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强 作品数:33 被引量:215 H指数:9 供职机构: 川北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南充市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全覆盖药学服务体系构建的探索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索构建全覆盖药学服务体系的策略和路径。方法剖析目前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弊端及不足,从制度化体系建设、信息化体系建设、药学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药师队伍体系建设4个方面着手,建立全覆盖药学服务体系。结果与结论通过构建全覆盖药学服务体系,可实现药物治疗使用的各领域、各层级、各环节、各人群药学服务全覆盖,提高全社会合理用药水平,使药学服务制度化、标准化、有形化、同质化、价值可衡量,实现医院药学服务的转型和升级。 唐捷 龙云 苏强 唐志立 刘涛 李勇关键词:药学服务模式 合理用药 医院药学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供依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收集2009-2011年我院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数据资料,采用Excel 2003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累计DDDs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acterial use density,AUD)并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AUD分别为每百人天86.60,88.40,62.10限定日剂量(DDD)。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占主体地位,且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占90%,抗菌药物限定日费用(DDC)值偏高。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过度、用药集中、抗菌药物DDC偏高等不合理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唐捷 龙云 苏强 曾友志关键词: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住院患者 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对比评价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全程持续干预前后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来改变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从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干预效果,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医师对围术期患者预防用药在适应证、具体品种、用法用量、使用权限、溶媒选择、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和禁忌症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得到规范;人均住院药品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由29.4%降至9.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由13.20%降至0.00%;人均总住院时间由12.3天降至6.3天;人均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由5.2天降至0.16天。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是切实可行的,可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 杨思芸 杨思芸 曾友志 李胜前 苏强 曾友志关键词:临床药师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浅议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医院药学发展的趋势,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分析当前新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对医院药学服务的需求,提出发展医院药学服务的新举措。结果现行的医院药学服务在观念、模式及服务内容上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进行多方面的改革。结论医院药学服务应建立服务于医师、护师、患者、社会公众,包括临床药师的全方位药学服务模式。 唐捷 龙云 龙凤 潘良平 苏强关键词:医院药学 药学服务 本院2009年至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本院2009年至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供依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利用本院微机网络系统收集住院患者2009年至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的数据资料,采用Excel2003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累计DDDs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院2009年至2011年抗菌药物AUD分别为86.60、88.40、62.10。在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占主体地位,且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占90%,抗菌药物DDDc值偏高。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过度、用药集中、抗菌药物DDDc偏高等不合理问题,需加强监督管理。 唐捷 龙云 苏强 曾友志 李林关键词: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住院患者 基层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12月建立由市卫生局相关人员和医院临床药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以南充市10家基层医疗机构578例4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修补术、闭合性骨折手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研究对象,采取培训、督导及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对抗菌药物应用及管理进行持续性干预,分析评价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显著降低,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4.67%降至干预后的39.79%,抗菌药物在适应证、药品选择、用法用量、分级使用、溶剂选择、给药途径、用药疗程及给药时机等方面较干预前有较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行政干预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措施行之有效,对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初步建立起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 杨思芸 唐志立 苏强 梁婧 张富东 张贤良 杨明 杨禹 李红英关键词:抗菌药物 干预 DUE模式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药物利用评估(DUE)模式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按照DUE的基本步骤,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资料,对某实践单位进行万古霉素的DUE实践并根据评价结果改善临床用药模式。结果:该院万古霉素使用的合理性得到提高,DUE评价使用理由和关键病程指征方面的指标大多有明显改善,尤其在适应证和用药指征方面的合格率由79.5%提高到95.0%;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面的合格率由63.3%提高到92.7%;给药频率合格率由72.5%提高到96.0%。结论:DUE作为一种较新的临床药学工作模式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在实践单位的运行获得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万古霉素的合理使用。 苏强 苏强 龙恩武 杨思芸 唐志立关键词:药物利用评估 抗菌药物 临床药学 万古霉素 LEF1介导的microRNA-26b抑制H9C2心肌细胞肥大机制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microRNA-26b(miR-26b)调控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靶基因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传代培养H9C2心肌细胞,分别转染miR-26b模拟物(miR-26b mimic)和淋巴样增强因子1(LEF1)siRNA(si-LEF1),以增加H9C2心肌细胞中miR-26b水平或抑制LEF1的表达水平。采用FITC-鬼笔环肽染色检测H9C2心肌细胞表面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miR-26b与潜在靶基因LEF13′端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作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iR-26b、LEF1及心肌细胞肥大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过表达miR-26b可明显增加H9C2心肌细胞中肥厚相关基因ANP,β-MHC的表达水平,缩小H9C2心肌细胞表面积;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提示miR-26b与LEF13′UTR具有相互结合作用,miR-26b在转录水平抑制LEF1的表达;miR-26b mimic和si-LEF1均能抑制H9C2心肌细胞肥大基因的表达。结论:LEF1是miR-26b的作用靶基因,LEF1参与miR-26b抑制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唐春梅 赵海霞 随何欢 梁婧 朱丽莎 苏强关键词:心肌细胞肥大 H9C2心肌细胞 美乐昔康对慢性铝过负荷致大鼠神经元退变的保护作用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美乐昔康对慢性铝过负荷致大鼠神经元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葡萄糖酸铝(200 mg Al3+/kg)灌胃给予Wistar大鼠,一天一次,每周连续5 d,共20 w,建立慢性铝过负荷致神经元退变大鼠模型。美乐昔康(1和3 mg/kg),在每次给予铝盐后30 min灌胃给予。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生化酶学方法检测乙酰胆脂酶(AchE)、单胺氧化酶-B(MAO-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慢性铝过负荷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神经元核固缩;海马AchE、MAO-B活性、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美乐昔康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改善铝过负荷诱导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海马神经元损伤,并能明显阻遏慢性铝过负荷诱导的海马AchE与MAO-B活性、MDA含量的增加以及SOD活性的降低。结论美乐昔康对慢性铝过负荷致大鼠神经元退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苏强 杨俊卿 张鹏关键词:神经元退变 COX-2 铝过负荷 6000张儿科门诊处方普通感冒用药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童普通感冒的合理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抽取2016年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每月500张,共6 000张,对其中普通感冒用药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评价与分析。以季度为阶段,针对每个季度的突出问题制订并实施药学干预措施,对4个季度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6年我院儿科门诊6 000张处方中,临床诊断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感冒相关症状处方共2 628张,占43.8%。2016年我院儿科各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3.3%(643/689)、76.8%(484/630)、60.7%(337/555)、53.2%(401/754),抗感冒复方制剂使用率分别为91.4%(631/689)、85.7%(540/630)、72.6%(403/555)、68.7%(518/754),相同或相似成分重复用药率分别为63.7%(439/689)、50.0%(315/630)、37.3%(207/555)、11.8%(89/754);通过药学干预,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第4季度各项指标明显优于第1季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对抗感冒复方制剂的安全性存在认知缺陷,药学部通过参与药物治疗管理,对医师处方进行干预,并进行合理用药宣传教育,可显著提高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水平。 唐捷 龙云 苏强 李林关键词:儿童 普通感冒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