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举 作品数:14 被引量:10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步TP方案前后的血清前梯度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疗效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究调强放疗(intensive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联合同步TP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鼻咽癌前后血清前梯度蛋白2(anterior gradient-2,AGR2)水平的变化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晚期鼻咽癌患者51例,给予TP化疗方案同步IMRT放疗,共4个周期。记录、比较同步放化疗过程中的毒性反应,治疗结束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同时选择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GR2水平变化对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同步放化疗后,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39%,其中完全缓解41.18%,部分缓解39.22%;不良反应主要为口咽部损害(90.2%)、骨髓抑制(74.5%)、白细胞减少(68.6%)、血小板减少(33.3%)等。同步放化疗后,患者血清AGR2水平显著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13.28±4.17)μg/L vs.(8.85±1.98)μg/L,P<0.001],其中有效组的血清AGR2水平较治疗前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3.28μg/L vs. 24.18μg/L,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33.81±8.12)μg/L与治疗后(24.77±6.9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相比AGR2高水平组,低水平组患者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且预后更好(35.24个月vs. 31.73个月,P=0.039)。结论 IMRT同步TP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有效组中AGR2水平显著降低,同时AGR2低表达患者预后更好。 韩明明 王丽丽 张鹏举 姚伟莉 袁静 张玲关键词:鼻咽癌 化放疗 血清炎症因子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7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62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n=31),稳定斑块组(n=55)及不稳定斑块组(n=76)。根据梗死体积不同分为小梗死组(n=52)、中梗死组(n=60)和大梗死组(n=50)。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6,TNF-α,MMP-9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6,TNF-α,MMP-9及hs-CRP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和大梗死组血清IL-6(26.92±4.15,52.73±7.58和75.30±13.74ng/L),TNF-α(12.50±2.14和18.27±2.38,30.26±4.68ng/L),MMP-9(125.60±41.74,160.28±50.37和202.54±60.93μg/L)及hs-CRP(3.25±0.53,6.74±1.56和10.18±3.15mg/L)水平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182,12.308,5.974,6.283,均P<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血清IL-6(28.26±4.25,49.30±7.16和68.42±11.58ng/L),TNF-α(14.36±2.15,20.48±2.73和28.24±4.12ng/L),MMP-9(130.42±43.26,158.40±51.25和197.63±61.45μg/L)及hs-CRP(3.40±0.56,6.81±1.60和9.34±2.72mg/L)水平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48,8.605,5.209,5.426,均P<0.05)。Ⅰ级组、Ⅱ级组和Ⅲ级组血清IL-6(30.14±4.38,53.27±7.62和74.25±14.20ng/L),TNF-α(15.27±2.26,21.43±2.60和30.13±4.75ng/L),MMP-9(127.42±40.63,165.70±52.32和210.16±59.13μg/L)及hs-CRP(3.51±0.62,6.90±1.65和9.86±3.07mg/L)水平依次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03,10.214,7.206,5.816,均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IL-6,TNF-α,MMP-9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四项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0.894,95%CI:0.832~0.955)均明显高于单项,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1.6%和81.7%。结论 IL-6,TNF-α,MMP-9及hs-CRP水平与老年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耿彪 宋婷阁 张鹏举 姚伟莉关键词:老年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LIS在医院检验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普遍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也不例外。LIS即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它可以快速寻找检验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院的效益。本文主要分析LIS软硬件配置以及其在医院实验科中的具体运行机制。 张宝杰 张鹏举 耿彪关键词:检验科 LIS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miR-183-5p的表达及与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血清miR-183-5p的表达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A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ARDS患儿出院时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68)和死亡组(n=24),按照新生儿危重评分结果分为非危重组(n=53,>90分)、危重组(n=24,70~90分)、极危重组(n=15,<70分),比较各组血清miR-183-5p,IL-1β,IL-6及TNF-α水平差异。ARDS患儿miR-183-5p与IL-1β,IL-6及TNF-α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血清miR-183-5p(2.15±0.94 vs 0.96±0.38),IL-1β(168.20±30.62 vs 110.25±19.30,pg/mL),IL-6(217.28±44.27 vs 151.30±32.46,pg/mL)及TNF-α(81.16±19.24 vs 48.27±14.30,pg/m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随着病情加重ARDS患儿血清miR-183-5p,IL-1β,IL-6及TNF-α水平逐渐升高,极危重组>危重组>非危重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ARDS患儿血清miR-183-5p表达水平与IL-1β,IL-6及TNF-α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ARDS患儿血清miR-183-5p高表达与IL-1β,IL-6,TNF-α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是预测ARD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宋婷阁 张鹏举 耿彪 姚伟莉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分析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已明确为ABO血型或Rh血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输入RhC、E不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观察组输入RhC、E相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统计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和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结果,比较2组输血前后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积压(HCT)水平,统计2组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输血经历将160例患者分为无或单次输血组和多次输血组,比较2组抗体筛查情况。结果单次输血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2.70%)、Rh血型系统抗体筛查阳性率(5.41%)和双群出现频率(2.70%)均低于多次输血组(17.89%、21.14%、17.07%)(P<0.05)。160例患者中Rh C、D、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2.50%、96.88%、44.38%。需进行配血的患者中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8例,其中6例是Rh血型中抗-E和抗-c阳性。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2组全血Hb、HCT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BO血型或Rh血型患者中,Rh E抗原阳性率低于Rh C、D抗原,同型输血有利于全血Hb、HCT的升高,其安全性更好,因此在进行输血时应进行同型输血。 