敏薛俊丽韩捷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0.1%Ⅰ型胶原酶分离脐静脉内皮细胞,于RPMI-1640和20%FBS内培养,待细胞80%融合后,以0.25%胰蛋白酶和0.02%EDTA消化传代,并以倒置光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生长情况,以免疫组化方法对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细胞在接种4 h后开始贴壁生长,5-7 d后融合成单层,倒置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鹅卵石状排列,有接触抑制现象,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胞浆内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结论用胶原酶灌注消化脐静脉是获得内皮细胞的一种较可靠的方法,成活率较高,培养的多个环节均需关注。
- 薛俊丽冯波
- 关键词:脐静脉内皮细胞
- 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与线粒体功能变化关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与局部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4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10只GK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硫辛酸治疗组(腹腔内隔日注射α-硫辛酸35 mg.kg-1),各5只。12周后测定24 h尿蛋白排泄率、肾组织ATP酶活性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大鼠尿蛋白排泄率增高,肾组织ATP酶活性降低,以及MDA水平升高和GSH水平降低,而硫辛酸治疗能明显改善上述异常变化。24 h尿蛋白排泄率与SOD、GSH和ATP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肾组织ATP酶活性与GSH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存在明显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此与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冯波颜新凤薛俊丽徐雷
- 关键词:Α-硫辛酸氧化应激能量代谢
- 晚期胃癌内科治疗十年研究回顾与现状
- 2024年
- 目前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第5位和第3位的恶性肿瘤,给居民生命健康和我国卫生经济带来巨大负担。由于胃癌的早期筛查仍未全面普及,我国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预后不良。近年来,随着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新型药物的研发和上市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机会。本文汇总近10年晚期胃癌领域新药临床研究,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新型化疗药物等不同角度,分析和阐述晚期胃癌内科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在此基础上期待开展更加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更进一步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 薛俊丽
- 关键词:晚期胃癌抗肿瘤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