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琍
- 作品数:31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铜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玫瑰花蕾保护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玫瑰花蕾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盒体和环形支撑板,所述支撑盒体两侧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一支撑杆,且两个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分别与环形支撑板的两侧底部连接,所述环形支撑板的圆周中部内壁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本实用新型提出...
- 于海英梁琍邱岚戴婧婧郑燕飞
- 文献传递
- 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的营养成分比较被引量:7
- 2016年
- 以贵州省铜仁锦江河漾头河段野生黄颡鱼鱼卵和同一区域内养殖黄颡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5.60和59.12。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但野生黄颡鱼鱼卵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野生黄颡鱼鱼卵的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1.57)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1.80)。
- 梁琍桂庆平冉辉蒋左玉姚俊杰
- 关键词:黄颡鱼鱼卵营养成分脂肪酸
- 角蟾科一新亚种——炳灵角蟾梵净山亚种被引量:5
- 2012年
- 报道了角蟾科一新亚种,该亚种具角蟾属特征,与峨眉角蟾种组中的炳灵角蟾(Megophrysbinlingensis)形态特征最为相近,但与该组成员又有明显区别,被命名为炳灵角蟾梵净山亚种(M.b.fanjingmontis subsp.nov.)。本亚种主要鉴别特征为犁骨棱较弱,后端无犁骨齿,上颌有细齿;第一、二指上婚刺细密,趾侧缘膜窄;体腹面斑少,两侧黑褐色长形斑明显;体型较大,雄性头体长大于60.00 mm;趾间具1/3蹼。
- 张雷梁琍冉辉沈正雄
- 关键词:角蟾科新亚种
- 间甲酚对瓯江彩鲤早期发育总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在水温(20±2)℃条件下,设置7 mg/L、13 mg/L、19 mg/L的间甲酚(m-cresol)浓度梯度,研究了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早期发育过程中总ATP酶活性变化及间甲酚对总ATP酶影响。结果表明,瓯江彩鲤总ATP酶活性在成熟卵和受精卵中无显著差异(P>0.05);各浓度组总ATP酶活性表现为良好的剂量-效应和发育时期-效应关系;总体上看,瓯江彩鲤早期发育从原肠胚期开始,总ATP酶活性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和暴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 朱俊华梁琍姚俊杰冯亚楠
- 关键词:间甲酚瓯江彩鲤早期发育
- 一种蔷薇科植物的培育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蔷薇科植物的培育设备,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屋顶,且屋顶的顶部一侧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部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无动力通风扇,所述墙体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放置架,且放置架的...
- 于海英邱岚戴婧婧郑燕飞梁琍
- 文献传递
- 普安银鲫早期发育中ACCα和FAS基因表达及外源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探讨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早期发育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 A carboxylas eα,ACCα)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表达特点及葡萄糖和维生素C溶液分别浸泡对它们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CCα和FAS基因在普安银鲫卵黄囊期的表达情况及mRNA表达水平,并检测了葡萄糖、维生素C对这两种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FAS和ACCα基因在普安银鲫内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均有表达。普安银鲫卵黄囊期ACCα和FAS mRNA表达量呈"下降-上升"变化。在15 g/L葡萄糖处理组中,从内源营养期发育到外源营养期,FAS和ACCα的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且2种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30 mg/L维生素C处理组中,FAS和ACCα的mRNA表达量呈上升变化,且在混合营养期和外源营养期,2种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普安银鲫发育至混合营养期时,机体内脂质合成代谢减弱。适宜水平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均能诱导ACCα和FAS mRNA的表达,有利于鱼体内脂质的合成。
- 梁琍蒋左玉安苗姚俊杰梁正其熊铧龙
- 关键词:脂肪酸合成酶
-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中的几个为什么及改良被引量:7
- 2007年
- 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在植物生理学的实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通过对实验原理及难点进行分析,并改进实验中的一些试剂、实验步骤和方法,使学生的实验成功率明显提高,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 梁琍
- 关键词:叶绿体色素层析
- 间甲酚对杂交鲟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研究不同浓度间甲酚胁迫下杂交鲟幼鱼胃和肠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为了解间甲酚对鱼类幼鱼的潜在毒性作用提供参考。杂交鲟(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苗平均体长(12.35±0.94)cm,平均体重(10.26±2.37)g。在水温(17.5±0.5)℃条件下,设置0.50、1.00、2.00、4.00和8.00 mg/L的间甲酚浓度梯度,采用生化和半静态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杂交鲟幼鱼胃和肠中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及间甲酚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第20天时,胃中淀粉酶活性和胃蛋白酶活性随间甲酚浓度的增大呈"升高-降低"变化,第40天时2种酶活性呈显著下降变化(p<0.05),而脂肪酶活性在第20天和第40天时均呈"升高-降低"变化。(2)在第20天和第40天时,肠中淀粉酶活性和胰蛋白酶活性随间甲酚浓度的增大呈"升高-降低"变化,而脂肪酶活性在第20天时呈"升高-降低"变化,在第40天时呈显著下降变化(p<0.05)。低浓度间甲酚暴露对杂交鲟幼鱼肠和胃中消化酶活性有诱导作用,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在同一间甲酚浓度下,胃中胃蛋白酶和肠中脂肪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呈时间-效应关系。
- 王艳艳周其椿蒋左玉梁琍姚俊杰熊铧龙白璐
- 关键词:间甲酚杂交鲟幼鱼消化酶
- 贵阳市近70年气候突变检测及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9
- 2021年
- 对贵州省贵阳市1951-2019年的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和有效降水日数进行了突变检测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贵阳市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在近70年显著上升,分别在1996和1993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上升尤其显著,每年分别上升0.044℃和0.056℃.年平均最高气温在研究期内显著下降,速率为每年0.008℃,没有显著突变.因此,贵阳市平均气温的上升主要受平均最低气温显著升高的影响.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呈显著减小趋势,突变点在1979年.(2)年日照时数在近70年显著减少,突变点在1982年.(3)年降水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年有效降水日数显著减少.(4)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年平均最低气温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日照时数的显著下降应是贵阳市气温变化的主因,可能是空气中气溶胶含量增加所致.
- 于海英陈淑伶杨莉琳戴婧婧郑燕飞梁琍邱岚
- 关键词:气温日照时数突变检验
- 锦江河3种淡水螺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铜仁地区螺类资源,采用恒温干燥、凯氏定氮、甲醇氯仿等方法对锦江河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和三带田螺(Viviparustricinc-tus)3种淡水螺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3种淡水螺鲜样中的水分含量为74.10%~79.43%,粗蛋白为13.33%~14.64%,粗脂肪为0.58%~0.65%,灰分为3.07%~5.25%;铜锈环棱螺、梨形环棱螺和三带田螺干样中均含有16种氨基酸,包含人体必须氨基酸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37.04%、35.95%和35.60%,蛋氨酸和缬氨酸为第一和第二限制氨基酸。此外,3种螺肉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接近,均达39%以上。
- 梁琍王艳艳姚俊杰周路冉辉梁正其
- 关键词:铜锈环棱螺梨形环棱螺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