张鹏举 李艳鸿 姚伟莉 袁静 马少林关键词:RH血型系统 输血 抗原 抗体 miR-130a通过调控PTEN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miR-130a通过调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处理,n=20)、模型组(手术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n=20)和模拟转染组(手术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后,将miR-130a模拟转染注射到大鼠的侧脑室,n=20),通过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量表(mNSS)评估手术后第1、10和25天时的神经缺陷程度;用RT-PCR分析用miR-130a和PTEN表达;荧光素酶法测定野生型-PTEN和突变型-PTEN表达的荧光素酶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水平,蛋白印迹法分析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及磷酸化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c-Raf)表达。结果miR-130a模型组大鼠的mNSS评分,miR-130a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的功能损伤;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miR-130a mRNA、p-AKT、p-GSK3β及p-c-Raf表达降低,TUNEL阳性细胞数量和PTEN 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模拟转染组miR-130a mRNAp-AKT、p-GSK3β及p-c-Raf表达升高,TUNEL阳性细胞数量和PTEN mRNA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0含量降低、IL-6和TNF-α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拟转染组IL-10含量升高、IL-6和TNF-α含量降低(P<0.05);与模拟对照组比较,仅miR-130a模拟组抑制了野生型-PTEN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m iR-130a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轴和PTEN减轻缺血性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姚丽娜 张鹏举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微RNA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输血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医院78295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输血患者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输血不良反应事件级别、输注血液成分及输血不良反应分布科室。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血型情况,调查患者既往有无输血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结果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5%(115/78295),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41例,占比35.65%,急性免疫性轻微过敏(红疹或荨麻疹)74例,占比64.35%。红细胞类输血不良反应占比最高,为64.35%(74/115),其次为血浆,占比为29.57%(34/115)。输血不良事件主要以Ⅲ级事件为主,占比为68.70%(79/115)。内科输血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占比为32.17%,其次为外科,占比为26.09%。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输血史及年龄≥18岁均是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州市人民医院输血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内科与外科,以Ⅲ级事件为主,其中红细胞类输血不良反应比例最高,输血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输血史有关,应加强输血知识培训,掌握指征,保障输血安全性。 张鹏举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意义探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在输血前使用不规则抗体检验具备的临床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入院进行输血治疗的290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这部分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对患者全部都使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的这种检查方式,并且把筛查和检查结果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结果290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里,其中有5例患者被检查出存在不规则抗体,肿瘤类疾病检出1例,血液类疾病检出3例,其他疾病2例,与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阴性结果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90例患者输血后,均未出现因溶血性输血而导致的不良症状。结论对于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来说,在进行输血前对其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有着较好的临床作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选取适合患者的血液,并且可降低患者因溶血性输血而出现不良症状的概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张鹏举 姚伟莉 韩明明关键词:输血 不规则抗体 老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的临床意义 2022年 探究老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到我院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共86例,研究时间从2019年12月到2021年2月,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等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数量分别为43例,在住院治疗过程中观察组通过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没有通过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花生四希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测试,然后进行对比。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花生四希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可以看出观察组花生四希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87.35±9.67,对照组花生四希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22.85±3.48,观察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通过抗血小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血栓弹力图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之后血小板抑制率改变状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可以将具体情况如实体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对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应用阿司匹林的整体效果进行验证,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血栓弹力图进行评价,效果比较显著。 韩明明 张鹏举 张玲 王丽丽关键词:抗血小板治疗 血栓弹力图 阿司匹林 术前NLR、PLR及RDW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06月我院收治的PCa患者128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转移组(n=78)和复发转移组(n=50)。采用Sysmex XN-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Ca患者NLR、PLR及RDW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LR及RDW预测PCa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NLR、PLR及RDW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复发转移组NLR(3.72±1.56 vs 2.38±1.14)、PLR(190.82±62.83 vs 158.42±43.70)及RDW[(13.85±1.24)%vs(12.74±0.96)%]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1)。复发转移患者NLR、PLR及RDW水平与TNM分期、Gleason评分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及RDW预测PCa术后复发转移的最佳截值分别为3.06、181.42、13.28%,三项联合预测PCa术后复发转移的AUC(0.857,95%CI:0.795~0.916)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7.3%和82.0%。相关分析显示,复发转移患者NLR与PLR、RDW均呈正相关(r=0.758、r=0.625,P<0.01),PLR与RDW呈正相关(r=0.548,P<0.01)。结论:术前NLR、PLR及RDW水平升高与PCa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三项联合检测对预测PCa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张鹏举 袁静 耿彪 王丽丽 韩明明关键词:前列腺癌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复发转移